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0-12-03 05:28广西贺州钟山县第三中学钟胜辉
青年心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同类项情境思想

广西贺州钟山县第三中学 钟胜辉

数学教学需要面对许多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数学教师不容回避的话题。初中学生学习思维比较活跃,具有灵动性、探索性、直感性等内质特点,教师要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展开思想渗透、注重学法传授、接轨生活训练,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独立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促使其学生核心素养的顺利成长。

一、情境优化,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创设教学情境是最为普遍的教法应用,教师要对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展开创新思考。教师生动讲解、案例导入、故事诱导、媒体展示、问题调动、实物展示、实际测量、数学实验等,都属于学习情境范畴,教师要深度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对导入方式作出科学筛选。学生思想基础还比较薄弱,呈现不稳定性,教师要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尽量为学生提供直观感知机会,利用实物、图片、视频、动画等教辅手段,成功调动学生直觉思维,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奠定基础。

如教学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教师引导学生对同类项定义进行重点解读,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做出准确判断:这里有一组数据,咱们做一个游戏,大家都会玩“连连看”游戏,快速浏览这些数据,将同类项连到一起,看谁最先完成。游戏活动启动后,学生都快速行动起来,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燃。很多学生都举手示意,已经完成了连接。教师让学生展示操作成果,并要求学生说出操作依据。学生对同类项定义熟记在心,自然能够说得非常到位:同类项有两个特征,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是字母相同,一个是字母指数相同。根据这个特征展开梳理,便能够快速确定同类项。

很显然,教师教学发动是比较成功的,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一个简单的同类项连接游戏,给学生提供难得学习契机,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非常显著。学生对相关定义掌握清晰,这是确保高效率的基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数据,给学生提供直观感知机会,促使学生直觉思维顺利启动。

二、思想渗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数学思想需要全面渗透,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追求。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教情和学情调查,还要对数学思想体系展开深入探究,找到数学思想渗透切入点,让学生接受数学思想的洗礼。数形结合、推理归化、建模极限、函数方程、分类讨论、类比思想、整体思维等,都属于数学思想范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然接受数学思想的内化。

数学思想渗透无处不在,教师有意识展开教学引导,可以为学生顺利进入数学思维之中创造条件。如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教师先为学生讲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展开公式推导,让学生熟悉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特征,然后给学生布设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甲乙两个同学9 月份读书均为a 页,到10、11 月份,甲同学读书平均每月增长了x%,乙同学平均每月减少x%。问11 月甲同学比乙同学多读多少页书?学生拿到问题后开始了独立思考,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与学生展开面对面对话,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经过一番思考,学生大多能够顺利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对解法进行直观展示,理顺了学生学习思维。

教师为学生布设了具体的训练题目,并要求学生展开独立思考来解决,这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因为问题设计不是很复杂,学生通过独立思维都能够找到解题思路,这样的问题设计无疑是具有更高训练价值的。学生创新思维训练需要特定情境,教师将学生带入问题环境之中,自然能够激活学生思想主动性。

三、变通解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的操作中,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不妨给学生做出一定的示范操作,或者是让学生自行探索多种解法,也可以改变相关数量关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对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现实意义。虽然数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但在解法方面也呈现一定的灵活性、变通性,让学生掌握多种解法,对学生形成的学习历练会更为深刻。

数学题目设定后,教师要围绕解法展开研究,给学生传递明确的信号,数学题解有多种途径,变通解法,需要创新思维的支持。如《提取公因式法》,教师对设置辅助元方法进行直观展示。如:因式分解:a(5m+3n)+b(5m+3n)。 可 以 将(5m+ 3n)设为c,这样便可以变成:ac+bc。再 如:a(x-a)+b(a-x)-c(x-a) 可 以 先 进行变号处理,也可以先提取相同的公因式,再进行变号处理,最后再提取公因式。学生对教师操作看得清楚,自然有丰富的认知。教师给学生布设训练任务后,要求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操作。如:20(x+y)+x+y p-q+k(p-q) 5m(a+b)-a-b 2m-2n-4(m-n)。学生开始思考,并尝试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解析。教师对学生个性表现给出具体点评。

变通解法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数学题目往往有多种解析方法,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条件。学生对数学题目有个性理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解读,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关联性思考机会。教师要求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解法展开操作,这给学生带来更多思维机会。

四、生活接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认知对接,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数学课例都来源生活,教师在课例列举时,不妨贴近学生生活认知,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并利用生活认知展开数学思考,为学科能力成长提供丰富助力支持。如果有可能,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参与生活数学训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建立创新思维。

学习《平移》相关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平移,并结合生活案例展示说明。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开始介绍,认为飞机飞行、火车奔驰等运动,都是发生位移的现象,都应该属于平移。教师针对平移概念给出规范解读,让学生明了平移要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平移的方向,一个是平移的距离,还要注意平移后其大小、形状没有改变,对应点移动距离都相等。学生根据这个定义再联系生活中的移动现象,自然给出不一样的判断。教师让学生再次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学生开始谨慎起来,很难直接找到纯粹的平移案例。为此,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平移实验,并在学习小组内展示,具体介绍平移操作过程。学生利用直尺、三角板等学具展开操作,对平移现象进行直观解读。教师对学生数学实验设计进行专业评价,对学生思维进行进一步激发,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数学学习核心。

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调度,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感知契机,在教师纠偏之后,学生学习思维受到剧烈触动,对平移现象有了全新认知。特别是让学生自行设计数学实验,对平移现象进行验证和展示,给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启迪,成功激发学生创新想法。学生数学思维处于不同阶段,教师利用生活认知展开教学调度,自然能够获得丰富学习成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需要具备更多实验条件,这样才能形成丰富思维启动力量。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数学学力基础存在鲜明差异性,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个性诉求展开教学设计。利用多种媒体布设教学情境、通过多种互动渗透数学思想、在变通题解中传授学法、联系生活实践展开训练,都可以为学生学习思维启动和创新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同类项情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巧用口诀 识别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学习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