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20-12-03 13:3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县扁牙中心小学吴友来
青年心理 2020年23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县扁牙中心小学 吴友来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在未来的成长中能够独立应对各项事务,对未知世界进行积极探索。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点

(一)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

数学课程具有极强的思维逻辑性,而且教学内容也多数比较枯燥,小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感。要想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逐渐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其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探究式学习,以发现实际问题来参与课堂学习。这样才能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逐步培养,为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为学生留足空间,创造条件

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培养,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自主学习基础条件,为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成熟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后,教师才能真正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引领学生实现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重视学生间的互助,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其在数学知识方面的积累还比较薄弱,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学习方法积累也比较少,但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挖掘出小学生之间互助的重要价值。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能够让不同学生之间的知识以及方法得到有效补充,在此基础上就能让小学生整体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针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题目的解题方法,还要对小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能力给予重视,让小学生之间自愿组合形成小组在课后开展互助学习。这样不仅能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同时也能让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自主学习

德国教育思想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它深藏在人的意识深处,只有在唤醒后才能启动。唤醒自我意识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我们学校处在偏远地区,很多学生学习意识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觉得是帮老师、家长学习。知道学生的这些特点,就要从这一方面去引导。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他人学,而是为自己学;其次,开展“我的学习我做主”“认识自己”等主题班会,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是为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进步,不是为了取悦父母、应付老师,也不是和别人攀比;最后,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向上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落后,部分学生的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督促,这些学生在家根本不学习。有的父母即使在家,他们对自己子女的学习也不闻不问。长此以往,孩子对学习数学没有多大兴趣,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培养学生兴趣。兴趣从何而来?需要先从他们喜欢的东西入手。

我从教以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最喜欢的是动手操作。小学生好动,动手操作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教学中就要多给学生提供操作机会。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课前我让每个学生自己收集三个不同直径的圆形物品,如圆形的瓶盖、硬币、纸筒等。上课时让学生用这三个不同的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看它的周长是多少,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所有同学都得亲自动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最后好多同学都自己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让学生在愉快的操作实践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一)指导预习

预习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预习能够让学生面对新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

我刚接四年级时,布置过几回预习任务,检查时发现好多同学都只做例题后面的一点练习题,看例题也是走马观花,课后问其原因,学生说怎么预习他们无从下手,只是把例题乱看一遍就做后面的习题,连概念、公式都没读过,导致课堂上提的问题是例题里的原题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不上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于是我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要求:先把例题读几遍,弄清例题讲的是什么内容,思考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再把这一节内容的概念、公式圈起来读一读。但这只是最基本的预习,还没有深入。所以我又根据课本内容拟制预习提纲来确定学习任务,编制预习题来提高预习效果。如“直线、射线、线段”的课程,我就编了这样几道练习题:(1)什么是射线(2)线段、直线、射线有几个端点,可以度量吗?(3)线段、直线、射线有什么联系与区别?(4)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

这样的预习设计能集中学生的关注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而在解决问题时,需要阅读课本后独立思考和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指导解题方法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学习数学比较困难,特别是学生见到综合性的题目就懵了。此类数学题综合性较强,中等难度,需要找到解题规律,只要根据这几点就能解决。

1.首先冷静做题前分析,看看题目属于哪一类型的,是年龄类的,还是追赶类的、割补凑合类,等等。每一类题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如鸡兔同笼,用假设法解,先假设谁,步骤是第一步乘,第二步减,第三步减,第四步除,第五步减。

2. 找出关键解题要点。比如18×99+18,解这题关键的一步在哪里?是18 后面隐藏一个小小的1,只要把1 显露出来,变成18×99+18×1,就变成结构形式是a×b+a×c,并且都有相同乘数18,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3.看关键词。题目中有“照这样计算、照这样速度”,一般第一步用除法。

(三)教会学生思考

新的知识需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者不断的加工创造,才能够使得旧的知识变成新的知识。只有通过更多的观察实践,才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原有的知识去发现新知。换句话而言,新的知识是从旧的知识中延伸而来,学生需要应用新的思维方法来适应新的知识。在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到新的思维方法,产生新的认知。

五、构建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成就动机

成就感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其获得成就感。成就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获得主动学习的体验,从而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一)教师要信任学生

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就要学生有成功体验、有成就感。而学生最直接的成功体验来于教师的信任和赏识。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赏识,学困生都是不自信的,教师的信任可以让他们找到自信。

(二)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我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的“甜头”。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给他们创造条件,以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

平时在课堂上,我先让想法少的同学发表意见,想法多的同学后面补充,如果让想法多的同学先说了,那些想法少的同学就无话可说了。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生能够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对学生的努力予以赞扬,并适当给予奖励,比如小红星,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

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比如一位平时很少回答问题的同学积极举手了,就优先让他回答,回答正确,掌声鼓励,即使不正确,他有勇气站起来,也同样值得表扬。他知道教师那么关注他,他内心就会感到温暖,进而树立起学习信心。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要靠学生长期坚持,要依靠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来,积极实践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