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教学整体阅读策略探究

2020-12-03 13:33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刘世刚
青年心理 2020年23期
关键词:背影整体散文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 葛 萌 刘世刚

语文学习是提高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语),作为“观文者”,若想要与“缀文者”共情,“观文者”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文章来追随“缀文者”的情感。由此可见,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来提高语文素养,但面对拗口难译的古文、情蕴丰富的现代文,想要一一攻克,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前提。“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语),整体阅读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阅读一篇文章或讲授一篇课文,可采取整体阅读的方式。本文将立足于初中语文阅读,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与成都中考考题为例,对散文的整体阅读方法进行浅析。

一、“整体阅读”理论溯源

2018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课程建设应注重“整体把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教学阅读应“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结合此处提出的“整体感知”,“整体”的概念在语文课程中屡被提及。

“整体”是相较于“分解”并与之对立的概念。此处的“整体把握”对应的是语文教育和课程层面,“整体感知”对应语文教学阅读层面。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教师的语文课堂要注重整体,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要学会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达到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和情感触通。对此,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效果,教师的阅读教学与学生的阅读可以采取整体阅读的方式。

整体阅读,即相较于剖析字词句而言,把整篇文章视为一个分析对象,对文章从头至尾地通读,依次明确写作对象、主要内容、行文思路、写作方法,进一步感知文章的思想情感与立场态度,实现“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但整体阅读只是阅读方式中的一种,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用于整体阅读。议论文、说明文、科普类文章不太适宜使用这种方式,这几类文章注重条理思路,情感背景镶嵌甚少;而散文语言更晦涩,情感更丰富,其“文体的自由性”“题材的广泛性”“解读的多元性”“美感的特殊性”,比较上述其他类文体,其整体阅读适宜性更高,阅读效果也更好。散文的整体阅读重点不单在于对单个字、词、句的理解或对某个手法的使用及效果的分析,还在于厘清段间关系、景物间关系、事理间关系,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进行整体描摹与把握。

二、“整体阅读”价值思考

(一)整体阅读符合教材与课文甄选理念

以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目标为例,单元目标依次设计为“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从整体出发,与整体阅读的要求相符。

同时,教材是教师备课、上课的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著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初中统编版教材收录了多篇名家散文,其多是中国现当代的叙事与抒情散文。不同于“分解式阅读”,整体阅读从宏观角度解读散文,将散文放在文学环境下理解,易于学生结合作者及写作背景,更准确地感悟年代较为久远的散文思想感情。同时,避免学生“管中窥豹”,根据琐碎文字就对一篇散文定性,阅读时片面理解,孤立地理解一个部分,导致曲解文意,甚至曲解作者意图。整体阅读还为细节精析做铺垫,有了整体阅读的感情基础,分析时就能结合情感,从而达到深层次理解。

(二)整体阅读有助于发挥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够成熟,尤其是七年级段,需要教师引导,但这过程中,要避免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前文提到,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阅读是践行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现个性化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重视整体阅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轻描淡写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不再开门见山地直接对手法或情感提问。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提供阅读的方向,学生能避免对文章整体不求甚解、避免只浮于表层而错误判断信息、避免没有文章的感情基调做铺垫,只囫囵吞枣般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局面产生。同时,循序渐进的整体阅读方式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强调阅读意识,“重熏陶,重体悟,重思考,重探究”,有助于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

(三)整体阅读是中考考查重要的能力项

整体阅读是成都中考语文考查能力之一。考点涉及现代文阅读、文言文文意理解、语言运用中的内容概括与现代文阅读中的写作思路、线索作用、标题作用、段落作用,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筛选、概括、整合、表达、迁移能力。常规课堂与平时作业注重整体阅读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促进考场上的稳定发挥,减少失分。

三、“整体阅读”策略建议

(一)深挖初中教材资源

教材是阅读教学之根本,结合日常散文阅读教学案例,我实施了如下整体阅读策略。

1.重文章诵读

学生通过诵读文章,能体味文章中的景、物,串联文章中的人、事,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境,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

诵读是最简单直接的整体阅读方法,实施主体是学生。但学生不能只简单地读,而要加入想象与思考,在读中描绘景物的画面,在读中感受作者的处境。在学生自己产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情感。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文中写了三次“看花”,人物与结果不同,伴之的景物描写与对话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符合情景和人物身份的口吻、神态阅读,揣摩人物的心境,从而理解文中对菊花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母亲两次说“好好儿活”的深层含义,达到与作者共情,即本文为怀念母亲与感悟生命而作。

2.抓关键词句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例如:标题、文眼、中心句等,然后围绕关键词句设计主要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确定文章的情感态度,理解文章刻画的重点,明确文章的写作意图,还可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

(1)标题:有些散文的标题可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或主要事件,如《故都的秋》;也可表达作者的情感,如《秋天的怀念》;也能点明文章中心立场,如《白杨礼赞》。

(2)中心句:有些散文的中心句位置明显,如《背影》的中心句为第一段“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该中心句点明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父亲的背影,“我”对其的情感态度是“难忘”。对此,可展开问题:“我”不能忘记父亲背影的原因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在文中找出相关语段解答原因:①父亲的背影蹒跚、艰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②当时父亲特殊的困窘处境;③当时父亲面对儿子的不解仍默默关爱与付出。同样可完成文章的整体把握。

(3)文眼:有些散文就叙述重点明确主要内容与情感。如《济南的冬天》的文眼是“温情”这个词概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抓住该文眼,思考:文章通过哪些景物表现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如何进行描写的?为什么景物是“温情”的?再带着这些疑问进行阅读,解决问题:本篇文章写了小山、雪景、水,运用了拟人、想象、比喻的修辞手法,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山水的喜爱。

3.抓线索

线索指贯穿文章始终的字词句,整篇文章围绕该线索展开叙述。散文常见的线索类型有人物、事件、物品、感情。由线索入手进行整体阅读,根据线索筛选信息,思考文章如何围绕线索布局,能快速厘清散文脉络,准确得出散文表达的感情。如散文《背影》,可知本篇散文线索是“背影”,由此可引申思考,设计问题:是谁的背影?哪些情景下的背影?什么样的背影?再带着这些疑问进行阅读,解决问题:是父亲的背影;父亲为买橘爬月台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泪光中回忆的背影;蹒跚、缓慢、透着艰难的背影。从而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本文是作者追忆父亲的背影,表现出父亲背影在我心中印象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

4.抓手法

此方法适用于有明显写作手法的课文。散文的常用手法有对比、比喻、拟人、想象、抑扬结合、叙议结合、白描细描、烘托、渲染等。针对不同手法,设计不同问题,加强手法的效果,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如《背影》采用了对比手法突出父亲形象。通过父亲与“我”前后情感态度的对比,突出了父亲默默关怀儿子的形象。可以阅读后通过列表格或箭头指向,表现出前后对比,明确“我”的情感态度变化:从冷漠、不满、埋怨到理解、思念,体会“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继而完成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

(二)解析中考语文考题

挖掘教材,掌握方法后,关键是学以致用。下面以近年成都中考散文阅读题为例,用整体阅读策略解答中考相关阅读题。

例如:2018 年成都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自行车之歌》B8:作者满怀深情回忆有关自行车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概括作答。答案:首先自行车曾维系着我的生命,我对它保有感恩之心。其次自行车寄托着父母对我的爱,我对它怀有异样的亲情。再次自行车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我对它寄予奔向未来的热情。最后自行车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我的成长,我对有它陪伴的岁月充满怀念。

本题是典型的内容概括题,应用整体阅读法是最有效的解题法。题目中所问“自行车”为本篇文章标题与主要写作对象,“往事”点明了文章主要写作者关于自行车的回忆,暗含作者对此的情感。作答时注意分点作答。解题方法:

1.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感情基调;划分文章结构(Ⅰ:1 段:描写父亲的自行车;Ⅱ:2—6 段:满怀深情地回忆与自行车相关的几件事;Ⅲ:7段:自行车对“我”的特殊意义;Ⅳ:8—10 段:“我”看到父女骑自行车后的感悟)。

2.找到回答问题的要点(本题根据问题,要点具体为:谁的、什么样的自行车、作者对自行车与其往事有什么样的情感)确定答题范围(第Ⅰ、Ⅱ、Ⅲ部分)。

3. 对文中出现的每个要点具体分析,归纳出事件与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4.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组织答案,分点作答。

总之,整体阅读是一种符合学生思维方式,方便教师教学的阅读策略。整体阅读方法从多角度入手,对内容及情感进行整体把握,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运用整体阅读解读散文,无论由教师带领还是学生自读,都有利于攻克散文阅读的重难点,提高学生阅读体验,从而有效地学习语文。

猜你喜欢
背影整体散文
主题:背影里的爱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两个背影
背影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