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0-12-07 10:52刘玉兰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法思维导图

刘玉兰

【摘 要】思维导图可以对知识进行分类,建立信息关系,将放射性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可视化地呈现出来。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有助于学生复习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辅助学生检验知识学习的效果,提高学习效果,优化学习策略。本文分析了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升初中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导图;教学法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方法,感知和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工具,克服学生固有思维中的问题,培养其创新和发散的思维方式,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特点

初中生接触化学知识是在初三年级,因此,对化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初中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一定的思维习惯,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在面对复杂、抽象的化学知识的时候,大多数初中生仍习惯凭借直觉去判断,“理所当然”地进行推理,缺少逻辑性。初中生在面对抽象的化学知识时,还习惯性地进行思维发散,缺少目的性,这主要与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有关。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缺少体系化的认知,综合思维能力较差,并且思维存在一定的惰性。面对灵活的化学问题,初中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习惯将所学的知识生搬硬套,无法把握化学知识的本质,这使得一部分初中生的化学综合学习能力较差。

初中阶段接触的化学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性要求较高,虽富有趣味性,但同时对学生的记忆力以及灵活思考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都是化学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在初次接触的时候清楚记忆。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看似零散,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对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会让初中生在初次接触化学的过程中因缺乏知识体系,而在解决实际化学问题时顾此失彼。多数初中生都运用死记硬背零散的化学知识的方式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初中生对化学学科可能会失去学习兴趣。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初中化学课中思维导图绘制的准备工作

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结构。在课堂上,要为学生讲解思维导图工具的重要性,初步為学生讲解思维导图概念和绘制方法,为学生做一些基础的训练,使学生在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并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进行小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从而使初中生在今后的化学自主学习中科学地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

(二)初中化学课中引导学生亲自绘制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初中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将所学的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将核心的知识点写在纸张中央,主题可以用关键词的方式表达。例如,可以将物质名称写在纸张的中央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关键词。其次,在现有的主题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构建上下层的知识体系,辅助学生逐步整理知识点,找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确认核心关键词为物质的时候,延伸的内容可以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用途、危害、制取方法、元素组成等。最后,针对延伸的内容进行细节知识点的确认。学生要整理自己了解的知识点,并按照顺序罗列知识要点,逐步将所学的知识都呈现在思维导图内,如制取原理、制取装置、收集方法等。

例如,在绘制关于氧气的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及复习,让小组之间集思广益,每一个人都总结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期间扮演观察者和辅助者的角色,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让初中生有了丰富的课堂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感性的认知。氧气在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氧气的组成、性质、制取方法、用途等是绘制思维导图必不可少的步骤。氧气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可以总结为“确定关键词——讨论次主题——延展次主题——补充和完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完善知识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完善现有的知识框架。当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便会提升。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会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思维导图教学工具的应用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地位,使教与学并重。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通过确立关键词的方式启发和辅导学生,指导学生在课堂自主研究的过程中明确研究方向。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研究的进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例如,在研究化学知识体系中最为基础的水物质知识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水的方方面面进行认知和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联想空间,使学生由点到面细致地了解水的用途、水的组成、水的化学性质、水资源等问题。设计思维导图的研究过程可以根据如下步骤进行。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然界水的自净过程,理解蒸馏、自来水生产过程的原理;

(2)通过水的电解,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电解的现象;

(3)利用水的特性,解释反膨胀等现象;

(4)通过实验学习水的重要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电解水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粒子,理解水的组成;

(2)初步尝试通过实验来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

(3)学习用思维导图进行物质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关键词进行联想,拓展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水资源、水污染情况,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物质用途的研究,让学生全方位地进行水这一物质的认识,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教材知识、教师讲解的知识以及习题中遇到的知识化繁为简进行知识整理。思维导图的绘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依据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完善思维导图,并拓展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这样,初中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的效率,而教师可以在观察和了解学生反馈的过程中整理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引导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三)在思维导图工具利用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反馈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构建自由的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工具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及思维导图知识内容的吸收效果。为此,化学教师要注重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实时了解学生存在的問题,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架构,给出提升和优化的方法。

初三阶段,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阶段,也是打牢化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化学教师要想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建立一个全局的观念去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需要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去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避免使用题海战术的方式让初中生在化学课堂上失去自主意识。

三、结语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教师要优化化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主意识,完善现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初中生的化学复习和知识理解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从化学学科的学习出发,分析如何在化学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工具,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检验和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初中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邢志远.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3(92).

[2]施芳艺.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3).

[3]张贤露.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7).

[4]张伟芳.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9).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法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