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策略探析

2020-12-07 10:52王晓仪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实施方案

王晓仪

【摘 要】色彩是对美术表现形式进行描绘的重要要素,能反映出艺术塑造者对色彩的实际情感和感受,可以通过心理的感知效应形成情感联系。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通过探讨色彩教育对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色彩教学;小学美术教育;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注重美术语言的表达,要求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美术情感和思想。在小学阶段美术课程中实施色彩教学,能有效促进美育工作的实施与落实。本文基于色彩教育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中色彩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的教育实例,分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是从小开始的。小学阶段美术课程的色彩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色彩的把握增强对色彩的认知。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色彩搭配的特点,借鉴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花草等景物以及其他的物体,将生活中的颜色运用在画纸上。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能让学生通过对色彩的学习和认知,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世界上存在的色彩元素都会产生好奇心。教师可以借助色彩,让学生了解不同色彩的表现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

小学阶段色彩感觉的建立对美术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要求,注重色彩的搭配,让学生从小就大胆地进行色彩的配比,分辨出不同色彩的搭配效果,并针对具体的效果进行选择,最终形成一定的美术思维。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感知常见物品的色彩,认识色彩的美,逐渐提升对色彩的理解,在生活中学会简单的色彩应用,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不同的物体创造色彩的配比,实现对色彩的熟悉认知和熟练应用。

(三)依据学生的认知开展情感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色彩的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各种情绪。色彩的学习涉及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学科。小学课程中色彩的学习有助于教师结合学生对色彩的偏好,判断学生的心理倾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色彩的教学也是美术教育中隐性的情感因素。教师通过色彩教学,能使学校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优化教育环境,促使学生产生审美情感,锻炼和提升学生自主表达审美感受的能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充分结合美术教育的陶冶情感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培養。

二、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一)小学国画课程中的色彩教学

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如今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了国画课程教学。小学阶段开展国画教学,能有效促进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工作的落实。在中国画的教学中,色彩主要集中于水墨整体呈现的样式,也就是墨中有色、色中有墨。中国画不同于西洋画,拥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法。在小学阶段进行国画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颜色的蕴染和绘制方式。在国画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简单的以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为主的写生绘画,让学生模仿相应的物体形象进行色彩的传达。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个人的理解,进行色彩的表现,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主实践,促使学生笔墨色彩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小学水彩课程中的色彩教学

水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彩学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色彩,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水彩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水和彩的结合,对小学生色彩学习至关重要。水和彩的结合性、流动性和随机性,都有助于学生丰富对色彩的理解。由于学生在水彩教学过程中对水和彩的把握度还不够,在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先通过油画棒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以平面画法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来运用色彩。水彩画的教学是需要通过长期实践训练的,有助于学生分辨不同色系的明度与暗度,获得对水彩的敏锐感知力。

(三)小学版画中的色彩教学

版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也具有重要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中也融入了儿童版画。版画的特点就是在于色彩上的应用。在版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培养学生对版画的认知度,让学生先进行黑白条框的装饰画的描绘,用稚嫩的画笔去涂抹画板,借助自由创造,融入版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完成版画作品。小学版画教学中会结合学生对色彩的感知,从身边选题出发,让学生去大自然写生。教师可以结合身边的一些主题,如“我的教师”“我的家乡”“我的妈妈”等,进行版画训练,从而展现学生内心的彩色世界。

(四)针对小学各年级开展色彩教学

在小学美术色彩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到六年级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色彩教学。

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运用方式上,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掌握生活和自然中常见的颜色,引导学生借助简单的色彩工具进行作画。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正规的美术课程,他们对色彩本身的认知良莠不齐。教师可以结合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发散思维,将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颜色说出来,并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描绘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体会色彩和情感的关系,来强化学生对色彩的认知。

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色彩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运用色彩造型表现的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对色彩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色彩知识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三原色,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拓宽学生的思维去欣赏美术作品中的颜色,并结合具体的作品创造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

对三年级的学生开展色彩教学时,可以充分把握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熟练掌握三原色,并能运用各种颜料调配三原色,熟悉每一个色彩的纯度与渐变效果,引导学生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开发等模式,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想象,让其自主形成对色彩的认知。

四年级的学生对色彩本身就有一定的掌握,但四年级学生的色彩空间感把握度不足。教师可以借助综合材料来进行色彩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浓度的渐变,初步认识色彩之间的对比和谐关系,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颜色,如太阳照射之后树叶明面和暗面的颜色变化规律,通过欣赏自然的色彩,提升学生的色彩空间感,增强学生的情感创造力。

五年级的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已经对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冷暖色调,初步体会色彩和情绪关系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加强学生对色彩与情感的联系。教师要以开放的态度,让学生去感受色彩的情境,使其能够通过绘画的表现方式展现抽象的情感。

在六年级色彩体验教学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色彩知识。教师可以引導学生感知色彩,增强学生对情绪情感的认识。教师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和情绪情感之间的变化,让学生形成色彩情感。例如,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梵高的《星月夜》,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造型、布局、创意表现,并谈论自身对作品色彩的感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美术教育,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对世界的认知。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循序渐进地开展色彩教学,提高学生对美术语言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美术,展现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和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晓霖.小学美术课“AD-BS”色彩情感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9.

[2]尹萌.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

[3]孙嘉钱.论色彩审美如何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中[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

[4]曹静.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孩子天地,2019(35).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实践与体会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
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