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特教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2020-12-07 10:52刘燕英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运用探究特殊教育数学课堂

刘燕英

【摘 要】对于智力障碍的学生而言,知识、技能的传授已经不是教育的主要目标,更多的则是激发情感、培养数感、活跃思维等。因此,在特教数学教学当中,为了使预期的教育目标能够实现,结合特殊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这一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有效进行。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游戏的运用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发挥出借鉴作用。

【关键词】游戏;特殊教育;数学课堂;运用探究

在特殊教育(开智教育)的开展中,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是一群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数感较差、思维比较迟缓。因此,结合此类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想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就一定要结合学生的需求,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这一形式,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學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状态。

一、游戏在特教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价值

(一)创设和谐氛围

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本身就具有好动和好奇的特点,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探究欲望,但是感知却是比较情绪性和无意性的,非常容易受到新鲜内容和形式的吸引。而特殊学生本身专注力就难以集中、心智较低,假如只是凭借对事物的感知,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时常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而借助数学游戏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想做、喜欢去做,使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都更加和谐生动,让学生无意识地积极参与其中。

(二)调动多种感官

和正常的学生比较,特殊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些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支撑,这样可以保障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有效的推动。而在数学课程的实际开展中,通过数学游戏在课程中的引入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可感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感性的认知和体验更加丰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调动脑、手、口、耳多项感官,使其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参与。

(三)点燃学习热情

在数学课程的实际开展中,通过数学游戏在特殊教育当中的有效引入,可以借助活动、新颖、形象、直观的事物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学生的大脑可以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游戏的开展也能使数学知识在实际呈现的过程中更加贴合生活,不断的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迸发更多思维上的火花。

二、游戏在特教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对策

(一)游戏在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在一节课中,课前导入是初始环节,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能影响最终教学成效的一个环节[1]。在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良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保障特教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首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游戏这一方式,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最终教学成效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除法”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结合特教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游戏运用到导入环节中,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小组下发9张扑克,让学生将9张扑克背朝上放在桌面上,并依次翻动扑克,如果两次翻动是一黑一红则保留,最终用时最短,扑克全部朝上的一组获胜。在游戏的开展之后,学生会发现游戏目标很难完成,并产生非常多的疑问。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告知给学生,这个游戏是完不成的,在学习过“有理数的乘除法”之后就可以解释原因,从而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游戏在新知传授中的应用

在特教数学教学中,新知识的传授是非常关键的[2]。但由于学生在智力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上比较困难、缓慢,这导致教学活动很难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将游戏引入进来,降低学生知识获取的难度,以增加学生的知识获得量。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美丽、精致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看,使其形成一定的审美感知。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适当的空间,为学生下发相应的素材,让学生制作一些能展现几何元素的图案、饰品等,并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深化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更好地展现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三)游戏在复习巩固中的应用

智力障碍学生在智力上存在着迟缓的情况[3]。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忘性很大,常常边学边忘,从而产生了较大的知识漏洞,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结合这一特点,在复习知识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游戏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

例如,在复习“整式”这一内容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分辨整式、多项式、单项式,教师在复习中就可以带领学生玩“画圈圈”的游戏,实现区别、集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区分,避免学生进入一些知识误区中,实现游戏和数学教学的整合。

(四)游戏在思维转换中的应用

针对于思维发展、运转比较缓慢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不断地转换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概率”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游戏活动,引入多种多样的元素,如麻将、骰子、扑克等,以此作为道具开展小游戏。最终,教师告诉学生游戏的输赢并不是运气,而是依靠概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游戏在特教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三、游戏在特教数学课堂中运用的要点

(一)游戏运用要“明”

在特殊教育中,数学游戏的引入应该融入知识的传授中,以提升课堂效率,实现教育目标[4]。在游戏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运用的目标,不要一味追求娱乐性和趣味性,要避免形式主义,真正的展现游戏的价值和作用。

(二)游戏设计要“精”

游戏设计也应该做到“精”。在游戏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长时间沿用一种方式,要根据实际的课程讲解内容不断更新游戏形式,推陈出新。这样才可以带给学生更好的游戏体验,减少特殊学生在游戏参与中的疲惫感。

(三)游戏组织要“严”

在游戏实际组织和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完整和善始善终。在游戏开展之前,可以先讲解游戏规则,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合作、竞争,推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四)游戏时机要“巧”

在游戏时机的找寻上也应该做到“巧”。不要什么内容都采取游戏的方式,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具体情况、教学目标和内容来适当的运用,保障游戏在特教教育中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特殊教育当中的对象,教师在教学当中巧妙地引入游戏是非常关键的,能增强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边玩边学,从而达到一个寓教于乐的效果。因此,在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展现游戏的作用,实现游戏和数学教学的紧密结合,使得学生都能自主、自觉的投入其中,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从而促进自身更好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迪,韩秋波,王书儿.特教学校数学绘本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基于北华大学与吉林特殊教育实验学校的合作[J].现代交际,2019(11).

[2]王春红.分层教学在特教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8(22).

[3]刘炜.基于职业需求的数学教学内容探索——以特教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7(1).

[4]韩婷婷.浅谈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名师在线,2019(32).

猜你喜欢
运用探究特殊教育数学课堂
试论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运用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探究
插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