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校本作业设计 实现数学减负提质

2020-12-07 10:52谢华娟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校本作业减负提质小学数学

谢华娟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不仅降低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校本作业设计的策略,希望能为实现小学数学的减负提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减负提质

减负提质是我国新课改背景下为减轻学生压力、提高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要求,其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校本作业设计上。而减负提质的主要方法为降低学生校本作业的数量,提升校本作业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部分学校教师校本作业设计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校本作业及设计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中,校本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重要方式,能起到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作用。良好的校本作业设计,不仅能拓展教学的知识内容,还能丰富学生二度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中校本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作业观念束缚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是以题海战术进行教育的,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作业的压力过大,且做的题目类型重复、结构单一,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1]。发生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部分教师依旧秉承着传统的作业观念,认为只要学生大量做题,做大量相同类型的题,就能将知识掌握牢固。在这种思维引导下的校本作业设计,不仅会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僵化,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展受到阻碍,还会使教师的校本作业设计能力减弱,教学水平降低,对教师的能力和教学的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二)忽略学生能力和兴趣差异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是较大的,特别是在数学的学习上。部分优秀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强,解题思维好,能轻易完成教师布置的校本作业;但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较弱。部分教师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是一味地一视同仁,导致校本作业既不能满足数学思维好的学生的需求,又进一步降低数学思维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2]。

(三)校本作业内容单调枯燥的问题

小学生正处在爱玩、爱动的年龄阶段,对趣味性的知识和活动兴趣较高。但部分教师在进行校本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时,没有考虑到这点,经常以整体型作业为主,主要以课本课程后的练习题、辅助习题为引导,这就导致了小学数学过于枯燥和单调,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对学生情感和能力的发展造成阻碍,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果降低,学习能力难以提高,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3]。

(四)校本作业设计的主动思维性差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时,通常是以固定的教学方法进行的,这就使得学生在完成校本作业的过程中,也要以教师教的方法去进行,从而使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降低,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养成,对学生之后的学习产生阻碍[4]。

三、优化校本作业设计,实现数学减负提质的方法

(一)转变作业观念,实现减负提质

要想优化教师的校本作业设计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转变他们的作业观念。首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知识讲座的方式,让优秀的教职员工传授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使广大教师掌握优化校本作业设计的方法,转变他们的作业观念。其次,可以通过对教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和考核,引导他们学习新课标政策下的减负提质观念,以政策为指导,促使他们转变教学观念。最后,可以通过校本作业设计方案的评比和效果比较,促使他们认识到优化校本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以促进减负提质的实现。

(二)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的校本作业设计,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生活的实际,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学习兴趣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观察,如足球、篮球是圆形,桌子、黑板是长方形,红领巾、金字塔是三角形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他们认识到身边也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认识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意识,达到优化校本作业设计,实现数学减负提质的效果。

(三)设计探索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起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校本作业的设计时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索性的作业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感受,还能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综合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图形,或者是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眼睛、花盆等。又如,在进行《米和厘米》的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家具、自己和父母的身高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提高校本作业的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和校本作业设计中,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首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设计方案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例如,可以让学生调查分析自己家中一天的用水量,计算出一个月或一周的用水量,并让学生将数据代入习题,计算家庭开销。其次,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弱,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操作性强的作业,如引导他们进行模型的制作,对重量的计算等,以此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课本作业的负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促进数学减负提质目标的达成。

(五)结合学生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教师要优化校本作业设计,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学习能力和进度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分别进行作业设计。同时,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思考性和挑战性题目,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这种方式可以让处于不同的阶段、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减负提质、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实现数学的减负提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只有转变了部分教师传统的、题海型的教学观念,促进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从枯燥、单调转变为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针对如何优化校本作业设计提出了一些方法,能强化學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扩大知识范围,丰富知识结构,获取广泛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杜娟利.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2).

[2]林秀云.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名师在线,2018(31).

[3]许亚玉.优化校本作业设计,切实减负增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

[4]冯桂群.优化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培育数学核心素养[J].辽宁教育,2019(7).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减负提质小学数学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试分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
心灵之窗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