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在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2020-12-07 10:52郑圣英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初中生物创新能力

郑圣英

【摘 要】初中生物作为学生步入初中阶段刚接触到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对学生来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鲜感。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践探究;教学策略;创新能力

生物课是初中课程以实践课为主的非常重要的课程。随着现代教学方式的改革,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由此,生物实践课在初中的课程中尤其重要。实践课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创新精神。要想培养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授课,学生再进行课后思考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当下的教学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先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再做补充。这样能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认可时就会很有成就感。在生物实验中更是如此,当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能引起教师的重视时就会有自豪感,就会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来有兴趣,从而喜欢上生物这门课程。在进行生物实践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真正动手实践打下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先进行探究活动,再根据每个小组的探究结果总结得出最终结论,然后将几个小组的结论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各个小组结果都是不同的。这样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创造思维,不再按原来传统的模式照猫画虎,不再局限于课本上有限的文字知识,而是自己实践得出结果。这会使这些收获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从而加深印象,这才是生物实践的真正目的[1]。所以,敢于提出新的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也说明学生勇于突破课本的束缚,勇于发现新问题并敢于提出,这也是生物实践探究的宗旨。例如,在教授《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显微镜,然后等上课的时候,将显微镜拿到教室,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带动教学,通过提取皮屑,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而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激励学生动手实践,用实践巩固理论

学生的发展就是生物新课改的目标。初中生物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操作。但放手不是盲目地让学生乱来,而是让学生明白实践操作的步骤和目的,使学生实践操作的目的性更强。例如,在教授《被子植物的一生》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让学生亲手实践,如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被子植物的生长,并记录被子植物的变化,最后总结实验结果。这样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牢记知识点[2]。实践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牢记于心。所以,不论是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平常的实践操作中,都要让学生反复做几遍。要让学生相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成功就要经历反复的实践,哪怕是失败也是成功路上一种可贵的回忆。世界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经历过失败的洗礼才能尝到成功的果实的[3]。如爱迪生就是在千千万万次的实验中发明了灯泡,科学家们的发明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从一次次失败的经验里总结出来的。科学实验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是前人一次次尝试、实践出来的。生物实践的探究也是这样的。教师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

三、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生物实践探究里是很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将学习建立在自己的兴趣之上,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表現,也有利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另一方面,利用学生渴望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探究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有参与感和成功的优越感,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吸引学生去学习了解[4]。例如,在教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一课中,教师可以把学生一起合作实践得出的“成果”放在讲台上展示,就是将一个干燥的塑料袋套在一株植物上,并用绳子扎好,然后观察袋子里发生的变化。学生看到的现象各异,提出的问题也会不一样。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所以当学生通过实践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就会非常开心愉快,优越感也油然而生[3]。

四、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进一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创新意识

在初中生物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平等、和谐且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需要教师构建更为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要与学生之间保持和谐且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并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此外,教师要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渗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并采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这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例如,在学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时,学生由于初次系统地接触“细胞”这一概念,因此会有很多困惑与不解。这时,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耐心、全面和深入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难点与障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并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与答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以一种正确且平和的心态,和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问题,借此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调动与培养,并使学生养成创新与探究的精神。为使教学效果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特征,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体验创新的乐趣。

五、有效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创新与探索的热情

开展生物教学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与探索意识。因此,在进行实际的生物教学时,应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课外活动。同时,教师应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学习生物学科的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生物教师应根据周边的实际情况,设计切实可行的课外活动方案。例如,在教授《了解生物圈》一章时,教师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校园或校园周边的环境与生物进行调查与研究,又或是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种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并记录过程;或是采集当地的植物,并进行调查研究,借此进一步调动学生创新与探索的兴趣。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实践探究是整个初中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教师应该给初中生创造更好的生物实践环境,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生物界的新鲜事物,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其见识,让学生在生物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培养科学文化素养。这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个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温润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3).

[2]戴朝霞.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7(29).

[3]高玉英.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华少年,2018(13).

[4]王鑫.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刍议[J].中华少年,2017(5).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初中生物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