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0-12-07 10:52唐志红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中数学

唐志红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初中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初中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逻辑思维能力实质上是一种正确、合理的思考能力,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之后采取科学的逻辑思路表达和学习的一种能力。对初中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意义的。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在初中这个阶段,数学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逻辑能力的培养,能很大程度地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生逻辑思维的特征

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复杂的特征,其中片面性和主观性日益明显,创造性和批判性也逐渐增加。该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重,并没有太多时间培养思维的主观性。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为学生制订相应的思维培养计划。

(一)批判性与创造性的日益增长

批判性在教学中,主要指学生对教师的质疑以及对教材的质疑,简单来说就是对权威的质疑。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无论是人文科学知识还是日常知识,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拥有冒险精神,喜欢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事物。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我认知加深了。在这个阶段,学生喜欢以自身的认知作为标准,重新看待外界的事物,他们开始把内心的世界和外界的事物区分得很明显。初中生活跃的思维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体验和学习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用新思维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他们获得了新体验,而这些体验反过来刺激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具有创造性。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有更大的好奇心和更多的求知欲,他们渴望与众不同,希望获得独特的体验。

(二)主观性与片面性的发展

学生思维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批判性,这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但这些变化也会带来其他的影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就会带来主观性,批判性又会带来片面性。学生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这些能带来主观体验的事物上。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追星现象,因为明星可以满足他们感官上的享受,也可以满足他们理想上的追求。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性就无法得到正常发展,甚至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如果经常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事物,就容易形成偏激的想法,进而形成片面的思维特征。批判性思维或许可以让学生发现独特的事物,但同时也局限了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没有整体观念。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纠正一些过度片面和主观思维。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网络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对学生记忆的巩固和习题的练习,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网络建构的引导。数学各方面的知识之间盘根错节、联系紧密。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建构知识网络的必要性。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网络架构来帮助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数学知识网络的建构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数学学习离不开习题练习,如何在习题练习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近年来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解题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的展示过程,从上一个步骤到下一个步骤,都是具有一定的推理过程的,可以具体体现出逻辑的严谨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解题步骤的规范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步骤规范程度提出一定的要求。在习题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向学生展示规范、有条理的解题步骤。解题步骤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现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三)设计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新题型

习题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习题练习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意义的。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习题练习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备课的过程中,创新性地设计一些判断类、设计类等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题型,使学生在习题练习中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习题练习也是检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而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可以利用逻辑思维性较强的习题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使用提问形式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自由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方法能避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锻炼了他们的主动性。

以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寻找图片中的三角形,并且让学生留意三角形的特征。在观察结束之后,教师进行提问。学生在研究图片的过程中,可以自行结合教材中的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提问形式可以让学生熟悉教材,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数学课外引导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结合实际生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而逐渐得到提升的。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古代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用来帮助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教师在教学改革尝试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数学兴趣小组。教师可以定期给小组布置课外任务,让小组内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并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就任务完成方法和任务完成过程进行答辩和交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表达的过程也是思维逻辑展现的一个过程。教师要经常性地鼓励班级学生表达自己在数学问题上的想法,使学生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新情境的创设和实际问题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新情境创设方法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新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其实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的可以互动感受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需要应用逻辑思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情境感受中得到锻炼。新情境创设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在课外引导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对自己逻辑思维过程进行表达,进而提升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能力是初中生需要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提升初中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规范意识,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問题。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意识到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改进数学教学策略,采取现代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3).

[2]代桃桃.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探讨[J].新课程(中),2018(8).

[3]容立敏.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5(2).

[4]喻利华.浅析信息化教育时代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9).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中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