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传承

2020-12-14 07:49廖娟娜
关键词:数学教师初中生传统

廖娟娜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数学作为初中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当下多元文化激烈碰撞和交流的环境下,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新的挑战。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教学 数学课堂 传统文化 传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2.017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明显,西方文化逐渐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学生作為时代的浪潮,是外来文化的主要接收者,导致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的教育环境在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逐渐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因此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位置得到了重视,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了不断探索,以谋求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知识有机结合。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有助于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一、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1.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学一直以来受到了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因此初中数学在初中教学阶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首先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不明显,导致了传统文化教育无法在初中课堂中顺利开展。同时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较低,初中生无法对数学课堂投入专注,使初中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无法得到培养。同时,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导致了我国当下大部分的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着教学效率过低、教学质量较差的问题。总而言之,我国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较为严峻,需要做出新的尝试和改进。

2.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不够强烈。初中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导致数学教师认为传统文化的学习是语文课堂的任务,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

其次,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着偏差。初中的数学在难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看作首要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学生开展大量的题海战术,使学生在高压的数学习题中训练数学能力。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为学生开展的数学教育为填鸭式教学。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限制。初中数学教师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引路人,一旦初中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意识存在偏差和问题,将导致初中生逐渐失去数学学习的方向,使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受到限制。

再次,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模式过于单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的客观原因,教师的教学课堂存在模式限制。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数学教学通常仅依靠黑板和教材,同时教师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的场所也仅为教室。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在单调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将越发减少,从而使得数学教学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保障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最后,初中生本身的数学学习意识较差。初中生面对中考的升学压力,在数学学习上有着唯分数论的错误思想。学生忽视了自身的主体地位,使数学学习的状态过于表面化。同时,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受到了限制,逻辑能力相对较低。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同时,初中生是我国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初中生正值青春年华,是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每一位初中教师都有职责在此阶段为初中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因此初中生应当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将传统文化作为瑰宝传承、弘扬下去,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保持历久弥新。

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漫长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如数学名著、数学家等,初中数学教师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保障了初中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并且,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当下素质教育关键的组成内容,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初中生培养起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以及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最后,初中数学在知识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传统文化知识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初中生面前。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使得初中生的数学能力有效提升,同时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以上对我国当下的数学教学现状以及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将对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承的策略进行分析。

1.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课前导入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高效的课前导入可以使初中生快速地进入到数学学习的状态,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保障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渗透将初中数学的课前导入环节进行丰富,使初中生在聆听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正数和负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数学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备课,同时教师将传统文化的知识融合到课前导入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开始之初为学生讲述“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这一数学概念”的历史。初中生在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述时,对古人的智慧有了崇拜,使得初中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得到充分激发。同时,初中生有了对负数这一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保障了数学课堂的顺利开展。

2.利用传统文化讲解数学难题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具有难度,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出现倦怠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得教学难题得到解决。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圆的有关性质》一课时,初中生对于圆的概念有着困惑,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如祖冲之如何运算出圆周率。历史人物的融入给初中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对于数学的难题有了形象的认知。

3.利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将教学局限在课堂内、教材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为初中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中心对称》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我国传统文化中“窗花”“中国结”等。其中窗花和中国结都是典型的中心对称图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剪窗花的实践制作,使学生在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构建起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初中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得到培养,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参考文献:

[1] 蒲静《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年第21期。

[2] 余薇薇《初中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探析》,《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初中生传统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少年力斗传统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