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0-12-14 07:49梁胜发
关键词:人生观文字传统

梁胜发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结晶,它既能使人继承优良的传统,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深度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探索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就成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2.019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个性品质逐步养成的重要时期,对其今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学的需要,而且也可以呼吁全民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运用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生正值各种观念的养成阶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可以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良好的铺垫。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利用内容丰富、具有启迪作用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来引导学生。比如司马迁所提出的“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观,以及他所提出的“以死为荣,以安为耻”的人生观,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伟人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无疑为他们塑造良好的人格、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创造了可能。此外,通过学习历朝历代的更替,从而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顺应历史潮流,及时调整治国手段,是对国人的最大影响,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判断人生,养成爱探索、会探索的优良风格。在向学生讲述古代文化、学习先人的高尚情操时,老师可以联系语文知识,分析各种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先人的高尚思想对于后人的重要教育意义。

二、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经过五千年的积淀,历史留传下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探索知识中蕴含的文化底蕴,组织学生就其中的文化和思想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文化的洗礼。例如,在探索文字由来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字体下相同的文字,并让学生探究文字变化的特点。经过探索,学生发现了文字的规律,由早期较为曲折的形象,逐渐变得平直而简易,象形程度逐渐降低,使学生从另一角度认识到,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暗示了古代文化在社会进步中的不断升华,从而使学生明白,我国的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意义。

三、赏析教材中的文化意蕴

初中历史课本知识中虽然没有对传统文化这一要素进行特殊的论述,但在中國古今历史中都有特定的思想文化专题,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良好素材。这些专题片中的许多艺术作品,以其花样的图案和精美的文字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富具有个性特征和思想内涵的艺术作品,比如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都展现了我国繁荣昌盛的艺术文化。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这些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而且对传承传统艺术精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充实、活跃历史课堂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比如,我国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故宫,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尤其是其木结构的建筑风格更令人赞叹不已,这一辉煌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人的聪明与才智。与此同时,故宫的建筑风格显著地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等级制度,加快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更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对改善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各种教学策略,将传统文化贯穿于历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享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中,更加健康、更有活力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隋艳凤《〈文史结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迪《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读和算》202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人生观文字传统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人生观(一)
梦中的文字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少年力斗传统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种出来的“逍遥居”
清明节的传统
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