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渔民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20 15:59王雅菲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年4期
关键词:渔业渔民养殖

刘 勤,王雅菲,2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2.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渔业人口达到1 878.68万人,其中传统渔民和渔业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618.29万人和1 325.72万人,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巨大群体[2]。渔业具有高风险、高成本的特点,渔民以渔业为主要生计来源,是一个弱势群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才培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渔民培训是加快壮大新型职业渔民队伍的关键所在。

新型职业渔民与渔民的概念不同。新型职业渔民是新一代有文化、有素质、有技术和专业性更强的群体,是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懂得科学技术且遵纪守法、辛勤致富的新型团队[3]。要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民队伍,组织开展培训是重要的举措之一,这可为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4]。

为了解职业渔民培训情况,课题组于2018年走访了浙江三门、福建福州等地的渔民,实地调研结果显示,目前职业渔民培训越来越被重视,从培训课程安排到实践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渔民培训中还存在培训过于理论化、渔民自身轻视懈怠等诸多问题,只有掌握渔民的真实需求,适时调整培训方式和内容,才能有效地培养实用性、增效性的渔业应用性人才。

1 职业渔民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渔民培训现状

当下,全国各地结合实际纷纷展开了渔民培训,采取了开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以及现场指导等方式,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原来渔民培训情况不同,新型职业渔民培训更加注重技术、经营、政策等知识的讲解和掌握。例如,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开展为期10天的渔民培训班,共计有来自茂兴湖渔场、鲶鱼沟渔场、兴安淡水鱼养殖合作社和大庆市鑫泰吉瑞淡水鱼养殖有限公司的受训学员50人。通过采取“集中培训+网络课堂”“基地实训+大户指导”的方式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特种水产养殖技术、名特优水产生态养殖与管理、水产动物养殖与管理等[5]。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举办了秋季新型职业渔民技能培训班,共吸引渔业养殖户300余人参加。主要培训内容为对虾选育、易发疾病诊断、调控水质的要点等关键技术[6]。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通过渔民培训能够培养一批爱渔业、懂政策、有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渔民,为渔民致富增添助力。

2018年,在三门县调研时发现,关于渔民培训,一般都是由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举办,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渔船安全生产、海上求生、海上急救、渔船消防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形式为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船员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提升渔民海上自救互救能力和综合素质。福建省新型职业渔民首期培训班是在2018年9月26日开班,由原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主办,针对学员的群体特性和实际需求,培训班综合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主要培训内容为渔业政策解读、农村电商与市场营销管理知识,养殖执法案例分析等。培训课程涉及国家战略、渔业政策、法律法规、管理知识和渔业技能等方面,对促进渔民了解掌握政策,提升渔业知识和技能,依法生产和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7]。

1.2 新型职业渔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经调研发现,尽管包括三门、福州等在内的全国多地都开展了针对新型职业渔民的培训,然而总的来讲,各地渔民培训收到的成效没有预期的好,目前渔民培训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渔民培训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渔民需求。新型职业渔民培训所采取的集中灌输式教育培训方式枯燥乏味,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讲授内容与实际操作存在脱节现象,渔民对渔业生产经营的诉求未能体现在新型职业渔民培训之中。全国多地渔民培训投入与收益不匹配,以及部分渔民未能将培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因此培训未能取得良好效果。

(2)渔民培训在培训前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充分调动渔民积极性。政府在进行渔民培训前未能进行必要性讲解,渔民对培训缺乏热情,因此积极性不高。如黄斌[8]在研究海南省潭门镇渔民培训现状时指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培训活动,例如关于保障性补贴的培训,但很难获取当地居民的认可。调研同时也发现,大多数渔民存有一些传统思想观念:认为打鱼不需要专业技术水平,没有参加培训的必要,或者认为渔民收入较低,业余时间少,缺乏培训资金。

(3)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渔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队伍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新技术新装备对操作技能的要求。但受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以及资金、政策等因素制约,加上各地各级渔民培训机构差异较大,导致新型职业渔民培训教师队伍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培训内容固化不变,教学水平相差很大,培训效果千差万别[9]。目前各地新型职业渔民培训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培训内容与生产实践应用结合度不高,以渔民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精髓加之部分渔民自身轻视懈怠,在面授时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情的情况也很多,因此培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2 影响职业渔民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

渔民培训效果不佳主要是由渔民自身因素及培训供给因素共同造成。

2.1 渔民自身因素

(1)渔民常年在江河湖海作业,除禁渔期外,其他时间组织集中培训难度相对较大。(2)渔民的文化程度与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当地渔民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由于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观念认知的差异,目前对于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经济扶持、培训学习等实践活动理解不透彻。(3)参加职业培训的投入过大,相对成本较高,(4)关于培训效益过于短视化。

2.2 培训供给因素

(1)培训对象未进行分类,进行一刀切培训。当前大多数培训是综合培训,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作业内容不同,分对象进行培训,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如渔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普通水产养殖户培训、淡水池塘养殖培训和海水工厂化养殖培训等。(2)相关法制保障还需加强,监管机制有待完善,政府将参训者数量等同于效益,相关职能部门宣传不到位,多部门培训统筹协调不够,缺乏总体部署、资源利用不合理,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渔民培训补助标准过低。(3)培训形式较为单一,理论性偏强,实践性还需进一步加大。在渔业科技培训中,大多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过于重视课堂理论而忽视操作和实践,没有与参观实践、典型介绍、实验示范及现场实践等培训形式相结合,导致学员对讲授的知识理解吸收不足,实际操作能力有限[9]。(4)强制参与,缺乏必要性讲解和良好沟通。(5)互联网培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过于形式化。

3 优化新型职业渔民培训的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在组织新型职业渔民培训时,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手段,同时渔民自身应该结合实际,不断寻求突破,不断创新。

3.1 开展调研,了解需求,组织针对性培训

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获得渔民参与培训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需求、致富信息与致富经验需求、法律法规和保险等知识需求、经营管理知识需求、精神文化需求五个层次[10]。

(1)科学技术需求主要包括水产新品种的培育,新技术的改进与普及,水产品的储藏与加工等。同时,越来越多的渔民对于渔村建设、养殖设备等相关培训内容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如在三门调研时,结合当地特色,渔民对螃蟹的养殖技术、养殖补贴等培训需求强烈。

(2)致富信息与致富经验需求主要是渔民希望在培训中学习到发家致富的方法,包括国家政策(相关补贴政策等)的走向,渔业技术知识(如病虫害的防治),市场渔情信息(包括大宗水产品交易情况)等。通过相关培训,希望获得相关技术方法,提高渔业经济活动效率。

(3)法律法规与保险等制度知识需求。法律法规的科普是必须的,这对于提升渔民综合素养,树立良好的社会生活规范都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如地方管理部门在积极建议渔民购买渔业相关保险的同时,还需要对保险的具体细节对渔民进行培训,以便出险后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赔偿。

(4)经营管理知识需求。学习经营管理知识有利于帮助职业渔民经营主体提高管理经营效率。此外,掌握基础的经济知识也有利于渔民了解水产品市场发展情况,改进相应生产活动。

(5)精神文化需求。在很多地方,精神文化方面的培训较少。通过实地调研来看,渔民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很强烈,特别是广泛的“求知、求乐”多元化需求能极大地丰富渔民精神生活。

3.2 良好沟通,增强互动,减少强制,让渔民主动参与进来

加快渔民群体转变观念,首先要在实际行动中让渔民群体感受到培训的必要性。各级政府需持续加大该领域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政府部门应当将短期的侧重点放在与渔民的沟通和互动环节,而不是一味地强制要求渔民参与进来。

政府和渔民之间应该建立双赢机制,这有赖于提前建立良性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只有双方达成共识,才能有助于宣传教育,继而强化渔民意识与行为规范。综合来看,今后政府部门在组织开展培训学习活动时,必须要确保各类活动通俗易懂,既能让广大渔民听得懂,同时还得保证产生效果。为达到实际效果,建议科技培训能深入基层,增加现场观摩与展示,让渔民真真切切认识和理解学习新专业知识、新技能的意义所在,实现学以致用[11-12]。

同时,充分考虑活动受众的实际情况与现实需求,真正做到想渔民之所想。如山东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讨论相结合,开展了美丽渔村建设、集装箱养殖、池塘内循环技术、疾病防控、微生物制剂应用、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安全与转基因技术等专题理论讲座;组织渔民实地观摩了万亩稻渔基地、家庭渔场、水产示范场、鲟鱼养殖公司等企业的尾水处理技术、综合种养模式、节能减排生产、生态循环水养殖以及名优品种养殖管理与多元化销售等,在观摩各基地现代渔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的同时,开展学习总结与座谈交流,学习渔业振兴的新举措、新理念,掌握渔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交流水产养殖的新方法、新技术。通过培训,渔民受益良多[13]。

3.3 针对集中组织困难的现状,对部分培训可适当开展“网络为主”培训模式

互联网信息时代,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已经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集中组织渔民培训的方式受到了挑战,“网络为主”的培训模式成为解决时间、空间等问题的好办法。所谓“网络为主”培训,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远程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这与课堂内的多媒体教学不同,可在手机端、电脑端展开,不受空间、时间等限制。把网络从辅助手段提升为主要的培训模式,是基于新时代新型渔民培训发展特点而提出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渔民培训模式提出了挑战[14]。

网络培训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实施时,也存在很多难点。如对教师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教师要从一开始就给培训对象说明培训要求、学习内容、方法与进度等,学员碰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形式与教师联系,遇到问题随时解决,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同时,培训不能流于形式,需要确立有效的学习评价标准,保证渔民能够真正地掌握培训要点。

在“网络培训”的同时,不能忽略面授等传统培训方式的好处,应该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的不同,充分将两种形式结合使用。

4 结语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对渔民进行有效的培训,有助于其掌握各项惠农政策、现代渔业管理知识、渔业新知识和新技能等,运用新知识引领新渔业,发挥好新型职业渔民在渔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已的力量。因此,在组织渔民培训时,应充分开展调研,了解渔民的培训需求,组织针对性培训;增加有效沟通,减少强制,让渔民主动参与进来;同时,应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展“网络培训”为主,面授培训为辅的培训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实用性、增效性的渔业应用性人才,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新渔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渔业渔民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