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预习教学策略

2020-12-25 08:36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孙永伟
小学时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傣族布置效果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孙永伟

进行充分的预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特别是在其他同学没有预习的情况下,预习的学生往往比没有预习的学生思维更加敏捷,这也可以大大提高预习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应当尽量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些有效的预习任务,最好是设定一个明确且合理的预习目标,优化预习的质量,设计合理的预习问题并且让学生掌握高效的预习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最终的预习效果。

一、设立合理的预习目标与预习要求

要想让学生获得合理的预习目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预习,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学生才能按照正确的目标与方向去完成预习的内容。另外,课文预习应当有大致的框架,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计不同的预习内容。以预习古诗词为例,学生应当准确地把握古诗词中每一个词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写作时的感情与状态。但是在现代文预习过程中,学生则主要掌握一些字词的写法以及用法,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表达的感情。学生一定要对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十分重视,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任务的目的以及预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通过这次预习能够学到什么、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及时的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以教学《郑和远航》一课为例,教师提出这样的预习要求:“进行细致的阅读并且能够理清人物及其出场顺序。”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这样学生也能明白预习的大致方向。当然,只要学生有能力也有精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预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其他拓展性的预习,同时教师也要保证自己设置的预习目标足够有效、合理。

二、对预习作业进行有效的优化

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律性也比较差,而且没有形成系统的预习思路。所以教师在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时一定要足够用心、足够认真,要尽可能地对预习作业的质量与内容进行优化。其实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可以尽量朝着“字、词、句”的掌握这个方向来开展,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方便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提升其他的语文水平。以教学《爱如茉莉》一文为例,学生经常容易搞错文中“恬静、静谧、安静、幽静”这几个词的用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分析以下几个句子:(1)妈妈在病床上休息着,而且嘴角还挂着静谧的微笑。(2)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光泽之中,散发出幽静的光芒。(3)喧闹的教室瞬间因为班主任刘老师的到来而安静了下来。(4)这个女孩就站在那里,恬静而优雅地站在那里。这四个句子分别用上了这几个词语,学生如果能够细细品味,辨析其中的差别,就会明显地感受到这四个词语的区别。另外教师也应当重视学生朗读课文的效果。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并且改善学生的发音效果。不过预习过程毕竟由学生完成,教师没办法保证学生的朗读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渠道通过家长监督的方式来保证学生的朗读完成效率,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文章的魅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三、设置合理的预习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能力

设置科学合理的预习问题既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思想以及内涵,帮助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在正式学习时就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百分之一百地灌注到学习之中。以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预习课件为学生展示泼水节的状况,同时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问题:(1)为什么文章描写的泼水节让傣族人民如此地激动、难忘?(2)请利用互联网等有效渠道搜索与傣族泼水节有关的信息,了解傣族泼水节的由来,并用“因为……所以……”这个因果关联词对傣族人民重视泼水节的原因进行说明。(3)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泼水节的热闹与欢快?通过这几个预习问题,学生既能够了解傣族泼水节的来龙去脉,对文章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学生具有一定课前理解的前提下教师也方便开展课堂提问,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正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对于匠人来说好的技艺是自己的饭碗,而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好的方法就是帮助学生事半功倍的最佳“工具”。好的预习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预习方法的关键就是要紧紧围绕文章进行预习。学生在预习语文课文时应当充分依靠自己阅读的文章内容来分析、思考,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而且应当在预习的过程中做好批注,也可以制作一些预习笔记帮助自己记住预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想法,在课堂学习阶段可以及时提醒自己。比如用问号把自己不懂的知识标记出来,使用叹号标记一些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关键语句,同时还可以将自己预习过程中认识的生字、生词用批注的方式标注上具体含义以及使用方法。以《桥》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预习任务:预习课文同时明确文章描述的主要情节、梳理古诗梗概,比如什么人、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这样将内容大体复述出来。而且对于教师布置的预习问题,学生也应当有方向地进行探究与思考,比如教师一般来说都会按照文章的层次以及脉络布置预习问题,所以学生也应当依照教师的预习问题层层深入地阅读文章,特别是一些阅读难度较高的文章,第一遍阅读可能不能完全得出答案,但是可以多读几遍,这样自然能慢慢梳理出线索。对于预习来说有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学生不能因此而回避,而是应当将问题保留下来、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解决这些问题,这才是对待预习的正确方式与态度。

预习的好处有千千万,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有效方式以及预习的目的,又如何将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使得其对于课堂效率的反馈最佳呢?这便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高效预习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明确的预习目标,掌握预习的方式与方法,让学生有效地完成预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享受高效预习的同时获得课堂学习方面的提高。

猜你喜欢
傣族布置效果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特别号都有了
抓住“瞬间性”效果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