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素中医外治法临床应用经验总结

2020-12-28 23:03迟金亭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外治外治法内服

迟金亭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2)

左振素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第4批、第5批、第6批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临床40余年,尊崇内经“杂合以治”之旨[1-2],对病情复杂的疑难重症采取多种治法综合治疗,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再配合使用外治方法多途径给药,补内治不足,多能提高临床疗效。现将左老临床应用外治法总结如下。

1 尊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理淪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内容非常丰富,据文献记载外治法达上百种。清代吴师机《理淪骈文》指出只要“明阴阳识脏腑”“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提出“膏可统治百病”,首崇嚏、填、坐三法。左老临床习之验之,积累了丰富的外治经验。她认为外治法具有区别于内服药物的特点:简便易行,外治一般实施简单,有相当一部分方法患者能自行操作。作用直接,药物作用于局部,药效直达病所,效专力宏。作用互补,多途径用药,方法多样,外治与外治,外治与内治之间并不排斥,而是具有互补性。如熏蒸和洗泡可联合用,内服也可同时外用,可增强疗效。安全毒轻,局部用药,药物血中浓度并不高,相对安全,且不经口入,无胃肠刺激,有些方法用药量极小(如敷脐法),配伍方便,外用药物兵多将广,配伍不避“反”与“畏”。

2 外治特色

左老在长期的临床中形成了自己临床外治应用特色,临床应用以患者能自行操作的方法为主,把外治融入了整个医疗过程中,不刻意外治,按需选法,目的是提高疗效,方便患者,降低医疗费用。常用洗泡、熏蒸、外敷、熨法、涂擦法、肠道用药、脐疗、橡胶槌疗法等。强调外治法的应用同样要重视辨证论治[3-4],临床治疗选法、用药和用药途径一般依据以下几个方面:①病性: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吴师机云:“寒证喜火,宜炒熨;热证喜水,宜煎抹。”②时间:秋冬季节多用熏蒸、热熨,夏季可用药物涂抹;③病位:病在阴部选用熏洗或坐浴,风湿寒痹用热熨或泡浴,热痹或红肿用冷敷,月经不调、痛经或呕吐腹泻多选择敷脐。④剂型:肛肠病选栓剂,烧烫伤选膏剂,麻木选用熏洗,皮疹选用涂擦等等。在外治法的选择上,病情比较轻,病程短,发病急的一类病如风寒感冒、带状疱疹轻型等疾病,以外治法为主治疗;病情复杂的疑难重症,并非一方一法所能解决,要采取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或内治为主,外治为辅,如风湿病、胃肠病、中风病、妇科病等。或外治为主,内治为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溃疡性结肠炎,妇科病等疾病。

3 临床常用外治

3.1 洗泡法

洗泡法是指用药物煎汤洗泡全身或局部,本法包括熏洗、热敷、浴法(坐浴、足浴、沐浴等)。主要是药物和热的物理作用[5-6]。临床应用特点:

辨部位:病变在下肢膝关节以下以凉、麻、痛为主症,多水煎熏洗。常选用透骨草、伸筋草、苏木、桂枝、红花、当归、白芷、细辛、白蒺藜等组方,水煎先熏后泡,每次熏泡时间要达到0.5h以上。病在上半身凡表现肩背部、颈部、腰骶部、臀胯部疼痛,发凉,僵硬等,要用外敷或蒸馏。选用水煎内服之药渣布包外敷,既节省药材,又不用加热;既有药性之效,又有热力之穿透。对病位广泛、涉及周身、不便熏洗蒸馏者用药浴法。

辨病性:对于寒湿痹、瘀血痹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怕冷,遇寒加重,麻木等症状,或局部皮肤色黑,瘀象明显者[7]。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宣痹止痛之法选方取药,水煎服。继以药渣外敷,或再煎药渣足浴;对于热痹、湿热痹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其他关节炎急性活动。表现局部红肿热痛者,不可热敷。应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品组方水煎内服,药渣再煎冷敷局部。

3.2 灌肠(肠道用药)

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临床上常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以脾肾衰败、湿浊中阻上泛为病机关键,多有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口服药物较困难,故适合从肠道用药。肠道给药,一方面刺激肠道黏膜,使肠道充血,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体内氮质等毒素随肠道分泌排出体外;另一方面药物的吸收亦加速浊毒排泄[8]。药以淫羊藿、何首乌、苍术、茯苓、大黄、丹参、益母草、泽泻、决明子等为主。妇科盆腔疾病,多有腹痛、腰痛、带下等症状。湿热、气滞、血瘀是病机,脾肾不足,肝血亏虚是根本。治疗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消瘀散结,健脾化湿养肝补肾为法。常选金银花、连翘、土茯苓、败酱草、丹参、赤芍、牡丹皮、生地黄、当归、白术等。左老肠道用药强调三点:①位置要相对深,插管不低于20cm;②速度不宜快,每分钟60~80滴;③药液温度要适宜,38.0℃~40.0℃,保留2h以上。

3.3 脐疗

脐疗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能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左老应用脐疗多为胃肠病,病位偏下之病。脐为神阙穴—神气通行出入之门户,能疏通经络,回阳苏厥,脐部治疗对虚脱、晕厥、休克等证有急救作用。脐位于任脉之上,通冲、任、督、带四脉,能调理冲任,固经安胎。脐居于中下二焦分界处,与脾胃解剖部位近,脐疗可健脾和胃,降逆止泻。脐居于三焦中枢,可运转阴阳之气,敷脐可激发三焦气化功能,以通调水道,利水消肿。脐与全身诸经相通,脐疗可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疗具有起效迅速,直达病所;节省药材,简便易行;安全少毒,无创无伤的优点。脐疗主要用于胃肠病、妇科病、小儿腹泻、遗尿等。脐疗方法有填脐法、涂熨脐、灸脐、熏脐等法,一般填脐疗法用的比较多。脐疗用药量小,不可大方,处方要求精,组方仍辨证论治,多是研末调成团或饼填脐,调粉根据需要或用温开水或用酒,也可选用藿香正气水,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之症更适合。

4 典型病例

刘某,男,4岁,2017年4月18日初诊。无明显原因出现尿频,每隔6~7min(有时2~3min)即排尿1次。点滴量少。尿常规检查正常,尿道口无异常。经某医院泌尿科诊断为“神经性尿频”,遂用橡胶锤治疗,取常规治疗部位弹打。重复弹打腰椎两侧。局部选取下腹三角区、下肢内侧面3条线,穴位选取气海、关元、中极。属肾虚,故加打肾俞、膀胱俞、阴陵泉、中极、太冲。每天下午5时左右弹打1次,共治疗2次痊愈。

猜你喜欢
外治外治法内服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内服外敷方治面部色斑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归藤止痒洗剂外用治疗慢性手湿疹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治疗哮喘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中医外治药物(贴剂)疗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