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八年制儿科理论课和见习一体化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31 01:19梁立阳侯乐乐刘祖霖张丽娜何展文方建培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儿科理论课我院

梁立阳,侯乐乐,刘祖霖,张丽娜,孟 哲,何展文,方建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21世纪医学教育中课程之间合理有效整合已经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同,并成为全球趋势[1]。为适应当今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我院率先在八年制临床医学系进行了整合医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从2018年9月开始针对临床理论课与见习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现内、外、妇、儿等主要临床课程已完成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对八年制儿科临床教学模式探讨的报道很少,我院儿科教师承担了儿科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现将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为八年制医学生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经验。

1 我院临床理论课与见习课一体化教学改革概况

一体化教学指将既往理论课与临床见习课脱离的分断式教学合而为一,使理论课与见习课紧密相连,交叉进行[2]。我院临床医学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分段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学生与病人严重分离,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一状况,我院自2014级八年制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后,采用了理论课与见习课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课后立即下病房见习或见习后立即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集中讨论,同时开展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启发式讨论。其中儿科一体化教学总体教学8周,包括理论课48学时,实践课80学时。

2 儿科融合教学的系列改革举措

2.1 融合教学团队的组建

建设与一体化教学需要配套的教师队伍是这项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和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首先成立专门的教学团队,由1名教学主任、1名专业教授、6名骨干教师和1名专职指导教师组成,团队成员均接受了规范的授课培训,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对重要的知识点中理论与见习的有机联系进行充分发掘和梳理。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团队负责人在开课前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戴维·盖芬医学院系统学习了整合课程设置及相关教学方法[3]。

2.2 课程内容设置的配套

按照融合式教学的思路,将原有独立的理论课和见习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有机整合,以器官系统为核心,同一系统内容连贯排课,理论课后马上针对学习内容进临床见习。如儿科理论第一节内容为“儿童生长发育”,内容涉及身高、体重和头围等儿童体格指标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正常值。在传统教学中这一章理论课很难突出重点,学生常感到枯燥,甚至在课程开始就对儿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采用融合教学模式后,学生在学习完体格测量的基本理论后马上可以在临床模拟中心及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实践操作,不但加深了对理论课讲授的抽象测量方法的理解,也快速记忆了正常值。对儿科其他重要课程,也按此思路进行排课,基本保证学生的理论学习和见习无缝衔接。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还创新性地与妇产科课程安排一同学习,学生可以在掌握了正常分娩知识后,马上学习新生儿基本知识,便于培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

2.3 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理论课教学由于课程安排、场地等限制,授课方法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采用融合教学后,取消了儿科纯理论大班授课,全面调整了教学方法和思路,借鉴美国UCLA整合教学思路和方法,适时导入PBL或者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同时把模拟医学教学方法也应用到融合教学中,促进基础理论与见习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度。如在学习儿童血液系统疾病时,由带教教师先提出小儿贫血是儿科四大常见问题之一,接着组织学生用PBL模式在临床真实病例的引导下讨论贫血相关问题,再安排教师讲述儿童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穿插见习儿童贫血、白血病等临床病例,仿真模拟教学小儿骨髓穿刺技术及去儿科血液实验室学习阅读骨髓片,最后由学生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获取知识。

2.4 一体化教学形式的改革

教学形式和手段的融合也是一体化教学的一部分[3-4]。既往理论课每班100人,一体化教学采用小班上课,每班30人,同时对教学流程和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每天除了理论授课,学生在带教教师带领下按小组轮流参与由教研室安排的小组讨论、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精品录像、慕课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多维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 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与反思

3.1 提升了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变被动为主动是医学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5]。一体化融合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理论授课结束后紧跟相应的见习带教内容,理论紧密联系实践,辅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和自主学习的热情。

3.2 提升了学习能力

八年制临床医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博士专业学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和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强调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是融合教学,许多病症是先接触病人,后学习理论,所以学生需要提前自学相关疾病知识,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3.3 提高了学习效率

传统见习教学因与理论教学分离,学生进入临床后对理论知识遗忘率高,带教教师需利用见习教学的宝贵时间帮学生复习理论知识。融合教学中,学生学习理论同步接触实践,学生不但知识点掌握牢固,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3.4 提早接触临床

一体化教学改革后学生理论课学习也安排在医院,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造条件让学生可以随时参加临床一线的工作,随时向教师请教。这样,学生对临床医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尽早参加临床实践,熟悉医院环境,了解科室情况,得到第一手资料,为学生下一步的实习、导师学生的双向选择和研究方向的确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5 提升了教师水平

一体化融合教学要求带教教师既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又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熟练使用PBL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教师均经过严格的培训,核心成员还在国内外医学院进行了整合医学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系统学习,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和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

4 启示与建议

4.1 融合课程的设计要符合临床需求

优化儿科临床教学课程结构,在课程设置上以疾病为中心,按器官系统的顺序,将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内容上尽可能多联系来呈现理论课教学内容。

4.2 合理安排课程和授课时间

对妇产科和儿科两个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时间可按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关系进行安排,这样有助于防止学生因为课程繁杂而无所适从。

4.3 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

为配合课程整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重新设立考核评价体系,强调考核视角的多维,开展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整合是整个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6]。我院八年制临床理论与见习一体化融合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较好解决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本次儿科教学中的配套改革措施基本符合新的医学教学要求,但新的教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未来将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逐步完善各项教学措施,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儿科理论课我院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