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文情怀培养的有效路径

2020-12-31 02:01纪梅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纪梅

【摘  要】  人文情怀是一个人文化底蕴的体现,它促进一个人先成人再成才,催化一个人情趣高雅,情操高尚,情感丰富。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基地,在课程、课堂以及操行评价方面挖掘特色、开创条件、营造氛围,提供丰富的人文营养。

【关键词】  课程变革;课堂变革;评价变革;学生人文情怀培养

小学时代,是培养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基地,在课程、课堂以及操行评价、心理健康方面挖掘特色、开创条件、营造氛围,提供丰富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多条途径。

一所有前景的学校,在多元化的课程发展中,一定是以实现儿童人文情怀的教育核心为目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课堂为学生发展变革,变革的课堂是儿童人文情怀成长的摇篮。正确引导学生在“大事中”有见识,在“小事里”有己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传播社会正能量,是学校落实课程之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开发学生生命成长的校本课程面临的新挑战。

一、变革的课程

为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我们围绕校本课程建构展开实践。学校的管理团队、教师团队以及校外的指导专家,多方开拓,努力变革学校的课程建设方式,创新课程开发形式,为学生人文情怀的孕育提供着力点。

(一)长时段课程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段培养目标,学校整体架构了“主题成长”系列课程。在时间安排上,有别于传统的四十分钟课堂,此系列课程时间根据课程内容、学科特点有机整合,如可以在近三个小时内整合语文、体育、美术等学科进行长时段课程教学。学校课程研发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科学设计长时段课程。实践证明,在多学科目标系列达成中,学生心理素养、知识获得、体能训练都得以发展,在长时段课程中养成了儿童人文情怀。

(二)社团课程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学校根据师生特色、客观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并积极将社团课程化。教师自主申报,独立承担或领衔合作。如特色书法社团,分散在低、中、高三个年段,结合校本特色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全体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书法熏陶。

在课堂中扎实地实施变革的课程是课程理念见诸行动的过程,是决定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

(三)心理课程

基于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育背景下,社会、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在每周课时安排上,保证有二十分钟“心理健康”短课,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表,将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根本教育目标。

根据生源特点,明确学生实际需求,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开设不同的主题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心理个性差异。例如,寒假开学第一天,根据学校外地生较多情况,考虑学生一年回家乡见一次亲人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心理课程的主题是“幸福在来回的路上”,让学生畅言家乡美,同伴互尝特产香,激发学生对亲人,对家乡的热爱。同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变革的课堂

优化过程设计是课堂变革的依据。以数学课堂为例,一是开放的大问题设计,使問题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二是小目标的重心下移,面对不同学情学生,设计分层知识点,让每个学生在集体学习中有充分表达的愿望和实现自我欣赏的满足感。三是有效捕捉快速判断有效资源,进行合理的结构化的呈现。四是课堂多元互动,通过课堂内不同学情层次的互动,提升学生的理解、思辨能力以及过程产生中的思维含量。五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和交流,形成螺旋上升式新问题,这个问题一定是开放的问题,再次放下去引发的是多层次不同学情学生思考,由此形成目标明确、节奏紧张、自然生成、螺旋上升有梯度的课堂学习活动。

着眼于学生的生态发展,以创新的理念和方式整合课程资源,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自然生成,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的、可持续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内化了的课程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造就学业有成,并具有健全人格、开放胸怀、科学精神和创新品格的一代人。

三、变革的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整体考察,全面衡量学生发展阶段与进展的评价机制,是对学生群体开展的全方面、各层次、宽领域的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和最终目的。

1.评价目标。针对即将投入使用的“东坡小学”新校,立足东坡小学“学承东坡,治学立人”的教学理念,设计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评价单。开学初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以“ 儿童人文情怀”为价值理念,在课程设置知识层面、能力层面、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设计了“东坡小学”课程评价单。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给学生提供更多更精彩的评价媒介。

2.实施策略。(1)多方位评价。建立由教师考察、家长反馈、同伴互评、社会参评的四方评价机制,以促学生在这种民主的评价中得到鼓励, 增强自信, 提高素质。(2)个性化评价。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客观分析家庭、社会关系从自我兴趣出发确定评价内容。(3)差异化评价。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目标作用, 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实施效果。

评价新机制实施以来,基于学校实际,立足学生个性,为学生打造个性化、针对性教育活动,多渠道进行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更好地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评价新机制下的学生用脚丈量,实地走访,拍摄、记录、问询,在实践中出真知,在挑战中出精彩。

在学校教育变革探索中,我们尝试用社会教育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变革的深化,和谐文化的构建以及对新老学校文化的传承、融合、发展的探索。通过类似多种平台的实践研究课堂,学生人文情怀大步提升,日渐丰厚。

(作者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