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克服高原地区绿色经济地理无效率
——在第五届鲁青论坛“黄河流域碳达峰与碳中和路径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2021-01-03 02:46杨开忠
关键词:高原地区效率绿色

杨开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 生态文明研究所,100710)

利用这个机会,我想提出一个观点,即规避克服高原地区绿色经济地理无效率。具体讲三点:一是问题的提出,二是高原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什么?三是高原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成功之道在哪?

大家知道,我国有青藏、内蒙古、黄土、云贵四大高原,其海拔在500~1000米以上,地域非常辽阔,总面积占到了全国国土面积的41%以上,横跨的主要省(区)包括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山西、宁夏、贵州、云南,人口占全国的13.6%。这些高原地区均地处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是国家甚至是亚洲的水塔、生态屏障,同时也是国家能源接续基地。因此,高原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高原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却相当滞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占全国13.6%但GDP却仅约占全国9%,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其中,人均收入唯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内蒙古最近一些年来也因煤炭工业发展相对衰落而下降。这说明,我国高原地区生产率水平相对低下;二是人均碳足迹和单位经济活动生态足迹高。高原地区以全国13.6%人口聚集了全国2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高原省(区)人均碳排放达9.13吨,远高于全国7吨左右的平均水平,因此,是我国人均碳足迹最高的地区。另外,2009年我带领我的团队做个一项研究《中国生态文明地区差异研究》。该研究尝试以生态足迹为基础,用生态效率定义和测度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水平,结果发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天津、广西、山东、重庆、四川、江西、河南、湖南生态文明水平较高,而山西、宁夏、贵州、内蒙古、甘肃、云南、新疆、辽宁、河北、青海(无西藏数据)则是生态文明水平最低的十个省(区)。可见,高原地区虽然大部分自然生态较好,但单位经济活动生态效率最低、生态足迹最大。顺便强调一下,这也表明,高原地区仅仅强调碳中和目标、总生态足迹降低是不够的,应把提高碳效率和生态效率、降低单位活动碳足迹和生态足迹作为目标之一。另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显示,主要高原省(区)增长质量指数全部排在全国最后10名之列,也表明高原地区绿色经济发展落后。为什么高原地区绿色经济发展会落后呢?一种观点认为,高原地区人才、技术、资金等关键的绿色生产要素相对稀少制约了其绿色经济发展,因而主张国家采取措施增加这些要素对高原地区的供给。给予高原地区支持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观点不能够解释高原地区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通过市场机制恰似一江春水东流去的事实。

大家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都是可以追求经济回报的,哪儿回报率高就往哪儿跑,它们从高原地区东流去无疑是高原地区要素回报率相对低。那么,为什么高原地区要素回报率会比较低呢?要素回报率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于生产率高低,因此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为什么高原地区生产率相对低,也就是为什么高原地区绿色经济相对无效率。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和分析,关键在于高原地理相对无效率,这是由高原作为我国核心-边缘区域经济体系的边缘地区具有的4个基本地理特征决定的。

第一,位置高远。高原到世界、中国市场中心地理距离相对高远。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海拔高。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他三个高原位于我国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垂直距离高。这就意味着高原地区跟外界交往的时候,要克服更大重力障碍;二是对外的水平直线距离较远。西宁到北京、上海的飞行距离是1800公里或2000多公里,飞行时间在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到伦敦、东京、纽约就更远了;三是高原内部的一些城市或乡村聚落距离远,比如说格尔木到西宁的距离在750公里以上。因此,同样的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运到市场上就会比别的地方的产品成本高,排碳也会更多,所以缺乏绿色经济竞争力。

第二,人口密度低。一是高原地区人口稀疏,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43个人,其中青藏高原只有4.9个人,内蒙古高原也只有21个人,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更是大大低于东中部地区。由于高原地区城市化率,因此,按城市人口计,人口密度就会相对更低。二是相距甚远的城乡聚落人口规模小、密度低,比如说格尔木市只有13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1个人。因此,城乡经济活动缺乏规模经济。

第三,分割严重。高原地区的自然分割非常严重,青藏高原的起伏较大,边缘流水切割深,冰川冻土广布,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流水切割也很严重,内蒙古高原顶面比较平坦但是沙漠戈壁密集。由于地广人稀,从人均水平来看是比较高的,交通基础设施利用是很不充分的,缺乏效率;从单位国土面积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密度非常低下,互联互通虽然在主要的节点之间挺好,但其他节点间连通性、通达性比较差。另外,少部分高原地区对内对外交流还有语言、文字、习俗等方面的分割问题。分割严重会大大降低交易效率,提高交易费用。

第四,部分高原地区经济碳强度高。以电力为例,除西藏、青海、云南外,其他高原地区都是火电产业高度集聚的地区,其中相对集聚程度最高的是山西、内蒙古、宁夏,他们的火电区位商,分别达3.28、5.0和7.2。这是高原地区经济碳强度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原因。

以上四个方面的地理特征决定了高原地区缺乏规模经济,交易效率低,交易费用高,因而,地理相对无效率,绿色经济缺乏竞争力,高原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成功之道在于规避克服地理相对无效率。

怎样规避克服高原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地理相对无效率?尽管不同环境下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基本方法是一致的,无外乎发展线上经济、别具一格、紧凑布局和消除分割四种方法。下面,我结合新发展阶段,具体谈点意见。

第一,重视发展高原线上经济。规避克服地理无效率的办法之一就是发展数字网络经济,特别是运输成本为零的线上经济。因此,高原地区绿色经济发展要更加重视发展线上经济。一是进一步推动短视频、直播等数字营销模式从过去单纯的注重促销向战略营销的转变;二是开展全社会数字化扫盲和中小学数字化素质教育,普遍提升人的数字意识和数字技能,消除数字鸿沟;三是针对高原地区市场碎片化的特点,依托城镇甚至一些中心村,探索发展3D打印技术在高原地区的应用模式;四是设立国家高原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加速弥补高原地区与先进地区的数字鸿沟;五是加强国家数字经济实验区在高原地区的布局,探索适合高原地区特点的数字经济。

第二,聚焦以独特多样绿色禀赋为基础的别具一格竞争战略。产品和服务独特性是规避克服地理无效率的重要方法。为规避克服地理无效率,获取在全球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高原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应聚焦别具一格的竞争战略。怎样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主要有两条路子:单纯依靠科技创新、无中生有,把独特禀赋转化为市场可实现的特色绿色产品和服务。高原地区科技创新力量相对薄弱,要走以独特多样绿色禀赋为基础的别具一格竞争之路。为此,一要集中力量发展再生能源产业、生态系统服务;二要注重和鼓励创意,支持数字化创意平台发展,营造金点子不断涌现的创意高原;三要注重客户导向,支持数字化市场平台发展。

第三,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走集中式城市化之路,打造紧凑型城镇体系。一是更加着力促进生态功能区、农业地区人口转移,更加鼓励城市化地区人口和经济进一步集聚,特别是省域中心城市进一步集聚人口和经济,有需要有条件的高原省(区)应规划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二是推进城市圈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镇化、机动化和城乡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正在城区和周围地区之间自由组合工作、居住、子女受教育地,城区和周围地区之间通勤有效、一体发展的城市圈兴起和发展。这有利于压缩人与人之间交往距离,有利于消除城乡分割,有利于县内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向县城及其周围地区集聚。因此,高原地区要推进以城区为核心,统筹线上线下两个空间规划建设城市圈,重点建设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紧凑型都市圈和紧凑型城市群,优先规划建设周围地区通达省会首府中心城区和中心门户的便捷通道。

第四,深度消除分割,打造高质量的紧凑对流空间。抓住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战略机遇,推进线上线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制度高质量互联互通,积极努力取消公路收费,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和商品自由贸易,打造高质量的紧凑对流空间。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效率绿色
绿色低碳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跟踪导练(一)2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