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1-01-06 08:56潘盈盈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传统语文课堂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是国家能否长远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其中,不断被后人传承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厚的道德滋养,而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好手段就是在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小学时期学习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语文课程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手段,是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一定的论述,结合实际经验,探究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与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如何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教育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20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问题

1.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与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在无聊的时候会选择玩手机、玩电脑,甚至宁愿选择去睡觉也没有想过以传统文化为消遣对象。人们在本该学习的年纪却沉迷游戏,过度崇洋媚外,对各类“西洋节日”趋之若鶩,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视而不见,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已经十分严重。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工作的重要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卓然屹立的坚实基础。

我国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百善孝为先”告诉学生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尊重父母、体恤父母,做孝顺的人;“尊老爱幼”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尊重长辈、爱护后辈,处理好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关系;“乐善好施”端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成为乐于助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3.部编版教材简介

部编版教材是指通用于全国各地学校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革命传统的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国家主权安全、法治、民族团结等。拿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为例,上册的语文教材分为集中识字、课文与语文园地三个部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口语交际,培养读书兴趣的同时掌握450个基础生字。传统文化教育采取古诗学习的模式,需要重点掌握的古诗有《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敕勒歌》,课后还有《梅花》《小儿垂钓》《江雪》。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是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星,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能够感受汉语之美,提高自身的文化沉淀,丰富自身的情趣与内涵,以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来认知世界、感受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与建议

1.传统文化教育缺失

目前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传授的内容都是有关考试的内容,课堂也仅仅是为了考试服务。教师对考试重点会深入讲评,对于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古文教育就会选择一笔带过,有的时候仅仅是朗诵一遍便进行下一课程任务,学生无法了解古文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无法对其产生兴趣,自然谈不上敬仰崇拜。对此,教师要加大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中的比重,对待古文也应该像考试重点一样重视,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底蕴。

2.外来文化的冲击

外来文化的冲击对于发扬、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言有利有弊,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弊大于利。小学时期的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很多时候思考问题过于片面、简单,看到新奇的外来文化就全盘否定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对于圣诞节等“西洋节”,年轻一代热火朝天地讨论,而对我国传统节日“七月七”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关注度却较低。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年轻一代人认为传统节日没新意。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往积极的一面思考,为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美丽传说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智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单一

虽然当前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有关部门也提倡教师要积极开创教育方法,改变过去枯燥的教育模式,但还是有许多教师,尤其是语文课程的教师,还在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授课。枯燥、单一的传统授课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自然不高。因此,教师要改变教育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三、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力度

1.充分营造课堂气氛,打造“古韵”课堂

课堂气氛能够带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教师应积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与内涵,不可片面、单一地看待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首先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课堂的气氛,用氛围感染学生,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真正爱上传统文化、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2.朗诵经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教材中的集中体现就是经典著作,学生要想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就需要大量进行阅读积累。朗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想要传达出的精神内涵,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小学时期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不完善的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诵简单的经典诗篇,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等,培养学生定时定量进行朗诵的好习惯,使学生经过反复朗诵,充分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3.加大课程比重,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各色各样的阁楼、建筑都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传统的文化习俗、工艺技术都具有很强的文化张力,这无疑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传統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为在课堂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解释与拓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增加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在课堂教学时间的比重,为学生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与掌握程度。最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身边的传统文化,初步建立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简单联系。

4.从实际出发,结合生活情景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时期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较少,很多时候思维发散能力不强,教师的授课一旦超出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就很容易让学生听不懂教师授课的内容,久而久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就会丧失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内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学生拓展思维。例如在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利用假期开展家庭节日小活动(端午节做香包、春节包饺子等),或是以征文、手抄报的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传统文化,加深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从而以实际行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利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渗透,能够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与优良品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升华自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中华民族最优质的文化基因呈现于课堂、内化于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使传统文化更全面地被传承与发扬,对中华民族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工作,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冯久贵、赵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起来——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建设》,《〈知识力量教学研究〉科研成果展示》2018年。

[2] 高碧英、伍国松、何耀洪、杨帝福、陈伟梅、林坚、赖碧玉《〈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与中华传统教育互相融合实践研究》,《〈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2017年。

[3] 王克群、刘晓冉、史书铄《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乌蒙论坛(总第107期)》2014年。

[4] 陈泽环《道德生活中的传统话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点思考》,《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2012年。

(潘盈盈,中小学二级教师。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老传统当传承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