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1-01-06 08:56李调调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意识小学生文章

李调调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积极提问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将探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29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当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忽略了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过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对以后的学习发展极为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极为重要。课堂就应当是属于所有学生的,学生对问题进行寻找和解决的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会产生疑惑的心理,这个过程叫作学生问题意识的出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要广泛关注问题意识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多发言,提高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后,要针对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1.设置多样的开放式问题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灌输式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对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将所有的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不会给学生留出进行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也逐渐习惯了教师给出现成答案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小学生所接触的习题往往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并没有接触过多的开放性试题,哪怕遇到了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也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2.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

由于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使得我国出现了大批的年轻优秀教师,这些教普遍比较严肃。严肃的教师加上严格的要求,对于已经形成个人意识的小学生来说,会使自身的个性受到抑制。长此以往,会打击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当对之前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重新审查,通过践行平等原则来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学生自然就会对语文的兴趣加深。那么此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得学生更加信任教师。学生在小学阶段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幼稚,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更需要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学生。

3.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了解阶段,在心理上总会担心自己的问题是否应该提出,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专制且呆板的,在这样较为压抑的学习气氛当中,小学生更加难以提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甚至有同学会将语文课作为一门不重要的学科来看待。但恰恰与此相反,语文学科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业成绩。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要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传统课堂,重新打造一个崭新的,充满学生问答声的课堂,新式的语文课堂,需要每一位同学的参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语文课堂的主角。小学生思维能力需要长期培养,因此有部分语文基础较差,或者是缺乏基础的思维能力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疑惑不解的地方,并不知道该怎样提出自己的疑问。再加上这部分小学生普遍缺乏自信,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没有深度、没有新意,或者是问题太多了不知道从何问起。在这样的现实情况面前,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较为科学的引导,那么只会影响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培养。

三、根据学生思维流程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用心问答

课上问题的设置也非常重要,教师作为课堂的指挥者,需要将问题引入到课堂当中,将这些问题合理提出,才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提问时,教师要避免一些情况的出现,比如说有的教师为了尽快结束本章节的问题,便将问题交给成绩优秀的学生,这些教师认为,只要有学生听懂了课堂的思想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班级中一般或者偏中等的学生被教师忽略,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成为优等学生的专场,使其他的学生感受到不公平,问题意识也会随之减弱,甚至会出现不愿意学习语文的现象,最终会对语文课堂产生一种排斥心理。比如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时,便可以将班级学生根据成绩分成几个组别,这些组人数相同,平均水平也应当相近。分组后,再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讨论文章中如何对少年闰土进行外貌描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与意境之间有什么联系?景物描写的片段中有什么作用?解释文章为何描写最后一段那四角的天空,对文章主题的升华有什么作用?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和略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適合学习的氛围,如今大部分小学生生活经验欠缺,更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农村,生活局限于城市中,那么教师此时需要对学生提出来的疑问一一耐心解答。此时的学生思维处于一个活跃状态,跳跃性的思维使他们的好奇心膨胀,这就为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但是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得到切实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拥有一个适宜培养问题意识的环境与气氛。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和课堂管理模式,需要将关注点放在每一位同学的身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和提问,从而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现有的知识。

四、启迪点拨,引导学生多思多问

在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引导与教师的激励密不可分,学生提出问题需要胆量和机会。问题不会凭空产生,教师在引导问题时,需要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概括文章发生的大致事件和背景,学生在阅读文章前,要带着疑惑的情绪去了解事件发生的起因和结果。通过教师适当地点拨和指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对问题和文章仔细研读和探究,那么答案便会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质疑与提问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与成年人的思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对于新鲜事物抱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很容易就对生活中较为新颖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比如在《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知识盲点来为小学生设计可以提出疑问的教学环节。并且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紧紧围绕疑问点开展教学,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跟随教师一起对文章进行层层分析,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方法。

首先,要抓住重点词语。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一两个关键词能够精炼地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才能较为精准地找到文章当中隐藏的关键词语,找到以后就可以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其次,需要抓住矛盾点进行合的质疑。许多文章都是借助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来表达中心思想,从而切实突出文章当中人物与事物的实际特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准确找出文章存在的矛盾点,然后针对矛盾点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一来就能够准确把握住文章的中心,从而一步步对文章进行有层次的剖析。

总之,问题探究过程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始,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充分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2021年第22期。

[2] 陈亚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科普童话》2018年第24期。

[3] 孙淑玉《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意识小学生文章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是小学生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