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四读法”

2021-01-06 08:56赵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古诗文意境古诗词

赵霞

摘 要:古诗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扎根教学一线多年,发现古诗词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古诗词重视不够、学生学习兴趣薄弱、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例和自己的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理性分析,提出了古诗词教学中的“四读法”。

关键词:古诗词 “四读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34

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古诗词时,大多停留在表层。在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大多演变为逐字讲解,朗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以字、词、语分析为主的“解剖”教学法,虽然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古诗文有更多的了解,但很容易将古诗文教学变成琐碎机械的教学,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笔者提倡古诗词“四读”教学法,把“读”作为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手段,提倡在平时课堂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此期间适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读出古诗词的美感;对理解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和启发,使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更好地理解作品,欣赏作品。

一、重写重背,忽视“诵读”和“熟读”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农村教师由于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只能以教学参考书为教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师的权威解读取代了学生的多角度品味,使学生失去了一个开放的学习机会。同时,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古诗词失去兴趣,只是机械地应付学习任务。还有很多教师受制于中考的升学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一般会要求学生直接背诵和默写,最终达到默写一字不错的目的。这样的功利性教学形式在初中的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简单的默写和背诵,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兴趣和意境的鉴赏力,以及古诗词独特的文化内涵、诗歌的文化气质被简单的听写所取代,因此不可能谈论诗歌的美。当然,许多教师认为考试只考默写,课上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并没有太大意义。但是,这种功利行为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学生们完全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认为学习古诗词是一种负担。传承优秀的古代文化,更是无从谈起。古诗词的“熟读”是一种基于汉语特点的传统汉语学习方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学习古诗文,首先要提高对古诗文的感性认识。从初读到熟读,不仅是形成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实践过程,也是对古诗文的初步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强调的是准确阅读和通读,并掌握古诗文的内在韵律。怎样才能熟悉古诗呢?这需要分三步完成。首先,尝试独立阅读。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来阅读生词;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通过独立思考,初步掌握诗歌的大意,画出不懂的地方。第二,教师示范阅读。教师的激情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参考教师的示范阅读,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水平。如果学生古诗阅读的基础不好,也可以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尽快熟悉这首古诗。第三,学生练习阅读。教师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练习,直到他们能够完全理解诗歌的内涵。

中小学生接触的古诗文中大部分是专家精心挑选的名篇,意境深远,适合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翻译和阅读解决了学生如何更深入理解古诗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类比学习、顿悟,是教师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联想和想象,来发掘和再现古诗词中深邃而优美的意境。指导学生翻译和阅读时,应紧跟原文,准确把握,生动表达。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我们还可以突破传统,鼓励学生用现代语言翻译古诗。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译为:“一对鸟儿在河对岸的小岛上歌唱,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是一个年轻人的好对象。”翻译和阅读的过程强调理解,应该遵循从外到内、从浅到深的规律,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逐步深化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

诗歌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来体验、分析和把握诗歌的美。诗歌本身是一个整体,不像论辩那样是一个逻辑结构。用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教学诗歌只能把诗歌的内涵和意境分开。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过分注重诗歌的篇章结构、表达技巧、内容和主题。用理性思维学习感性诗歌,必然不能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读出诗歌的美。

二、精心点拨,循序“译读”

中小学生接触的古诗文,绝大多数为专家精心选择的名家作品,适合学生理解。译读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如何理解得更深入、更到位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类比学习、顿悟,是教师的理想境界。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文本入手,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理解、联想和想象,探索和再现古诗词中深刻而优美的意境。指导学生翻译和阅读时,应紧跟原文,准确把握,生动表达。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我们还可以突破传统。

三、创造情境,充满激情地“吟唱”

叶圣陶先生认为,诵读应该能够“传播文字的兴趣,让读者快乐”,而这种效果的实现有赖于教师的巧妙引导。首先,创设合适的背诵情境,让学生体验背诵的兴趣。创设背诵情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和身体动作引导学生“入境”;你也可以通过音乐、绘画和各种教学活动“造景”;还可以结合季节、学校活动和学生的情绪来“满足场合”。在适当的情况下,诵读很容易取得最佳效果。可以说,教师使学生能否进入阅读情境的关键因素。第二,及时总结,让学生了解诵读的规律。诵读可以加强语言练习,通过反复的欣赏和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和理解文本。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和写意性。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的个性化理解和体验,可能会取得多种效果。对于与原文一致的创造性理解和体验,教师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那些违反欣赏原则和解释底线的观点和做法,教师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建议。教师调整教学手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诵读的规律,可以是“技术”层面,如诵读的速度、重音和语调;也可以是"艺术"层面,如体裁知识、不同题材诗歌鉴赏的一般原则等。学生在教师精心创造的情境中诵读诗歌,并在教师的巧妙指导下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形成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四、“说与读”的合作、互动与拓展

在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情感的基础上,还应开展一个创新的教学环节——说与读,即拓展诗歌。这一过程为学生猜测古诗词的意义、探索古诗文的意境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口语和阅读对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西山村旅游时,“山川重,疑无路,柳花明,另一村”可以这样理解:在一个晴朗的春日,诗人漫步在青山绿水之中。清澈的山泉潺潺流过深谷。山路蜿蜒曲折,以为前面可能没有路可走。突然,一片茂密的柳林出现在他面前,一串串的花儿正盛开着。走在柳林中,一个美丽的村庄再次映入眼帘。教师要创造一种能引导学生说、读的意境,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引导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相互启发,真正挖掘学生的文学审美潜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在充分的口语和阅读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与突破》,《学周刊》2021年第30期。

[2] 王建国、杨锦辉、陈亚飞《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7期。

[3] 唐文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6期。

[4] 江雪《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衔接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古诗文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