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路径

2021-01-06 16:21顾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历史教材

顾敏

摘 要: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也为初中历史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科特点,在做好历史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从而彰显历史课程的育人优势,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他们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价值所在和有效路径做了详细探讨,以期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新的教学建议,共同为历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传统美德 教育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44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中,除了先人的智慧还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对他们未来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非常重要。学习历史不单是让学生了解朝代的更迭替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历史中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让自己更具智慧。历史是和中华传统美德结合最紧密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美德,不仅能让学生发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还有助于学生美好品格和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形成。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价值

我们常说,道德品性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塑造个性品质、树立素质观念的关键阶段。在该时期做好道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社会道德环境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在学校中,互相攀比、安逸享乐等现象时有发生,打架斗殴、纪律败坏等现象屡禁不止。与此同时,当前初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长辈大多对其极度溺爱,使得他们的诚、礼、勤、孝等传统美德日渐缺失,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所以,如何做好道德素质教育,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升华,从而助力其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初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有着极高的道德教育价值。长期以来,历史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依托。杜威将历史比作为“永恒的道德遗产”,并强调了历史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价值。赫尔巴特曾指出,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品性意识和道德观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等称号,在横贯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更是蕴含了诸多传统美德内容。特别是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更是蕴含了民族气节、儒家精神、民族精神等众多优秀思想与品质,这些思想在促进道德教育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所以,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丰富历史教学的内涵与形式,让道德与素质教育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助力其成长与发展。

二、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在岁月的沉淀中,我国先人留下了许多令人称赞并且值得后人传承的传统美德,例如,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等。然而隨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和世界的接轨,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受到新思想的冲击,很多人已经不再具备道德底线。初中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非常容易受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心理发生扭曲。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家庭对孩子都极为溺爱。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很多孩子都没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教育学生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家庭教育缺失,那么学生成年之后很可能不仅不会为社会做贡献,还会做出阻碍和谐社会发展的举动。历史学科本身就包含着中华传统美德,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展开传统美德教育,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更容易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还能为历史教学增添色彩,让学生对历史更加感兴趣,使历史教师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目标。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路径

1.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成果,历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建设,优化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自己。第一,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承担教育义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自学,这样能够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道德品质。

2.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开展爱国教育

教材是历史教育的主要依托,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均要以教材为基准。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历史课程通过大量史实、史料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实践性极强。课本内容是研究者对史料进行分析的结果,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借助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开展爱国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教师在讲授《五四运动》时,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当时的纪录片,让学生思考五四青年节的来源,也可鼓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五四运动这一事件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设置多个导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五四运动是怎么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当时作为战胜国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呢?然后再让学生对比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区别是什么,两者各有什么意义?从这些学生的身上能够感受到什么精神?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呢?从五四运动中你们能悟出哪些精神?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导入让学生思考五四精神的含义,进而激发其爱国热情。

3.立足课堂,结合历史内容传播传统美德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书和育人在学校教育中是并重的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平衡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历史和中华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在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传统美德有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历史知识和传统的美德的契合点,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既能学到历史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美好品格。

例如,在教授《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时,传统的授课模式就是让学生记住七七事变发生的时间和意义,掌握课本中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取得高分的前提,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切身体会中华民族的危机,也不能让学生从知识中延伸出传统美德。因此,我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水深火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去深入挖掘课本中的知识。除此之外,我还从全民族抗战中为学生延伸出了爱国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从先辈们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中,去体会中华传统美德。

4.找准切入时机

诸多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教育切入时机往往能够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所以,在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时,教师应当找准切入的时机,将传统美德引入到教学中来。其间,教师一定要保持灵活的教育思维,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然后以此为基点,借题发挥,提高历史教学和道德教育收益。

例如,在讲授“战国七雄”的知识点时,教师可提问学生知不知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出处以及讲述的事件,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燕国人荆轲,受太子燕丹嘱托,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督亢地图,只身一人前往秦国皇宫刺杀秦王。然后,教师可与学生一同聊一聊荆轲身上的品质,强化他的忠义和家国情怀。又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的知识点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强调下西洋活动的意义所在,让学生能够感知当时明朝航海技术的高超和国家实力的强大,从而落实爱国教育,让学生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与自信心得到良好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进一步促进初中生从美德教育感悟中认识到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何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 董文学《中学历史教学中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天水师范学院2019年硕士论文。

[3] 张晓涵《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聊城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历史教材
身边的传统美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新历史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