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实施尊重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1-01-06 16:21邵应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绰号现象孩子

邵应婕

摘 要:尊重他人,是看到他人的苦涩时给予一句温暖的鼓励,又或者是遇见一位有身体缺陷的人时选择以对待常人的方式去对待他。尊重,架起了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和谐相处的桥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明白,立德,而后树人的道理,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具备的美好品格是心中有德,眼中有爱,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培养尊重他人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尊重。

关键词:尊重教育 换位思考 与人交往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57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是《诗经》中的一句,体现了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你来我往,互相尊重。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这其中,一定会遇到一些不尊重教师的学生,这个时候,教师不仅应该尽力去传授知识,更应该用仁爱之心去包容学生,用自己正确的“三观”去引导学生,努力抓住生活中学生的一些良好行为,运用榜样示范法、环境熏陶法,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尊重,学会尊重他人。

一、小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

课堂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众生百态,教师在讲台上酣畅淋漓地教授,有些学生在台下认真记笔记,思考问题,可有些学生却交头接耳,说着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甚至闷头苦睡,有些学生则喜欢哗众取宠,影响教师上课的进度。显然,一部分学生能尊重教师的备课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大部分学生不对自己负责,不尊重教师的现象。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家长们能够给予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大多数家庭以孩子为中心,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可物质生活的丰富不代表精神世界的充实,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父母与长辈,也不懂如何与他人交往,无法关注他人的感受。

现象一:我在音乐课上请一位平日非常腼腆的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在我的多次鼓励下,这位学生终于开口说话,可是他的回答并不完美,于是班级中其他的孩子大喊“教师他错了”“我来我来”“不要浪费时间了”。

现象二:有一天中午,我在担任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班级中进行午管,一位患有强迫症的学生突然因为题目没有做出来,大声哭泣,一些学生就高举双手说“教师好吵”“能让他出去哭吗,影响我做作业”,更有甚者直接喊出了他们给这名学生取的绰号“爱哭包”“小宝宝”等。

现象三:由于我的音乐教室比较特殊,需要用电脑连接屏幕,有些时候因为接触不良会中途黑屏,每当这种时候,教室里有些学生会安静地坐着,有些学生会不耐烦地说“太差了吧教师的电脑”“学校该花钱换设备了”。

针对这些现象,我觉得有必要对三年级的孩子进行一次课堂询问调查,在一堂课上,我给出的问题是:你们觉得尊重是什么?我对答案进行了如下归纳。

1.尊重就是在教师讲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不要有声音。

2.尊重就是给予同学帮助。

3.尊重就是见到教师们要主动问好打招呼。

4.学生要尊重教师,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大家互相理解。

从这些答案看,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能够明白尊重的基本含义,并且能够用具体事例诠释,但是对于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能够真正懂得尊重的人格意义吗?当碰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的举动又恰恰与尊重这个词大相径庭。如何帮助孩子们实现从尊重认知到尊重行为的高度统一,是一条很长的道路,需要科学的方法。

二、实施尊重教育的主要策略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从培养孩子们的观念开始,先让孩子们基本都能懂得什么是尊重,这是第一步。我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一堂德育活动课,围绕“尊重”主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用一节音乐课完成:

(选择题)

1.你是否觉得自己是一个懂得尊重的人?(是  否)

2.你经常说“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吗?(经常  不常  从来不)

3.你给别人取过绰号吗?(是  否)

4.你喜欢别人给你取绰号吗?(喜欢  没感觉  不喜欢)

(主观题)

1.在生活中曾经有过哪些尊重别人的行为?

2.在生活中你觉得不被他人尊重的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人数总和中,8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会尊重别人的人,竟然有高达90%的学生给别人取过绰号,但同时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讨厌别人给自己取绰号这一选项。在主观题1的答案总和中,很多孩子都写到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在主观题2的答案中,很多孩子都写到了一点,就是被别人打断说话。从上面这些答案中,可见孩子们都是能够明白如何尊重他人的,而当我分析问卷结果,分小组讨论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发言说“教师,我们不喜欢被别人取绰号,但是我们又非得去帮别人取绰号”,这个回答,引起了很多孩子的认同,慢慢地,他们从讨论中明白自己的认知与行为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没有具体情境,孩子们是无法体验到不被尊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于是在活动的这一环节,我安排每一个小组用一个主题,演出情景剧,演完一遍情景剧后,同小组的演员需要交换角色再次进行演出。

第一组抽到的题目是《我与特殊的同学》,演出完成后,我询问了各位小演员的感受,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学生们进行了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现象,产生了共情,几乎所有学生的回答中都有自我反省这一个版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说着自己想说的话,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可是作为一名合法的公民,必须要用一定的道德准则去约束自己的言行,尊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互相理解与体谅。

接着我给学生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富翁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富翁因为怜悯给了他8美元就走了,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解释说自己付了钱可是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不要介意。最后,富商告诉年轻人:“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之后,富翁破产,一位年轻书商救济了富翁的企业,他就是当年那个卖书的年轻人。

在听完这个故事以后,我询问孩子们的感受,有一位孩子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他说,正是因为富商的鼓励,年轻人才重拾自信,你以微笑对世界,世界待你以欢愉。

最后,我让班上有过不尊重同学的行为的学生互相道歉并拥抱,化解心结,增强团队协作力与凝聚力。

三、实施策略后的效果

经过了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尊重教育,在之后的课堂上,我发现孩子们在我讲话的时候会互相提醒不要交头接耳,我还听到有孩子会说:安静一些,我们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别的同学起立回答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做到认真倾听,仔细思考。每当我上课时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总是欣慰万分。虽然还是存在某几个学生给他人取绰号的现象,但是班上的其他同学已经能够做到制止给他人取绰号的行为,尊重教育初见成效。

四、为什么要学会尊重

1.学会尊重,也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古话说,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生活交往中,给他人一些尊重,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品格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气质和谈吐,对他人的每一次尊重都体现了我们的修养。尊重是维系良好社会关系的前提,是人与人交流的钥匙,为他人多想一小步,社会矛盾和交往摩擦将会减少一半,或许你的一句鼓励,可以拯救一个人。在学校生活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互相尊重,教师要起到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

2.尊重他人,促进集体进步与和谐

在一个集体中,人与人的相处是一件简单又复杂的事,德国心理学家勒温的“场”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取决于内心的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师不把自己放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也能理解教师的辛苦,在这样的相处方式下,学生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自信心大大增强,从而对学习生活都产生了兴趣,能创造一个和谐、有爱、轻松的学习环境,社交的压力减少了,学生自然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上,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高班级凝聚力。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育人,是一个最难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孩子一同成长,更像是朋友,教師与学生共情,以自己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用自己正确的态度去影响学生,一定会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绰号现象孩子
与绰号握手言和
给别人起令人不快的绰号也算欺凌!
名字在左,绰号在右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