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信心较足 线上消费强劲
——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2021-01-07 02:49张晨晨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活用品结果显示信心

□ 张晨晨 詹 浩

经济增长离不开消费、出口和投资。一季度安徽省GDP 同比增长18.7%,增速居全国第5 位,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6.4%,增速居全国第11 位。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居民消费情况,近期安徽省统计局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分城镇、农村成功访问1600 名居民,其中城镇、农村各800 名,调查消费基本情况,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

|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对未来收入的增长抱有期待

(一)就业满意指数高,就业信心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满意指数为130,高于临界值30 个点;对未来就业预期较好,预期指数为129.2;就业满意指数与预期指数加权合成得到的就业信心指数为129.5。分组看,城镇就业满意指数、预期指数和信心指数高于农村6-8个点;女性上述三个指数也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三个指数越高;学历越高,指数也基本呈上升趋势。一季度,全省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均呈逐月增加态势,城镇新增就业19.5 万人,同比增长9.8%。

(二)收入满意、预期和信心指数略高于临界值

调查结果显示,收入满意指数为102.8,信心指数为109.1,预期指数为113.4。分组看,城镇收入满意指数、预期指数和信心指数高于农村5-12 个点。男性上述三个指数略高于女性。年龄在60 岁及以上的收入满意指数明显高于18-59 岁的群体,高出20 个点以上;26-45 岁的中青年三个指数最低,收入满意指数低于临界值5 个点以上,略显悲观。学历越高,指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三个指数均低于临界值,处于悲观区间。35.4%的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集中在2000-4000元,占比最高;其次是4000-6000 元,占比为27.3%。37.4%的农村居民人均月收入集中在1000-3000 元,占比最高;其次是3000-5000 元,占比为28.5%。一季度,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93 元,同比名义增长16.6%,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在长三角地区居第2 位。

|消费者信心较足,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消费者信心较乐观,群体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满意指数为111.4,预期指数为121.3,信心指数为117.3。不同群体消费者满意指数、预期指数和信心指数均高于临界值。其中,城镇居民、女性、60 岁及以上、高学历、高收入等群体三个指数高;农村居民、男性、26-45 岁、低学历、低收入等群体三个指数相对较低。

(二)消费结构升级,需求提档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支出占比最多”的选项中,“衣、食、住”等生存型消费比例为27.3%,“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等其他消费的比例为72.7%。近年来,“消费增长最快”的方面,26.6%的受访者选择“教育文化和娱乐”、22.5%选择“生活用品及服务”、13%选择“居住”、12%选择“医疗保健”。“预计未来三年增加开支”方面,选择“教育”的占53.8%,选择“购房或建房”的占39.7%,选择“医疗”的占28.9%,选择“养老”的占24.3%,选择“购车”的占23.3%,选择“旅游”的占20.2%。

|线上消费强劲,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28.7%的受访者从未在网上购物,71.3%的有网络消费行为,网络消费占消费总支出不到一成的占比最高,比例为28.4%;一成到两成比例为24.2%,位列第二;两成到三成比例为16%,位列第三。81.9%的城镇消费者有网络消费行为,比例比农村高21.2 个百分点。按中位数加权测算,网络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为16.2%,其中18-25 岁消费者网络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例最高,为22.5%,其次是25-36 岁,为19.8%,第三是36-45岁,为12.5%,第四是46-59 岁,为6%,第五是60 岁及以上,为2.6%。“生活用品及服务”是网络消费的重点,比例为56.7%,“衣着”也高达21.2%。网购受访者反映,“商品种类、数量多”“价格便宜”“节省时间”是选择网络消费的主要原因,“商品与描述不符”“商品质量问题”“个人信息泄露”是线上消费遇到的主要问题。

|消费偏好和消费预期呈现年龄阶段性特征

(一)不同年龄段消费特点存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在分类②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八类。消费中,26-35岁、46-59岁受访者在“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比最高,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7.7%和29.5%;18-25 岁、36-45 岁受访者在“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占比最高,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4.5%和44.1%;60岁及以上受访者在“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比并列最高,比例均为27.1%。

(二)不同年龄段消费预期存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18-25 岁受访者把“购房或建房”“购车”作为未来三年增加开支的主要方面,选择的比例为49.5%、44.4%,均居各年龄段首位;36-45 岁受访者把“教育”作为未来三年增加开支的主要方面,选择的比例为73.3%,居各年龄段首位,26-35 岁受访者选择“教育”的比例也较高,为66.4%,居第二位;60 岁及以上受访者把“医疗”“养老”作为未来三年增加开支的主要方面,选择的比例为46.6%、37.3%,均居各年龄段首位。

|几点建议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扩大消费需求,挖掘消费潜力,关键在于要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愿花钱、花好钱。

(一)充实百姓钱袋子,让老百姓“有钱花”

要在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上下功夫。一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提高劳动报酬在GDP 中的比重,提高居民对收入的稳定预期,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二是发挥新产业新业态促进拓展新就业岗位的作用,释放就业潜力;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多措并举拓宽农村居民的增收渠道。

(二)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让老百姓“敢花钱”

要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养老贵、上学难上学贵、住房难住房贵上花力气。一是创新养老和医疗服务供给,推进医养结合,盘活闲置医疗资源,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缩小教育服务的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三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让住房回归民生属性,稳定增加居住用地供应,加快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要在这些民生问题上对中低收入人群进行适度兜底,激发他们在扩大消费中的重要作用。

(三)引导和培养消费需求,让老百姓“愿花钱”

要在挖掘消费新增长点上求突破。一是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从供给侧引导、创造需求新热点,扩大中高端消费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意愿、激发消费热情;二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支撑新消费扩容提质,推动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互联网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居民消费的“个性化”“定制化”高质量供给。

(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让老百姓“花好钱”

要在持续改善消费环境上动真格。一是聚焦食品、药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创新监管手段,共筑食药安全网,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二是聚焦消费者反映强烈的虚假宣传和商品质量问题,严厉打击新型消费市场存在的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商品质量抽检;三是聚焦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加大力度打击侵犯、泄露消费者信息行为,开展防范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宣传,守护百姓个人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生活用品结果显示信心
创意生活用品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最严象牙禁售令
KX5的耐心与信心
大嘴猜猜猜
创意
趣味产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