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1-01-08 11:08朱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五育美育

朱莉

摘 要:语文在初中教学中属于一门重要的学科。新时代,“五育”成为教育的发展导向,初中语文教学应积极响应“五育”教学。语文教师要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美育教育为延展,也就是要自始至终以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思想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关键词:“五育并举”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1.029

语文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文化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教育,能够传承民族精神、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民族优秀文化。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五育并举背景下融合德育、美育等教育内容,能够促使学生全方面综合发展。本文以德育、美育作为切入点,對“五育并举”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研究,结合德育、美育对初中语文教学做出如下论述。

一、“五育并举”实施的意义

1.“五育并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经之路

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义务教育方向提供了参考。对《意见》中所提出的“坚持五育并举,坚持立德树人”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五育”是教育通向立德树人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意见》中属于中心地位。可见,初中语文教学要想实现立德树人,首先就要落实“五育并举”。

2.坚持“五育”并举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文件下达的时间已经长达20余年,但素质教育的推进程度却并不明显,应试教育仍然没有被素质教育完全取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五育并举”没有得到落实,因此《意见》针对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要求学校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素质教育尽快落实。

3.坚持“五育”并举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平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是良好的教学品质的根基,同时也是高品质教学的归宿,所谓高品质即学生多方面发展。“五育”在此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品学兼优,但教学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德育”的教育,落实“五育并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也是新时期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二、“五育并举”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内容

“五育并举”指的是突出德育、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这些都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为依据,并从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品德、智力、审美等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师为了达成教学指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材料,包括对教材内容的直接使用、架构的创新等。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此外还包括教学内容的选用、处置、结构等,这些都对教学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三、“五育”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要以“五育”为中心让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从中获取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发展,而语文教学内容更要以五育为主来优选相应的教材。当语文教师在制定相关的教学指标、教学重点、难点时,一定要考虑“怎样设置教学步骤,构建教学内容”,使“各种知识”得到全面的体现。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都包含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和个人的人生价值观,这些作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与成长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教师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即智育,则需保证教学内容能够培育学生的逻辑和评判思维;如果教师注重“满足学生的情感体会”即“美育”,则教学内容应以“情感陶冶”为主;如果教师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即“德育”,则教学内容要以道德品质为主。

2.引导学生感知美

语文教师不仅是美的承载者,也是让学生体会感知美的传播者,在对美的传播过程中,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素质,例如进取的精神、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等,使学生可以感受到美、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教学的质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肢体的语言的使用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集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提高感染力,使用精准的语句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阐述。提高作品的艺术境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其内容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灵气和思维。在进行教育前,语文教师应对课堂内容的目的、思想以及课堂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思维传递给学生,结合教学的需求,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

语文教学是教师使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施以美育能力的教育和培育,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具备感觉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主动追求真、善、美,成为具有独特个性审美认知的人。所以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3.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层次

当前阶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文学作品的品鉴仅限于社会层面、政治层面以及阶级层面。已经构成了对文学作品中心观念进行总结的公式,此作品具体内容是什么?体现什么观念?颂扬什么?抨击什么?已经形成完整的系统,文学审美的乐趣荡然无存。比如学习《春》这一节课时,旨在利用春天的景色描写表达出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该分析方法具有一定依据,但假如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仅限于此,则很难与学生达成共识。实际上,作者的思维情感通过文学作品进行表达,其中包含对生活的体会与感悟,因此读者通常可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交流,从而达成共识。

4.开拓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当前的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是针对审美能力及创新精神进行结合,使学生的整体发展及创新思路得到有效扩展。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因为其自身知识储备及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审美意义差别较大。此外,学生思维能力不够成熟,仍需经过时间沉淀不断优化。所以,教师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假如仅通过常规眼光对学生的写作实践进行观察,势必使他们自身具有的创造力受到很大限制。

审美的特性是创造力。对学生进行德育及美育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美进行欣赏,可充分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方在学习古诗词时,诗人的描绘手法各不相同。李白通过“黄河之水天上来”对黄河进行勾勒,王之涣利用“黄河远上白云间”对黄河水向天空流动进行描写。对古诗词进行了解认识,除了需要具有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较高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有所遐想。

5.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优势资源

近两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给语文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便捷的信息和多样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中获取有用的知识,从而达到拓宽知识储备和阅读量的目的,更好地发挥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正确利用互联网资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明白课文所阐述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知和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分享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增强学生语文学科的文化底蕴,开展德育工作。

综上所述,“五育并举”是教育的发展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 “五育” 开展语文教学,将德育、美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五育”教育的重要性,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知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层次,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秀芳《初中语文德育目标的实施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Z2期。

[2] 匡可《“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古代小说教学之德育渗透研究》,黄冈师范学院2021年硕士论文。

[3] 晏晓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具体措施》,《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第7期。

[4] 塔丽婷《中学生德育途径与方法探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11期。

[5] 马菊菊《新时期初中生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延安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6] 韩旭《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思路及对策》,《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2019年。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五育美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