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路径

2021-01-08 11:08殷旭姣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法治道德

殷旭姣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培育学生正确的观念思维,并且通过理论引导来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的一门课程,对初中学生而言,这是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有力引导。道德与法治一直都与大层面的知识文化挂钩,通常都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影响,尤其是大格局方面,所以在其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对青春期学生的正确引导。个人精神品质涵养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是家国大义,只有从大局观上稳固核心概念,才能够保障个人品质的纯正,况且现代化教育确实需要一定的精神涵养来熏陶培育。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路径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爱国主义精神 渗透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1.049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观念思维都在塑形阶段,所以外界的影响和方向引导至关重要,从教育中汲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显得极其珍贵,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引导学生观念和塑造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学科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在教学之中难免会需要融合案例元素去进行验证对比,而爱国主义精神恰好就是非常合适的切入元素,更不用说很多主题本身就隱含了这一深刻概念,教师只需要激发深化即可。其实每个学生心中都有爱国精神存在,通过道德与法治的课题将其明显化并且深刻化,帮助学生塑造完善且正直的品格是每个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责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性探讨

其实每个青少年心中都有对国家的敬畏,也会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之中浸润这样的概念,而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其实就是把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细化。对于学生而言,文化教学通常都有一套固定的流程,就是借助概念引发内容升华,或者是通过文章内容来启示精神内核,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教学套路,然而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启示,才能够铸就良好的道德品质观念,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内在涵养,都需要时间的浸润和熏陶。所以爱国主义精神渗透进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好处,教师也可以借助爱国主义精神来串联教学内容,将单元概念集合成大整体,通过关键精神进行构建索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现代化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内涵,学生需要保持赤子之心,常怀感恩并且追忆往昔,只有了解曾经的苦,才能知晓如今生活的甜,爱国主义精神是需要传承记忆的,尤其是对于当代青少年而言。更重要的是,现在是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初中学生又处于对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的阶段,在互联网资源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难免会被眼花缭乱的信息迷惑双眼,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任务也在于此,要帮助学生学习成长,无论是在文化专业领域,还是在生活引导方面。爱国主义精神其实就是正道的光,真正能够引发学生深思,同时找到情感共鸣,对比现代生活的优越性,从而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所以教师要尝试浸润涵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的成长注入正向引导,同时构建不一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学方法探究

1.穿插主题概念元素,深化精神内核

道德与法治本身就与家国情怀以及大局观念分不开,尤其是讲到与责任和权力相关的主题,当然也会涉及一些国家的政策以及社会发展路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来说,只要深化主题精神内核,其实就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都会穿插概念元素来印证丰富主题,比如分析社会发展路线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历史相关元素来进行拓展索引,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历史元素来深化主题,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拓展联合,这样对本身的概念有巩固作用,也能够借助爱国主义精神的穿插来提高学生的认知。

以《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单元为例,建设祖国的主题在学生的学习成长生涯中并不少见,这种社会责任感已经逐渐形成,而教师则是要借助文化专业概念对此进行强化并且拓展,让学生在成长中进步。教师其实可以融合语言文化相关的精神来深化主题,就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课题,教师可以借助典故以及英雄元素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把大局观通过细微的主题慢慢切入,对青少年形成正向引导,把力气用在对的地方。教师还可以把大的课题分化成小的细节,国家和个人本就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学生来说,哪怕是只是积极汲取知识,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也是一种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方式。

2.历史故事浸润文化,涵养爱国品质

说到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脑海中出现的就是二十世纪的历史,有很多英雄人物以及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偶尔也会穿插许多激昂豪迈的诗词歌赋,这都是学生多年来文化浸染的成果,所以教师在渗透爱国主义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采取文化联动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要从多方面拓展维度,比如可以从历史事件本身出发,通过叙事讲解的形式把学生们带回那一段峥嵘岁月,借助视觉感官体验来激发爱国情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虽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但能够最调动起学生的蓬勃热情,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的效果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且穿插故事索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丰富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文明与家园》这一单元为例,延续文化血脉以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对照现实生活,从而学会感恩,并且真正意识到祖国的强大,这样才能够坚定决心去学习,以后报效祖国。教师可以从许多爱国故事讲起,把学生带回到那个时代,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来展现相关情节,可以寻找当时的报纸文献以及纪录片素材,让学生有所体会,还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发展史做成一个思维导图来呈现祖国的发展与强大。这对正处于信息融合时代的学生而言,未尝不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巩固爱国之心,为自己作为华夏儿女而骄傲。

3.结合时事对比发展,拓展衍生层面

前文提到过信息时代的便利以及混乱,道德与法制教育其实也肩负着引导学生正向思维的责任,所以说渗透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加大力度,如今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历史文学以及语言文化的学习中多多少少也会有所了解。但正是因为新时代中纷繁复杂的信息,会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出现思维偏差,比如日韩潮流元素的冲击,虽然并不是大方向的偏差,但是也会对学生的思维观念产生影响,所以渗透爱国主义精神也要紧跟时事,通过社会新闻以及现代走向去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学尝试。

以《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时事政治来进行本单元主题的讲解,中国近百年来的奋斗史以及发展史,从本质上来讲非常鼓舞人心,更不用说学生本身就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庇护之下,自然能够通过历史事件以及时事元素去领会精髓。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道德与法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具体化,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将爱国主义真正融入学生的观念思维,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和创新有目共睹,即便是在世界上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学生既然已经享受了时代的红利,自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文化知识深化爱国主义情怀。

思想品质是学生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存在,甚至于比学识和文化还要重要,而道德与法治课堂其实就是把品质观念融合进文化学识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局观的体现,也是个人品质的体现,需要教师进行融合教育,从而让学生真正成长成为社会主义优秀好青年。

参考文献:

[1] 陶清《浅析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渗透》,《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年第40期。

[2] 李华《巧思慧教,增强教学实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中外交流》2019年第48期。

[3] 逯金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年第8期。

[4] 傅丽梅《〈纲要〉实施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64期。

[5] 何永松《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科普童话·新课堂》2021年第5期。

[6] 陈春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文渊(中学版)》202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爱国主义教育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