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与“学长制”在项目工作室的实施

2021-01-16 09:15许新华
关键词:导师制学长导师

许新华,李 全

(1.湖北师范大学,湖北 黄石 435002;(2.湖北师范大学 文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109)

“项目工作室”是指基于校企协同理念,将工作室制和项目制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室为平台”,吸收双方的优点,既能发挥项目管理制高效的特点,又能给工作室提供具有鲜活、实际内容的项目,发挥项目专长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工程技术优势,培养动手能力强、有创造力的创新创业人才的一种微型学习型组织,适用于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项目工作室的运行基础是“导师制”与“学长制”。

一、“导师制”与“学长制”内涵及关系

(一)导师制内涵与特点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 或Mentor System),本是伊斯兰教苏菲派师徒相授的宗教传承制度,亦称师承传系制度。从宗教领域引入教育领域,始于牛津大学,它从14世纪的开始推行导师制,到17世纪,著名的《劳德规约》确立了导师制成为牛津大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期,牛津大学进行了导师职业学术化的改革。导师开始关注科学研究,并承担起学院教师与大学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导师职业的学术性日渐加深。导师制被牛津人自豪地称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1]。1869年美国哈佛大学开始推行本科生选课制,1872年开始实施学分制,19世纪末英国高校开始仿效美国高校实施学分制,并进一步将原来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推广到本科生的培养中。至此,本科生导师制初见雏形。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由一名或多名老师针对一位或多位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及兴趣等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个性化指导的一种教育制度[2]。

20世纪30年代,导师制的教育模式传入中国,由燕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率先开始实施,后因种种原因而中断。进入21世纪,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少高校再次尝试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并已取得初步成效[3]。总之,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采用导师制。

导师制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4]。

(二)基于伙伴教育的学长制内涵与特点

学长制(Student Mentoring Scheme,简称SMS)最初出现于15世纪的英国伊顿公学,后来,这种制度在欧美高校中流行开来。在我国,香港城市大学首先实行学长制。“学长”原是低年级对高年级学生的一种尊称,在这里,指的是高年级具有优秀品德,经验丰富,能对低年级起到指导作用的学生。学长制是一种在国际上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其要点在于通过高年级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在全新的环境中所必然面临的各种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困难[5]。

“伙伴”是日常所见到的高频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版)解释道,“伙伴”同“火伴”,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我们可以用“伙伴”指称一种类型的人,即处于某一共同体之中,并与共同体其他成员拥有共同的目的与价值观,合作进行某种活动的人;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它来表示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即伙伴关系[6]。

伙伴教育是基于“伙伴”的教育,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伙伴教育主张一切生活的过程都是教育的过程。狭义的伙伴教育指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为了某种共同目标将老师学生联系在一起,建立起平等友好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使年轻一代在这种积极的关系中逐步掌握社会生活所需的科学知识、实践能力[7]。

伙伴教育的主旨是在教育中建立各相关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使主体逐渐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伙伴。我国的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重要观点[8]。伙伴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9],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因此,伙伴之间去传授知识,学生会吸收更多。关于交往与教学的关系,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所倡导的“对话法”,事实上是真正的师生间的交往。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而对话正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10]。他认为只有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获得真理;这要通过对话而达成,这是一种在心灵深处激动、不安和压抑的对话;对话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

“基于伙伴教育的学长制”(后文简称“学长制”)的特点,主要关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有专长的学生的示范作用[11],使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教学相长。项目工作室成员在年龄相仿、兴趣相同、目标一致的“伙伴”氛围中,高年级学长虽然在知识储备、技术能力方面优于低年级,但是大家在同一个学习共同体——工作室中,有着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在学习培训、项目开发、技术沙龙、户外拓展等活动中密切协作,所以更能以一种主体的、平等的、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交流和成长。

这里说明一下,项目工作室的成员,女生很大比例,那么“学长”,也包括高年级的“学姐”,为了简洁,统称为“学长”。

(三)导师制与学长制的关系

项目工作室的运行,基本上遵循老师指导服务、学生自我发展两个基本机制。老师指导服务机制,采用“导师制”,工作室的大政方针在导师的全程精心指导下展开、落实。学生自我发展机制,采用基于伙伴教育的“学长制”,目的是在教学培训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长的“传帮带”,先进帮后进,老生带新生,从低年级开始进行人才孵化,依据科学的循序渐进、分阶段培养路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梯队,保持项目工作室的新陈代谢和传承,最终使每个成员具备工程技术、创新创业、个人职业和团队协作四种核心能力,成为有特长的优秀人才。可见,“导师制”和“学长制”,如同项目工作室运行的双轮,不可或缺,互相支持,关系密切。

二、“导师制”与“学长制”在项目工作室中实施的意义

(一)项目工作室实施导师制的意义

在项目工作室实施导师制是可行的,也必要的。首先,一个项目工作室的每个年级人数在10人左右,两个年级也就20人左右,这个基本工作负荷可以采用导师制。其次,在项目工作室中,要求指导老师师德高尚,有奉献精神,关心成员的生活乃至心理健康,这需要导师制。在项目工作室中,指导老师与成员的教学指导关系,是长时间的,不是课前提包而来,下课夹包走人,学生没有和老师交流的机会,一门课修业完毕就再难见面,一般贯穿学习过程(如2年)的全程,这种学习特征需要导师制。

把“导师制”引入项目工作室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构建密切的新型师生关系,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其个人学养、专长和人格魅力对工作室有着全局、深厚、长远的影响。其次,通过导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创新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项目工作室中,指导老师的研究专长、技术能力、研究兴趣是学生最初选择工作室的主要依据。新生进入工作室后的技术培训、项目开发、公司创办、专利申报、学科竞赛等等日常活动,都需要导师的指导。

(二)项目工作室实施学长制的意义

其一,促进学长的专业知识完善和技术能力提升。高年级的学生在成为优秀学长时,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必须较为突出,这样学长在对低年级同学“传帮带”时,也客观促进了自身不足的反思,让他明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出自《学记》),并倒逼自己完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其二,激发学长的学习积极性。学长在指导帮助学弟的同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心理学认为获得成就感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朝着自己优秀的方面发展,促进其主动思考、专业技术提升及个人综合能力发展。

其三,增加全体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优秀学长的遴选会使学生向优秀方向更加努力,由学长向学弟传授知识,教育者与学习者皆为学生,学生之间互动更加紧密,相比传统教师单一授课模式,由学生带动学生,学长制带动了高低年级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四,减轻指导教师的事务性工作压力,专注于工作室发展的大政方针。在项目工作室中,学长兼任“小老师”的角色,在工作室的教学培训中,分担指导老师的授课压力;在工作室大型集体活动如结业典礼、户外拓展、技术沙龙和年终答辩中,充当指导老师的“影子”,指导低年级同学贯彻老师的决策,落实老师的意图,完成工作室的活动任务。

学长是相对的,新进成员一年后就变成了新“学长”,肩负昨日学长“传帮带”使命,循环不息,工作室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三、“导师制”与“学长制”在项目工作室中的实施路径

(一)导师制在项目工作室的实施路径

在项目工作室中,发挥导师制的优势,可采取如下路径:

其一,宏观指导。导师凭借其对教育方针政策的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把握的来指导工作室编制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建立和维护工作室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指导学生的学生思想政治、生活和心理健康。

其二,专业技术培训。导师凭借其学科专业知识和专长指导工作室编制各技术方向的培训方案、课程大纲、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材料、讲义、课件,乃至亲自授课。

其三,创新创业业务指导。在项目工作室,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创办公司,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体验公司运作的全部流程,今后走进社会,可能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而不是竞争者;指导老师依托自己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申请教育部大创训练项目、本科生科研项目,对学生从确立选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研究方案,到解决问题、结项、总结反思的诸环节规范训练,提升其综合能力。

在项目工作室中,如果指导老师同时又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则可以实行研究生-本科生的协同培养,研究生担任工作室“小导师”的角色,促进自身,也促进本科生的成长。

(二)学长制在项目工作室的实施途径

项目工作室中为了充分发挥学长制的优点,基于伙伴教育的理念,可以采取如下途径:

其一,在所有专业技术培训中担任“小老师”。这是仿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在工作室各类学习培训阶段,例如招新阶段的专业教学培训、寒暑期的综合技术培训、其他时间的项目开发培训等,高年级学长承担“小老师”的角色,分担指导老师的授课任务,减轻老师的压力,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工作室的战略问题。

其二,在工作室大型集体活动中,学长指导低年级同学组织活动。工作室大型集体活动比较丰富多彩,诸如招新策划、户外拓展等等,学长都很熟悉,让他们指导低年级学生暨发挥的学长的作用,也锻炼了低年级同学组织能力。

其三,在工作室项目小组担任“领导”。工作室在兴趣领域相同的情况下,还需细分学习方向,分成不同方向的项目小组,在项目小组中,学长自然就是“领导”,对低年级同学实施集体指导。小组定期活动,学长接受本组低年级同学的学习汇报。

其四,担任技术沙龙的组织者和点评人。每周一次的技术沙龙,所有成员必须到场,学长组织安排沙龙的主题及发言人,及时发现年级同学的学习困难,点评技术要点,这种集体学习有力促进工作室的学习氛围。技术沙龙好有一个使命,即学习工作室的章程等规章制度,传承工作室的组织文化,学长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其五,在项目开发中担任“经理”。项目工作室的项目开发是核心业务,对于承接的各类项目,优秀学长责无旁贷,就是项目经理,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全权负责,完成任务。

其六,在发明创新创业、学科大赛活动中担任主角。工作室专利的创意、设计、实现及技术交底书的撰写、补正,专利证书的申报、获取;软件项目的文档撰写、软件著作权的申报材料、证书的获取;学科大赛的组织、参赛等活动,优秀的学长都是“顶梁柱”。

其七,组织“结对子”活动。在工作室,让高年级同学与低年级同学“结对子”,形式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即1名高年级同学与1个或多个低年级同学结成学习对子;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打造工作室的“伙伴教育”氛围很有帮助。

四、“导师制”与“学长制”实施效果与建议

近五年来,我院10个工作室在校生的综合表现,其专业课挂科率明显降低,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占到总获奖次数的90%),以及学术论文发表、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占到总项数的89%)获取方面居于明显优势,获取国家奖学金的学生绝大多数出自工作室,而且经过工作室历练的同学,其考研率也明显占优。从工作室走出的毕业生,其初次就业率、薪资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都比非工作室学生要高,其中“敬业精神”“专业技能”“团队协作”三个单项指标“很满意”或“满意”要高出22%。

指导教师方面,通过主持项目工作室,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工程技术能力、科研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了青年教师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快速形成,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占到100%)。另外,有了产出成果的支撑,这些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综合优秀”或“教学优秀”者比没担任工作室指导教师者具有显著的优势。

最后,提几条利于“导师制”与“学长制”运行的建议。一是学校或学院要为项目工作室的建设、指导老师提供长效机制、激励政策和制度保障,例如学校层面,在“大学章程”里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教师的地位,学院层面出台《项目工作室管理办法》《项目工作室指导老师聘任及管理办法》《特长生培养及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二是导师的遴选要慎重。指导老师是工作室的灵魂,其个人学识、人格魅力、个人专业技术能力,乃至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工作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体现工作室的整体素质,在《项目工作室指导老师聘任及管理办法》中明确导师权利与责任,遴选的条件和程序。三是对导师个人的建议,加强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学习,领会并践行其精神;加强个人修养,提升精神境界,感受“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语),体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成就感,获得“成人达己,成己为人”的精神愉悦;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四是规范工作室招新流程,把握好招新宣传、培训、笔试、面试诸环节,挑选出可以与工作室共同成长、风雨同舟的优秀伙伴,能够成长为工作室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实现工作室的新陈代谢和可持续发展,“一届传一届,届届相传”,保证“学长制”的持续有效运作。

猜你喜欢
导师制学长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考满分学长带你洞察数学奥秘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导师制”模式在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手外科新人职医师的专科渐进式导师制带教模式探讨
V eraW an g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