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IEO模型理念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内容体系
——以“冶商”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耦合性为例

2021-01-16 09:15
关键词:人文精神教育教学

朱 敏

(湖北师范大学 党政办,湖北 黄石 435000)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系统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该文件从国家层面上明确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要培养的大学生创业素质是一个融“认知”“情感”“意志”与“能力”于一体,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相对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多元动态目标体系;[1]而人文精神是一种体现于人类生活中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各种美好追求的维护和关切,既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秀文化的高度珍视,更是开启未来社会人们理想人格的探索和塑造,这两者的发展孕育着强大的耦合性。其中,地方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地方独有的精神价值指向,对“双创”时代的黄石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激发、指引作用。黄石市大冶地区的“冶商”精神以其敢闯敢做、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超越自己、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反哺家乡、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能够无缝地融入黄石地方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推动地方院校“双创”事业发展。1991年美国教育学家阿斯汀提出了“才能发展模式”理论,他提出,教育能力评价分为“输入(Input)—环境(Environment)—输出(Outcome)”三个过程:输入是指学生个人特质、家庭背景、入学前学业与人际关系等;环境是指进入大学后所接触的精神、制度、文化、人员、经验等;输出是指学生知识、技能、态度、信念、价值、行为与人格。结合阿斯汀的“才能发展模式”分析,本文具体探究通过构建IEO模型理念为冶商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文化支撑和有效路径。

一、运用IEO模型理念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内容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发展阶段以来,高校以学生为中心,在创业目标、创业动力、创业人格、创业思维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凝聚“三全育人”合力,以全面实现立德树人为目标。[2]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创业人文精神理念认识上还不到位,特别是对人文精神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人文精神在实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实现自然融入;在人文精神涵育氛围上匠心不足等等。因此,培养造就有人文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教学与实践。[3]

黄石市大冶地区有着千年的古矿冶文明,“天地一烘炉,举世无双冶”的矿冶文化之火绵延出大冶人自强不息、熔旧铸新的精神,但近几十年,在面对资源枯竭,经济发展乏力等问题,大冶亟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新大冶”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新时代的大冶商人在转型发展中敢于突围、敢于尝试,围绕生态优先、转型发展的主线创造出众多驰名中外的行业奇迹,从小施工队到百亿产值的殷祖古建、驰名中外的“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劲酒品牌、全国“特钢航母”的大冶特钢、“叫板世界第一”的大冶东贝等等。3000多年的矿冶之路磨砺出大冶人敢于争先、勇于尝试、忠于道义、乐于奉献的精神标识,冶商人文精神对于塑造创新创业素质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当前,黄石地方院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育改革发展大潮中,锐意进取、务实拼搏,以学生为中心,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师素质建设等方面,多元化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黄石两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绩斐然。湖北理工学院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经验高校50强高校,湖北师范大学获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孵化器公司。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依托于地方、服务于地方,为更好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挖掘地方人文精神的要素,体现本土冶商文化特色,将会成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力量。

通过研究国内地方人文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研究分析得知,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质的提升路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以及人文精神影响下的地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几个方面,大部分研究停留在思路描述阶段,尚且缺乏较为完整的教育结构。[4]那么,怎样的教育结构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果呢?在国内外众多的关于“学习成果”研究中以阿斯汀的最具代表性,为本文地方人文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 运用IEO模型理念初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体系的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和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诉求,而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包含知识、精神、能力三个方面,人文精神在创新创业才能的发展中占有重要部分。[5]人文精神融入IEO模型理念对于构建全面持续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其内容结构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创业精神和意志培养上。什么是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一种不以目前经济有限、人力资源有限为阻挡,而不断追求商机的精神。淬炼千年的冶商精神,传承着敢打敢拼、矢志不渝的意志品质,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所要培养的创业精神。我们将冶商人文精神贯穿设计于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志。

(二)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方式应放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地方人文精神以其丰富的社会生活案例,从精神塑造、意识引导上出发,开发出创新人文精神新的培养的方式。实现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与社会的有效对接,特别是冶商著名企业的资源介入,形成一种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的开放的素质教育形式。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冶商人文素养教育基地、举办冶商著名人物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将传承冶商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坚定传承冶商精神的信念,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人才。

(三)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应放在以创业带动就业上。《关于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意识,建设创业文化,使更多的劳动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立一批创业典型,特别是面对失败不屈不挠成功实现再创业的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多元化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使创新创业人文精神培养成为新兴产业的快速通道,成为缓解就业困境的可能途径。[6]

三、运用IEO模型理念初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体系的具体建议

通过引入“才能发展模式”理论,探讨新时期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体系的内容,我们认为,该体系包括“输入”“环境”“输出”三个阶段,其中“输入”阶段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环境”阶段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素质、课程组织模式、校园文化等;“输出”阶段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较好的创新创业人文素质和精神。

(一)向“输入”环节注入人文情怀

(1)教学目标彰显形成经历。教学目标是通过教育教学预期达到的目标,也是受教育者在经历教育过程后发生的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的变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人文课程,需更加重视人文内容的培养成果,在实际教育教学管理中,需要修订创新创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具有冶商人文精神的素质目标,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使创新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7]

(2)教学过程体现量、性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是一门贴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课程,包括经济常识、法律常识、管理常识等多种模块,要在综合课程中引入人文精神教育,一定要注意量力而为、点到即止,从量上不影响整体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另外,重点可以借助冶商协会材料资源采集大量冶商人物经历,形成教学素材集锦,用生动的案例感染学生;教学中教师善于提炼升华,让学生在教学氛围的烘托下提升人文精神素养。

(3)教学内容体现人文价值。人文价值是哲学的子概念,一般区分于经济价值,主要指某些事物在人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创新创业教育要体现人文价值,从宏观上是指总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课堂组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各方面要体现人文精神;从微观上是指单位课时的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的互动、激发也能体现突出的人文价值。

(二)向“环境”部分投射人文光芒

(1)壮大教育硬件配备。高校教育中的教育硬件主要是指学校配套的仪器、设备、设施等物质条件和资源,而为创新创业教育配备专业实践沙盘模拟、实训调研基地、行业体验服务区域也是学校配备的重要教学硬件。高校一方面要依托现有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冶商品味的市场化、人文化、网络化“众创空间”;另一方面要与政府合作建立冶商企业创业孵化基地,让学生切身感受冶商文化力量。

(2)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具有灵活性强、涵盖范围广的特点,这给创新创业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极强的沟通能力、丰富的组织管理水平。冶商人文精神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培养需要,首先,高校需要搭建教师与冶商企业友好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师企业兼职顾问、参与企业发展,自然增强冶商文化沁入教育教学过程;其次,聘请冶商中优秀企业家担任创业专兼职导师,在创业项目孵化、创业项目竞赛中展现冶商魅力;第三,开办冶商精神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班,推动教师系统学习领悟冶商文化。

(3)活化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运用一套协调机制组织推进教育教学的方式,主要有班级教学、导生制、开放教学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经过多年的不断打磨,黄石地区高校主要采用分组法、讨论法、参与式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人文精神的塑造作为精神层面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增强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在情感体验中促进人文精神的内化。近几年,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创新教学的组织形式,相对于传统课堂更适合人文精神内容的培养,它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课前可通过了解冶商精神的微视频自主完成学习的基础上,在翻转后的课堂,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等方式,学生可以有效完成知识的内化以及更高层次的探究。

(4)改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从广义上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狭义上特指某一门课程。本文中主要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体系的微观概念出发,从课程内容的顺序、结构、分配、形式上,结合冶商人文精神进行改善,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泛雅教学平台、腾讯课堂等在线资源,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更新快的特点,能够高效优质的保证创新创业教学的效果。其中,把创新创业人文精神融入在线课程结构中,将片段式的冶商励志人文精神感受联结成一个情感教育。

(5) 加强校园文化支持。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物质环境、一种育人精神氛围、一种育人价值理念。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文化的熏陶和生活的体验,意志、情感、价值观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完善的,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在生活中锻炼出来的。校园文化是人文精神和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培育的重要孵化器,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着力打造贴合冶商精神创新创业文化制度,建设标志性的冶商文化长廊,宣传富有感染力的冶商人物手册等等。

(三)向“输出”节点涵育人文力量

教育评价根据评价的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可以采用量化和非量化评价两种。以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为立足点,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关于人文精神的创业动力、创业意志,以形成性评价不断提高人文素质课程的教育教学实效。改变以往由创业计划书、创业考试为主的量化考核方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适当分配学生人文精神考核非量化内容,尝试建立创业调研的实际工作机制,引导学生在冶商文化调研中发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潜质。

四、运用IEO模型理念初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体系进一步研究会出现的难点

本文笔者主要从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意义出发,借助阿斯汀IEO教育模型理念搭建培养体系,研究主要在前瞻性和内容的构建上,但在阿斯汀IEO教育模型理念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研究的过程中,搭建培养体系,形成发展成果,必然会出现阶段的不适应问题。比如如何将人文精神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问卷?如何对阿斯汀IEO教育模型理念中创新创业人文精神教育的数据分析?如何结合IEO模型理念分析数据进一步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阿斯汀IEO教育模型理念在具体搭建中可能存在哪些内容的不适应性?“输入”、“环境”、“输出”几个环节相互间的影响、作用?这些都是在进一步研究中会遇到的难点,但研究具有难点更代表本项研究具有较强的必要性,笔者将会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分析内容,广泛征求教育领域专家意见,获得具有价值的教育成果。

总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系应当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不断走向地方人文、服务地方经济,结合阿斯汀IEO教育模型理念尝试构建“输入—环境—输出”模型理念,以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运用中为开展进一步科学分析研究奠定基础。地方人文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冶商文化的精神火种将点燃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青春之火,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蓬勃向上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