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创新:湖南动画的主旋律与“多声部”

2021-01-16 09:42
关键词:湖南戏曲动画

伍 丹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文化是动画的生命。“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文明底蕴,为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价值资源。”[1]湖南动画曾是中国动画的半壁江山,在经历过低沉之后,湖南动画既要坚守主旋律创作,又要创新表达的多样性,在红色经典的主旋律旗帜下,奏响动画创作的“多声部”,以“多声部”协奏主旋律,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三性”统一实现凤凰涅槃。

一、坚守:主旋律与时代之声

2014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这项旨在引导动画创作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的国家计划,是动画领域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亦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作。“主旋律”概念由来已久。“近现代中国的革命历史题材、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与讴歌人性人生的题材,都被视为主旋律题材。”[2]主旋律题材动画作品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承载方式,以有情怀又接地气的形式亲近观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湖南动画的红色经典书写

从创作实际来看,以动画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载体,其新颖的形式更能贴近观众、抵达观众,更有利于实现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递。

近年来,湖南推出了一批有温度的红色动画作品。2014年,由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卡通频道负责制作的动画片《翻开这一页》在每周五晚播出。这部主旋律动画的精品之作,以真人加动画的表现手法解读语文课本中的26个经典故事。其中,既有《毛主席在花山》《朱德的扁担》《倔强的小红军》《邓稼先》等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文价值精髓的挖掘,又有《金色的鱼钩》《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老山界》《卢沟桥烽火》等经典红色故事的生动诠释。将课本中的红色经典文本进行跨媒介影像转化,这是湖南动画唱响主旋律的尝试。在第一季取得不错的反响之后,《翻开这一页》第二季继续聚焦于中国青少年的精神教育和审美情趣,其主题由“课本的爱国主义故事”升级为“课本里的中国梦”。在二维手绘加三维特效动画技术的支持下,内容选材从小学语文课本扩展到中小学语文、思想品德、历史课本,选择了《千里跃进大别山》《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珍贵的教科书》等13个经典红色故事,用杨靖宇、夏明翰、童弟周、小萝卜头等人物翻开观众的时代记忆。在形式上,《翻开这一页》第二季升级了第一季故事单一的景设,创新性地增设“名人+真人实拍”版块,用名人走进课本故事发生地的方式,带领当地孩子学习和追忆历史故事,最大限度地还原史实。《翻开这一页》以动画的形式让红色经典贴近观众的生活体验,在历史感与时代感的平衡中开启了中国青少年“中国梦”的大门。

动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使主旋律叙事不再刻板和枯燥。如湖南某大学师生创作完成的动画短片《传家宝》,从一位老红军的小重孙的视角,讲述了家中珍藏的红军帽的故事。《传家宝》时长5分36秒,以水墨淡彩结合二维动画绘制而成,既展现了传统的中国风,又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引导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又如2015年由潇湘动漫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国内首部伟人题材红色励志动画电影《少年毛泽东》,是将伟人形象以动画形式展现于大银幕的初次尝试。作为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少年毛泽东》一改以往严肃的伟人形象塑造,“伟人毛泽东”成了“萌娃三伢子”,叙事落点由伟人成年后的峥嵘岁月前移至伟人少年时的成长时光,不需要忧国忧民的伟人高度,一个普通山村少年励志成长、走向未来的故事足以动人。就这样,青春昂扬、励志向上,又充满童趣、想象的主旋律叙事,以动画的形式抵达观众的心灵。

(二)湖南动画的红色基因传承

近年来,国产动画在曲折中前行。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点燃观众热情;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重振市场信心;2020年,《姜子牙》虽存遗憾也有惊喜。可见国产动画的制作技术日益提高,类型化市场渐趋成熟。但需要正视的是,被市场接受的红色主旋律动画并不多。2015年的《少年毛泽东》是湖南唯一走进影院的动画电影,动画连续剧《恰同学少年》试图开创动画主旋律系列IP的先河,《翻开这一页》这样连出两季的动画精品更是少之又少。

在红色主旋律动画的创作上,湖南动画拥有丰富的资源。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阵地,湖南红色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战争遗迹、纪念馆、烈士陵园、故居、旧址等红色物质文化,又有文献作品、革命方针、政策等红色制度文化,还有独具地域特色的革命精神与民族情怀,包括湖湘文化中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敢闯敢为的革命情怀、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等。湖南动画理应做大做强“领袖故里”“工农运动热土”等湖南的红色名片,促进动画特色话语建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构筑湖南品牌“红色动画”,推动湖南原创动画发展。在多元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态中,革命故事、人物形象是湖南动画创作的绝佳素材。湖南动画完全可以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对其经历进行整合、设计、编排,塑造革命英雄群像;或对红色遗迹、文物等以动画叙事来设计与呈现,在明确主题线索的基础上重构动画故事叙述框架。

湖南动画需要解决红色文化的价值提炼的问题,以动画形式实现湖南精神、文化传统、风俗风情的具象化表达,通过影像化、可视化、艺术化的手段,让动画创意与湖南红色文化在角色造型、情节线索、视觉效果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红色文化的精准表达和时代传承,用动画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湖南故事。

二、创新:多声部与“湖南味道”

从推出我国第一套全动画配套录像教材到上千集《蓝猫淘气3000问》科普动画片,“动画湘军”革故鼎新、敢为人先,成为湖南改革创新的名片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湖南动画继续谋求发展,走上复兴之路,同样离不开“创新”二字。湖南动画要积极借鉴传统艺术形式的视听表达,从本土文化中汲取养分,唱响民族风格的“多声部”。

(一)湖南动画的本土化意象

动画创作的本土化,即本土化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思想,亦直接体现为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本土化视听符号体系。“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挖掘,主要应该集中在对其独特性以及丰富性的阐释和利用上。”[3]中国传统动画在民族风格上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这对于后来的动画创作借鉴本土绘画、建筑、民间艺术等视听元素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其中,湖南本土原创奇幻冒险动画《锦绣神州之奇游迹》,以主人公游历神州大地、寻找神器的故事为主线,全面展现了锦绣神州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其主题曲《少年游》与片尾曲《水墨神州》以浓郁的民族风在海外颇受欢迎。

湖南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有湘西巫术文化、洞庭龙舟文化、湘中梅山文化、蚩尤文化等典型代表,闹花灯、田歌、唱采茶、山歌、船歌、秧歌等民间歌舞多姿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服饰、建筑等元素的有效运用,不但丰富了湖南动画作品的细节,更增添了独特的地域风情和艺术效果,带有浓浓的“湖南味道”。例如,《虹猫蓝兔七侠传》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蓝本进行场景设计:位于张家界原始森林的虹猫的家——猫家庄,天子山脚蓝兔的家——玉蟾宫,还有金鞭溪旁莎莉的金鞭溪客栈、黄石寨中逗逗的六齐阁、快活林中大奔的奔雷山庄、袁家界黑虎崖上黑心虎的老巢,都来自张家界现有的自然景观。动画角色的故事也在天门山、袁家界、宝峰湖、天子山等地展开。这是湖南动画对湖湘风貌的直接展现,是湖湘文化元素在动画场景中的完美应用,让观众对张家界产生向往之情。

中国传统动画的经典之作,如《大闹天宫》《牧笛》等,一贯追求气韵和意境,用形神统一、虚实相生的美学思想,吸纳民族传统文化,反映国人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湖南动画将湖湘文化中的本土元素运用到视听语言中,试图以一种民族风格和本土文化元素的审美特质丰富观众的审美感受。《少年毛泽东》是一部地道的湖南动画电影。为了追求历史的真实感,影片中的毛泽东故居、韶山冲田间、南岸学堂等场景均源于韶山实景,湖南的皮影戏、唱腔、歌谣等“湘味”也在动画中得到呈现。从湘式祠堂、庙会到湖南皮影戏、唱腔,从趣味的湖湘童谣到毛泽东年少时所做诗词,特色的语言文化加上风土人情,让整部动画生动展现了湖南的特色与神韵。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4]千百年来,湖南人以大胆的想象创造了浪漫、洒脱的艺术形式。湖南动画应从地域文化的形式美中探索创新点,将湖湘文化独特的视听符号运到人物塑造、色彩搭配、道具设计、音响配乐等方面,塑造湖南动画鲜明的审美意象。

(二)湖南动画的戏曲化创新

千百年来,湖湘大地孕育出多样的地方剧种,造就了不同的戏曲文化,有湘剧、辰河戏、祁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衡阳湘剧、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永州花鼓戏、花灯戏、傩戏、阳戏、苗剧、個戏、木偶戏、常德汉剧、皮影戏等。可见,湖南戏曲资源极其丰富,群众基础雄厚,具有打造知名戏曲动画品牌的优势。可喜的是,湖南动画持续发力,先后推出湖南花鼓戏《补锅》《打铜谬》《刘海砍樵》《打鸟》《讨学钱》、湘剧《拜月记》等作品。

将数字动画技术与传统戏曲形式融合,制作戏曲动画系列片,是湖南动画的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挑战。2007年,由湖南京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九天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创作,定位于中小学生的“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工程”启动。包括京剧、昆曲、黄梅戏等常见剧种,以及耍孩儿、碗碗腔等珍稀剧种在内的54个剧种中的经典形象、经典人物与经典故事,被制作成戏曲动画。这是传统剧种、优秀剧目求新求变,走向现代、走向青年、走向大众、走向世界的新出路,亦是中国动画向传统艺术汲取营养,创新思路和表现形式的新尝试。此外,由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南省委员会、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戏曲文化——10万张‘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DVD入校园、进农村”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刘海砍樵》《补锅》等动画花鼓戏,既充分发挥动画“虚幻”的表现手法,又吸取了传统戏曲“写实”的元素——手、眼、身、法、步程式的表演等,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在保留传统戏曲神韵、艺术元素风格的基础上,以鲜明的动画造型、通俗化的叙事语言及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受到观众欢迎。这是湖南动画将本土文化艺术精粹加以创新和利用的积极探索,也是湖南动画提升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和艺术品质的成功尝试。

湖南动画,以传统戏曲表现形式为依托,以鲜明的戏曲形象为特征,创作具有浓厚地方韵味的戏曲动画作品,急需一批既懂戏曲艺术又懂动画制作的优秀人才。此外,如何在保留戏曲韵味的同时大胆创新,如何有效地开展戏曲动画的市场推广与普及,都是湖南动画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红色文化深厚的内涵是湖南动画肥沃的创意土壤,助力湖南动画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构筑精神高地,唱响主旋律;在本土文化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的滋养下,湖南动画又汇聚起“多声部”的格局,为动画作品增添多元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感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湖南动画正在坚定文化自信,不懈探索,用有中国精神、民族特色的作品回应时代的呼唤。

猜你喜欢
湖南戏曲动画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戏曲从哪里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三线建设在湖南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