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应对方式的改进效果

2021-02-08 11:55程亚庆许开云
医学前沿 2021年19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改进护理干预

程亚庆 许开云

摘要:目的:观察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应对方式的改进效果。方法:采用医学研究随机数字表法,抽调我院急诊2021年6月至2021年11月以来急诊输液患者资料进行调研观察,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病患数相同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行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临床比对和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输液环节不满意率为5.26%(2/38)显著低于对照组34.21%(13/28),统计学参照意义价值突出(P<0.05);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为94.74%(36/38)显著高于对照组65.79%(25/38),统计学参照意义价值突出(P<0.05)。治疗组在护理质量、医患双方满意度、SF-36评分、护患纠纷发生指数、焦虑因子指数上数值分别为(9.47±1.22)、(9.50±1.39)、(29.84±2.24)、2(5.26)、2(5.2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2±1.12)、(7.05±0.80)、(17.37±2.45、8(21.05)、9(23.68),统计学参照意义价值突出(P均<0.05)。结论:急诊输液患者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应用后的护理价值极高,尤其凸显在护理成效,改善患者预后上,值得在患者的治疗实践中加以推广实施。

关键词: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急诊输液;应对方式;改进;效果

急诊输液旨在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平衡酸碱,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确保机体生理功能复旧[1]。急诊输液环节为和谐护患关系,需从干预环节着手,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还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用药安全等提供了可能。本研究为观察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应对方式的改进效果,特抽调我院急诊2021年6月至2021年11月以来急诊输液患者资料进行调研观察,信息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医学研究随机数字表法,抽调我院急诊2021年6月至2021年11月以来急诊输液患者资料进行调研观察,包括①消化道出血、休克、外伤骨折的患者;②剧烈恶心、呕吐、腹泻的患者;③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患者;④严重感染、医学水肿等患者[2]。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病患数相同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男女性别比、年龄、平均年龄上结果值对比分别为20例/18例:19例/19例,(19-36):(17-40)岁、(28.89±4.56)岁:(28.84±4.72)岁。全部实验样本数据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此次研究可比性较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行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临床比对和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1.2.1对照组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发布了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指南标准对患者予以干预护理。

1.2.2治疗组

主要原则:对照组护理常规基础上,将护理重点集中在不同关系处理,医疗问题解决上。

主要包括:(1)入院后,患者易因心理应激而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感,受疾病的危急性影响,要求护士应同情患者,牢固筑起“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满足其合理需求;护理环节,态度要和蔼并注意减少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对患者引发的辐射效应;交谈保持亲切、文明的语言,礼貌和公平对待每一个患者,防范患者情绪激动引发的负面情绪,多与患者讲解疾病危害性,向其宣教住院治疗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对其担心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积极引导患者与医护人员合作,以热情的服务态度,整洁的住院环境,选择合宜、舒适的床位,实施“同伴教育”。(2)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实施阶段,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明确告诉患者/家属输液目的、内容,制定交流提纲,提供适合治疗沟通和交流的环境。初始阶段,尊重患者,礼貌称呼患者,主动做自我介绍,明确交谈的目的及所需时间,确保其输液环节保持合适的体位。(3)以患者为中心,鼓励与其交谈。在一般性沟通技巧基础上,由护士给予患者专业知识、经验指导及帮助等;让患者或家属运用自身潜能找出、面对面解决问题。使用患者能理解的简单语言、明确沟通交流的必要性。(4)沟通结束阶段,对比预期计划控制效果、交流内容并做好记录。沟通技巧上,要求护理工作人员穿着整齐,注重自身形象,微笑面对输液患者,主动询问患者病情,及时给予帮助,给患者留下较好的印象,更能主动积极配合急诊输液工作。输液环节,仔细核对输液患者信息,询问其当前状态,使患者感受到被记住、被尊重的感觉。强化通过培训提升护士的日常护理技能,加强对护患沟通技巧的学习,主动向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请教;与患者交流时,尽量鼓励患者,使其积极配合输液,保持宽容的态度及良好的耐心,安慰并疏导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医治心态。(4)应对方式改进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着力解决护理环节可能存在的护士同情心不足,准备不足或不善沟通等问题。护士应耐心聆听,避免急躁、打断或更换话题;遵医嘱指导患者或家属对自己的疾病、健康状况、治疗措施进行充分的了解;针对患者发怒情况,护士应以语言或非语言行为表示对他的理解,帮助分析原因,并加以规劝,指导家属做好患者配合输液治疗工作。患者哭泣时,多陪伴患者,轻轻安抚患者,在哭泣停止后,用倾听的技巧鼓励患者说出流泪的原因等。

1.3疗效评定

將临床护理满意度划定为十分满意、很满意、输液环节不满意率三等级。十分满意:护理开展后,患者满意度尚可、无输液不良情况发生。很满意;护理开展后,患者满意度较高、无输液不良情况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热源反应、静脉炎及其急性左心衰)情况。输液环节不满意率:发生输液不良情况。护理满意度为十分满意率加很满意率。

1.4统计处理

应用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数据用SAS软件包)统计学软件,组间应用疗效采用%表示,用X2检验,两组预后其他指标情况应用(x±s)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输液环节满意率情况

治疗组输液环节不满意率为5.26%(2/38)显著低于对照组34.21%(13/28),统计学参照意义价值突出(P<0.05);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为94.74%(36/38)显著高于对照组65.79%(25/38),统计学参照意义价值突出(P<0.05)。具体参见表格1所示:

2.2两组其他指标比较

治疗组在护理质量、医患双方满意度、SF-36评分、护患纠纷发生指数、焦虑因子指数上数值分别为(9.47±1.22)、(9.50±1.39)、(29.84±2.24)、2(5.26)、2(5.2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2±1.12)、(7.05±0.80)、(17.37±2.45、8(21.05)、9(23.68),统计学参照意义价值突出(P均<0.05)。具体参见表2所示:

3.讨论

急诊输液环节,通过静脉通道,确保了患者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更在应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中,强化以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专业、科学的救治。该类患者的病况大多危急,故需针对性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法,以此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确保尽早治疗患者的目的[3-5]。

既往研究在本论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保持主动、耐心的态度,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获得患者的认同,提高沟通质量;以护患沟通技巧为主的护理服务对急诊输液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价值突出,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改善医患关系,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尤其表现在治疗依从性95.0%和57.5%,患儿家属满意率92.5%和60.0%和配合率97.5%和62.5%[6]。对在急诊室进行输液的本护理路径,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尤其在干预后,对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6.27±2.47)和(42.16±2.32);护理服务满意度(97.33%和86.66%)(P<0.05)[7]。在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提升环节,强化基于信息化的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等,对改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尤其在患者输液等候时间为(31.16±10.23)min和(45.17 ±9.26)min,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和11.00%;穿刺成功率为97.00%和81.0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和84.00%[8]。门急诊静脉输液室的护理纠纷主要由于输液质量、服务态度及护患沟通等引发,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控制效果上极为突出;尤其表现在护理纠纷发生率3.3%、护理满意率96.7%;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诱因为服务质量偏差、技术能力欠佳、核心制度缺失及护患沟通不足[9]。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为(9.17±2.56)分和(20.29±4.37)分,焦虑因子评分为(13.73±6.65)分和(24.56±4.41)分;表明了應用增强护患沟通的门诊注射室护理方略,护理价值极高;患者发生护理纠纷的概率、患者的满意程度、患者也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P<0.05) [10]。

综合来讲,在急诊输液患者中应用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能在不同的患者个体中,以个性化、专业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沟通技巧,在辅助治疗患者层面发挥愈加明显的效果。而为进一步增进护患关系,强化在病情治疗环节,积极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困难,让患者在治疗中感受来自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在急诊输液患者中,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尤其在上文表1和表2的研究中,被证实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略。

综上所述,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价值确切,并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突出,值得在该类患者的治疗实践中加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伏彬彬,陈玉婷,吴争艳. 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应对方式及护患矛盾发生率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1):3083-3085.

[2] 葛玲玲,郝卫文,李娟,等. 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3):996-1002.

[3] 邹宇. 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45):238-239.

[4] 孙可. 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1(9):169.

[5] 曹飞. 沟通技巧对门急诊小儿输液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9):20,22.

[6] 彭春兰. 沟通技巧对门急诊小儿输液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心理医生,2018,24(19):355-356.

[7] 徐静娟. 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6):95-96.

[8] 闫云,沈国娣. 基于信息化的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48-1250.

[9] 罗曦. 门急诊静脉输液室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11):43-44.

[10] 王樱筱,肖菊芳. 门诊注射室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方法的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3):153-155.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改进护理干预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