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幼儿辅食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1-02-11 03:08蔡玮红莫锡乾杨伟康戴志勇龚志清荫士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辅食婴幼儿生产

蔡玮红,莫锡乾,杨伟康,戴志勇,龚志清,荫士安

(1.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广东 广州 511400;2.扬州方广食品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100;3.湖南英氏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4.江西人之初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昌 330200;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 100050)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婴幼儿辅食产品进入中国,促进了我国辅食产品的发展,辅食品种日新月异,产品品质稳定提高,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的激烈竞争局面[1-2]。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面临的问题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全面了解行业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好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高我国婴幼儿辅食产品的种类和质量。

1机遇

1.1人口出生情况

根据我国统计局人口统计年鉴数据,尽管自2016年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虽然仍呈现下降的趋势(见图1),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庞大,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出生人口为1 200万,2018年年末0~4岁婴孩人口数高达8 219万,占当年年末人口总数的5.89%。婴幼儿群体对辅食的需求,预计将促使婴幼儿辅食在未来5年内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注:引自中国统计局。图1 2014—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总数Fig.1 Birth rate and total population from 2014 to 2019 in China

1.2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见图2。

注:引自中国统计局。图2 2014—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Fig.2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and growth rate for residents from 2014 to 2019 in China

基于巨量引擎和巨量算数的平台数据,在2020Q1抖音和头条母婴类视频和内容的搜索量中,“营养辅食”在抖音和头条平台的关注度陡增,从2019年Q4在抖音和头条平台各居排名(TOP)3和TOP4,到2020Q1高居TOP1和TOP2,见图3。从用户在资讯和视频的主动搜索行为中,可以窥见消费者对市场上营养辅食品类的兴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及对科学育儿关注度的提升,我国有着潜力极大的婴幼儿辅食市场需求。

注:引自巨星算数,2020年5月。图3 2020Q1头条母婴内容搜索量(蓝色)和2020Q1抖音母婴视频搜索量(粉色)Fig.3 Searching volume from 2020Q1 Headline on maternal and child (blue) and from 2020Q1 Douyin video on maternal and child (pink)

1.3后疫情时代中国婴幼儿辅食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国消费者虽然较为倾向信任进口婴幼儿辅食品牌,但随着国产品牌产品的升级迭代和中高端化发展,将日益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扩散,国外品牌生产、进口均受到一定影响,国内消费者减少了海淘频率,这为国产婴幼儿辅食企业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国产婴幼儿辅食品牌迎来了最佳的发展机遇,即“疫情倒逼国内辅食企业加速改革步伐”。

2挑战

2.1国内企业婴幼儿辅食产业成熟度有待提高

我国婴幼儿辅食的研发和生产虽然起步较晚,但改革开放助推了我国婴幼儿辅食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相关标准和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政府关于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政策的出台,我国婴幼儿辅食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品种丰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进入了快速良性发展时期。然而,与目前全球婴幼儿奶粉市场空前繁荣相比,我国婴幼儿辅食的研发与生产还处于产品品种比较单调、产业与市场销售成熟度不高的状态,市场销售排名前列的还是以跨国公司的品牌为主,国内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

2.2我国婴幼儿辅食标准还有待完善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婴幼儿辅食标准逐渐趋于完善,先后颁布了《婴幼儿谷基配方食品通则》《婴幼儿罐装食品通则》《婴幼儿辅食营养补充品通则》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配料、感官指标、营养素含量、安全指标和标签标识等具体要求,填补了我国这个领域的空白,而且也为市场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监管提供了法规依据,对满足我国婴幼儿辅食巨大的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5]。

然而,目前的标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的定位不清晰,不能涵盖所有国际上使用多年的婴幼儿辅食种类,有些国外普遍使用的某些普通食品原辅料国内还不能用于婴幼儿辅食,与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衔接问题,香辛料的使用及标签标识等问题[6]。

2.3行业存在的问题尚需行业自律和加强监管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研发、原辅料控制环节、生产和销售及检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通过行业自律(企业风险“防”和“控”)为核心和“可溯源”为目标的质量控制体系及加强监管予以解决,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7-8]。

2.3.1研发

研发质量与产品的配方设计、工艺优选、标签设计和保质期密切相关。其目标是为了保证所生产的婴幼儿辅食产品货架期内营养成分稳定,需要充分结合考虑生产使用的原辅料、工艺过程的损失、成品检验等。然而,目前大多数国内生产婴幼儿辅食企业的研发投入少、缺少研发人员、几乎没有研发成果储备,主要还是以模仿为主,导致很多产品处于低水平的重复。

2.3.2原辅料

原辅料的质量控制效果将会直接影响终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婴幼儿辅食生产企业对原辅料(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来源等)控制不严,产品质量不合格(营养成分稳定性、真菌毒素和污染物等)的风险增加[7,9]。仍有个别生产企业特别是代加工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购买低价质量欠保障的原料,且验收时并没严格按照验收标准执行,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出厂检验不严,易发生产品不合格等问题。

2.3.3生产

婴幼儿辅食生产企业应按照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要求完善生产工艺,对关键生产环节(如配料、杀菌浓缩、清场、预混、混合等)进行全程监控。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生产未做到全程自动化,风险隐患和全程追溯难以落实;这些生产企业还存在对研发工作不重视或不够细致,跟踪评价不到位,不了解原料营养素的本底值,工艺参数控制不精准,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出现产品不合格的问题。

2.3.4检验

按照我国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要求,生产婴幼儿辅食的生产企业均应具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检验人员和检验能力。部分中小生产企业的检验设备能满足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检验要求,但配备的检验人员数量与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存在无法确保终产品质量稳定和检验结果合格的风险[7]。

2.3.5销售

目前不论线上还是线下销售环节,都存在个别销售商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未严格执行婴幼儿辅食标准的普通食品,以婴幼儿辅食的名义进行销售。其中线上销售环节主要通过宣传图片和文字进行误导性宣传,如婴幼儿图片、卡通形象及宝贝、宝宝等文字。母婴店、商超等线下销售环节,将普通食品和婴幼儿辅食放置在同一或邻近货架,并通过销售人员的误导式宣传,把普通食品作为婴幼儿辅食销售给消费者。

2.4人群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婴幼儿家庭喂养方式、习惯与偏好使得我国工业化婴幼儿辅食产品的消费经历了漫长历程。

2.4.1传统观念的影响

有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习惯于自己给婴幼儿制作辅食,如菜汁、菜汤,蛋黄泥/蒸鸡蛋羹、果蔬泥、肉泥,一些粥类、面片、面汤和小点心等,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看护人选择市售商品化辅食的偏好程度较低。虽然家庭制作辅食可降低消费成本,但是在食材选择、加工、制作及营养成分强化量的掌控等方面多凭看护人的自己习惯与感觉,常缺乏科学依据,容易使喂养儿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腹泻、偏食和挑食,以及多种微量营养素缺乏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2.4.2对商品化辅食的认知度

关于婴幼儿辅食这一小品类,不同城市的人群对这一品类的认知度有明显差异。通常一二线大城市对于辅食食品的接受度较高,然而小城市却仍然以家庭手工制作辅食为主。随着人们对营养重要性认知度的提高,工业化生产婴幼儿辅食的种类丰富、质量更好,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父母愿意选择工业化生产的辅食。

2.4.3广大农村市场有待开发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0—2013)》结果显示,我国儿童,尤其是农村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率相对较高,与6月龄以后导入辅食的质量差或喂养方式不合理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农村市场亟待开发与拓展。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市场发展也迎来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庞大的商机。然而,应该看到,婴幼儿辅食产品在城市和农村市场的产品周期、营销策略、战略布局等都可能不尽相同。相关的辅食生产企业应考虑如何根据我国农村市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市场拓展计划,提早设计产品品种开发战略。

2.5努力提高国产品牌知名度

婴幼儿辅食品牌影响力的打造已成为国产品牌亟待跨越的难题。在整个国内渠道中,如亨氏、嘉宝等外资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国产辅食品牌的认知度较低或较为片面,尚未形成强势品牌。因此需要提高国产辅食品牌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急需出现品牌引领辅食行业新发展、新潮流。

最后,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促进婴幼儿辅食行业健康发展。辅食新政实行之后,提高了辅食行业的准入门槛,不论是工厂的生产许可证升级换代还是国家标准、法律法规,都更加严格,这对于企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实力是一个更为严格的考验,也使辅食行业正接受前所未有的大考验,挑战之中酝酿着机遇,如何在困境之中实现高增长、创造高突破是我国婴幼儿辅食生产企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期待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一定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应只重视现在规模的增长,更应注重高质量、高端产品品牌的增长。

3中国婴幼儿食品创新之路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婴幼儿辅食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不断创新。随着现代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结合营养学研究在行业内日益受到重视和普及,婴幼儿辅食正朝着健康、营养、多元化等方向创新发展,以不断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3.1针对婴幼儿营养健康的创新

3.1.1营养成分方面的创新

按GB 10769-2010的要求,婴幼儿辅食需要具备基本的营养成分,如能量、蛋白、脂肪、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钙、铁、锌和钠等,因此,企业在营养成分方面开发的新产品,基本围绕着GB 10769和GB 14880的可选择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维生素C、叶酸、低聚半乳糖、DHA等,产品创新主要是针对营养功能来选择一种或多种营养成分,如添加维生素C以促进铁吸收,添加叶酸、DHA有助于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添加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有利于婴幼儿的消化吸收功能。

然而,上述的产品研发和品质更新的重点集中在添加一种或多种可选择性成分,然而这并不一定能反映产品的品质提升/创新。今后研发的重点应放在主要营养成分的构成与比例,以及生物利用率和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3.1.2原料的多样性

企业在原料的研发方面,更注重天然、健康、营养的搭配。婴幼儿米粉产品在传统的大米基础上,科学搭配燕麦、玉米、黑米、小米等多种谷物或豆类杂粮,以及中国传统膳食中的食材,如山药、莲子、银耳等,特别为中国婴儿设计的差异化定位,也更符合中国父母对营养需求的认知。

辅食的添加,也是婴幼儿逐渐适应母乳以外的食物,是为了过渡到普通家庭餐饮做准备的过程。各种肉类果蔬丰富的搭配,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分,也带使食物具有不同的质地、口味。相对家庭制作的辅食,工业化的生产、管理和配方设计,不受原料、地域、季节的限制,为婴幼儿辅食产品的生产带来更为丰富、营养和安全的原料,是每个企业不断开发产品的源泉。精心的原料配方设计,为家长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让婴幼儿接触适应更多口味、质地和不同颜色的食物,避免成长过程中形成偏食的习惯。

婴幼儿胃肠内淀粉酶较少,对淀粉类食品的消化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胀气、腹泻等消化不良的问题。将米粉适度酶解,可提升米粉产品的消化吸收性能,较传统米粉具有黏度低、冲调性好、易于消化等优点,降低婴儿食用后产生消化不适的可能,这类产品也是最近几年国内企业热衷研究开发的产品之一。

有机产品的开发,采用有机原料,遵循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有机婴幼儿米粉、饼干、泡芙、果泥等辅食的快速发展,促使有机原辅料的需求日益增长。

3.2针对婴幼儿生理/生长发育特点的创新

3.2.1研发适合婴幼儿生理/生长发育特点的辅食

婴幼儿辅食适用月龄在6~36月龄(3岁),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速,生理变化明显,应根据不同月龄婴幼儿生理/生长发育特点赋予辅食产品更多的功能,一直是企业研究开发婴幼儿辅食产品的目标。

在传统米粉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杂粮,刻意创造出有嚼劲的质地,可以帮助培养婴儿的咀嚼技能和吞咽功能及促进牙齿萌出。

各种零辅食,如婴幼儿米饼、磨牙棒,有助于婴儿收敛口水、牙齿萌出,锻炼吞咽、咀嚼所涉及的肌肉和神经反射的协调性,设计成不同形状的泡芙、饼干,可以锻炼婴幼儿抓握力、手眼口的动作协调性和培养自主进食的意识,有助于顺利过渡到家庭膳食。

3.2.2婴幼儿分阶段喂养的创新

婴幼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侧重不同,企业应根据婴幼儿营养、感知力和生理三方面的阶段性需求作为产品研发设计的考量,将婴幼儿生长期划分为“1阶能坐了、2阶爱咬了、3阶爬得溜、4阶能独站、5阶走得稳”共5个阶段,结合营养科学理论,研究设计适合相对应阶段的配方产品,指导儿童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科学喂养,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根据婴幼儿各生长阶段吞咽咀嚼能力的不同,设计出颗粒面、碎碎面、线面、蝴蝶面,更好地适应不同阶段婴幼儿。

3.2.3质量安全保障提升的创新

质量安全的保障不只是生产过程的控制,而是从原料到餐桌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生产婴幼儿辅食的主要原料,如大米、果蔬、禽肉和水产等大多是食用农产品,农药、饲料、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种植养殖业的土壤、水等环境因素,都直接影响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带入重金属、农药、兽药激素超标的潜在风险[8]。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是婴幼儿辅食生产的重要环节,随着有机、绿色等高端婴幼儿辅食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企业已不满足日常的原材料质量验收的管理手段,小部分的企业已自建自控种植养殖基地,将单一的产品生产链延伸到农业种养殖业,如大米,从种子、种植环境、土壤、水就开始严格控制,建立良好的种植规范和管理体系,从源头控制原料的质量安全。

产品的质量是在生产过程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密切相关,尽管国内大部分婴幼儿辅食生产企业与国际品牌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可喜的是国内品牌的企业一直在加大投入,不断改造、提升国产生产设备自动化和生产技术水平,推进工艺设备从半自动化向自动化和数字信息化进行升级改进,逐步实现工厂生产达到智能制造全自动化水平,实时控制各环节的工艺参数,建立自动化CIP清洗系统,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致谢:中国婴幼儿辅食产业发展报告——2020编写组企业成员: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亨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阳光麦田贸易(深圳)有限公司(小皮),湖南英氏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扬州方广食品有限公司,喜宝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沈阳爱优喂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人之初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元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专委会成员企业等。]

猜你喜欢
辅食婴幼儿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宝宝添加辅食出现呕吐还能继续吗
分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