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幼儿辅助食品的消费及市场

2021-02-11 03:08杨燕涛厉梁秋程绍辉荫士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看护人辅食月龄

杨燕涛,厉梁秋,郝 斌,方 媛,程绍辉,荫士安

(1.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2.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北京 100000;3.沈阳爱优喂科技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20;4.小皮辅食,广东 深圳 518000;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 100050)

30年前,受看护人经济承受能力和市售辅助食品(以下简称辅食)种类有限的制约,我国婴幼儿添加的辅食是以家庭自制为主。近4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及国民收入持续增加和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婴幼儿的喂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6~36月龄婴幼儿的辅食添加问题受到社会和儿童看护人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制订了相关的政策法规等[1-5],而且生产企业开始更多关注婴幼儿辅食品质提升与品种多样化[6-8],推动了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看护人开始通过多种渠道购买商品化辅食。为了解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销售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于2020年开展了婴幼儿辅食消费和市场状况的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包括全国范围内婴幼儿的看护人、婴幼儿辅食消费者、婴幼儿食品及用品消费者等。

1.2问卷设计

为获得更直接可靠的信息,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包括母婴营养、市场监管、国家标准、检测机构、辅食生产及经营企业)设计婴幼儿辅食消费及市场的调查问卷和详细填表说明,先后多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包括妇幼营养、儿童保健、儿科临床一线医生、法规专家、婴幼儿辅食生产和经营企业人员等)对问卷框架设计、内容、询问的问题和填表说明等进行了论证、修改和完善,包括受访对象的基本情况、看护人对婴幼儿辅食科学的认知度、看护人对婴幼儿辅食品牌认知度、看护人对婴幼儿辅食购买行为、婴幼儿辅食商业渠道等问题。

1.3调查时间与方式

在2020年6—9月期间,采取多种方式,面向6~36月龄儿童看护人发放调查问卷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了解我国婴幼儿辅食的消费及市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包括通过婴幼儿辅食生产或经营企业的线下(如母婴店和商超等)门店向看护人发放和填写书面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采用线上(如互联网电商平台和辅食生产和/或销售企业官网)征集电子版调查问卷。到9月底共收回有效问卷共8 934份。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

2.1.1儿童

调查儿童中男、女孩分别占52.4%和47.6%。自然分娩、剖宫产和辅助分娩分别占53.6%、42.0%和4.4%,其中足月产占90.2%、早产占9.8%。调查儿童的月龄分布见图1,主要年龄段分布在6~11月龄和12~23月龄,分别占34.6%和33.9%。

图1 调查儿童的月龄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age of investigated children (month)

2.1.2看护人

儿童看护人主要是父母(占80.1%),其次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占13.2%);看护人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42.8%)和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37.1%),博士学历占17.2%。负责儿童日常膳食的购买/安排的人主要是父母(占86.4%),而祖父母/外祖父母仅占5.1%,保姆或育儿师占2.3%。

2.1.3辅食支出

调查儿童家庭月收入情况,5 000元以下的占30.2%,5 000~9 999元占48.3%,10 000~20 000元占17.1%,20 000元以上占4.4%,近50%的家庭月收入在5 000~9 999元。平均每个月用于婴幼儿辅食的支出费用200~599元的占53.1%,600~1 000元的占24.7%,而200元以下和1 500元以上的分别占12.3%和9.9%。

2.1.4调查儿童区域分布

调查儿童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占比分别为18.2%、26.3%、29.5%和26.0%;所在地区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为11.0%、22.2%、21.3%、30.3%和15.2%。

2.2看护人对婴幼儿辅食科学的认知度

2.2.1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和种类

看护人对婴儿开始添加辅食适宜时间的认知,89.0%的看护人选择当孩子进入4~6月龄时,结合辅食添加的5个信号判断后决定是否应开始添加;选择4月龄、5月龄和8月龄的比例分别为1.5%、5.6%和3.9%。

初次给婴儿添加辅食时最好优先选择哪种食物的提问,87.3%看护人选择强化铁米粉,其次为菜泥(8.9%)、果泥(3.1%)和肉泥(0.7%)。

在开始给婴儿添加辅食的第1个月,在添加辅食选项方面,选择首先开始“添加米粉+蛋黄+蔬果”,而“肉类一定不能做为第1个月添加的辅食”的比例占36.8%;选择“米粉+肉泥+蛋黄+蔬果都可以添加”的占32.6%;选择“只能添加米粉和蔬菜”的占16.0%,而选择“只能添加米粉”的占14.6%。

2.2.2添加辅食的技巧

认识到“应从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占86.5%,“由细到粗、循序渐进”占74.4%,“每次只添加一种食物”的占51.9%。

何时开始给早产儿添加辅食,较多的看护人选择“需要得到医生确认”,认识到“计算矫正月龄后才能按要求开始添加”的占83.2%,选择“和足月儿的时间一致,6月龄即可添加”的占11.7%。

开始添加辅食时,需要特别关注婴儿尝试某种新食物可能发生的食物过敏反应(如出现呕吐、腹泻、湿疹等症状),如果发生了,处理方法选择“及时停止哺喂该食物,等待3~6个月后再次尝试”的占71.9%;“等待3天后再次尝试”的占24.2%;而选择“坚决停止再次添加该食物,等1~2年后再说”的仅占3.9%。

2.2.3适合婴幼儿辅食的制作方法

提供给婴幼儿的辅食的制作方式,绝大多数看护人认为应选择蒸(94.1%)、煮(92.3%)、炖(80.2%)的方式,仍有个别选择煎炸的方式(1.2%)。超过2/3的看护人选择“自己做和购买品牌辅食相结合”(76.8%),选择“自己动手做,更干净”的占19.4%,而“购买品牌果蔬泥、肉泥等更方便”的占3.8%。

关于适合7~9月龄婴儿的辅食性状选择方面,大多数选择“碎末状”(66.2%)、“泥糊状”(31.0%),而选择“碎丁状”和“碎块状”分别占1.2%和1.6%。

2.2.4婴幼儿期的膳食安排与营养改善

在婴幼儿期的日常膳食构成中,主食、肉类和蔬菜等食物的比例应适宜,见图2。选择A类膳食(主食为主辅以肉类和蔬菜)的看护人占70.6%,选择B类膳食(肉类为主辅以主食和蔬菜)的占2.0%,选择C类膳食(蔬菜为主辅以主食和肉类)的占27.4%。

注:A.主食为主,辅以肉类和蔬菜食物;B.肉类食物为主食,辅以主食和蔬菜;C.蔬菜为主,辅以主食和肉类食物。图2 婴幼儿期的日常膳食构成模式Fig.2 The patterns of daily dietary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婴幼儿的营养素摄取途径方面,87.1%的看护人选择“婴幼儿每日应摄入多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做到膳食逐渐多样化,主要应以食物来源为主”;“参考同事或邻居的孩子做决定”的占8.9%;而选择“食物补充不能满足每日营养需求,必须补充营养素补剂”的占2.9%,“不知道如何补充”的占1.1%。

婴儿的日常膳食安排,除了一日三餐,还应有适当的加餐,对于10~12月龄的婴儿,认为除正餐外应安排辅食餐次“2~3餐”的看护人占59.0%,“1~2餐”的看护人占25.6%,“3餐的看护人“占15.4%。10~12月龄婴儿的餐食安排中,辅食应提供一定比例的能量,认为辅食提供的能量应占1/3的看护人占33.5%,认为达到45.0%的占31.5%,认为达到2/3和80%的分别占20.5%、14.5%。

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在开始补充维生素D的时间方面,选择“出生后即开始补充”的看护人占59.6%,“满月~3个月需要补充”的占20.7%,而选择“3个月后和每天晒太阳就不需要再额外补充”的比例分别占9.8%、9.9%。

2.2.5不适合作为婴幼儿辅食的认知

看护人认为不适合作为1岁以内的婴儿辅食的食物中,蜂蜜占91.6%,坚果粒占87.1%,牛奶占68.8%,动物肝脏占17.1%。

本次调查中,看护人选择不适合婴儿食用的零食中,冰淇淋、雪糕占97.2%,高盐坚果、糖渍坚果占96.4%,油炸食品占95.5%,果脯、罐头(除婴幼儿罐装食品以外的罐头食品)占86.7%。

制作辅食时关于少量调味品使用方面,绝大多数看护人选择“不添加任何调味品”(92.1%),个别选择了“可以添加盐、酱油等调味品”(4.2%)和“可以添加糖,经常给婴儿调味,增加食欲”(3.7%)。

2.2.6获得育儿营养知识的途径

看护人获得育儿营养知识的途径中,母婴类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手机客户端是主要的信息来源,占88.2%;来源于妇幼保健所、儿童医院医生的占66.8%;来源于母婴店、商场母婴专柜的占45.8%;亲属、同事、朋友介绍的占42.2%;来源于电视、广播、杂志、户外、网站等各类新闻报道的占40.4%;来源于电视、广播、杂志、户外、网站等各类广告的占38.9%,其他途径占6.9%。

2.3儿童看护人对婴幼儿辅食品牌认知度

2.3.1婴幼儿辅食品牌认知

在看护人对婴幼儿辅食品牌的认知方面,选择购买产品时非常关注和关注品牌的比例分别为36.2%和40.2%,偶尔留意品牌的占22.0%,无所谓的占1.6%。

2.3.2婴幼儿辅食品牌的了解程度

关于对自己喜欢的婴幼儿辅食品牌是否了解,回答非常熟悉、详细研究过并关注该品牌最新信息的占46.4%,清楚但不会深入研究的占26.4%,略知一二的占19.5%,完全不知道的占7.7%。

2.3.3获得婴幼儿辅食品牌的信息渠道

在看护人获得婴幼儿辅食品牌的信息渠道方面,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户外、网站等各类新闻报道的占71.4%,通过母婴店、商场母婴专柜的占63.3%,妇幼保健所、儿童医院医生占47.4%,通过亲属、同事、朋友介绍的占37.7%,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户外、网站等各类广告的占33.4%。传统广告仍是看护人选购婴幼儿辅食的主要渠道,有少数看护人不知道如何为婴幼儿选择辅食。

进一步分析看护人信赖并选择品牌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品质过硬(75.3%),与产品销量领先也有关(72.1%);其次是看护人的好口碑(65.9%)、没有负面报道(54.4%)、品牌历史悠久(52.1%)、售后服务周到(51.3%)和产品有很好的性价比(43.1%)。

2.3.4对新品/品牌/不知名品牌婴幼儿辅食的接受度

看护人对信赖的婴幼儿辅食品牌推出新产品(新品类)的接受程度,调查的看护人中回答“因为信赖该品牌,会尝试”的占75.6%,“不确定、免费或低价提供时愿意尝试”的占13.3%,“朋友强力推荐才会尝试”的占8.2,有2.3%的“基本拒绝接受信赖的婴幼儿辅食品牌推出的新品”。

看护人对婴幼儿辅食市场上的新品牌或不知名品牌的接受程度,朋友强力推荐才会尝试的占31.2%,基本拒绝的占29.6%,不确定、免费或低价才愿意尝试的占25.9%,敢于尝试的仅占13.4%。

2.3.5辅食进口品牌和国产品牌的区别

对于进口品牌和国产品牌的婴幼儿辅食主要区别的认知方面,认为价格不同的占多数,为72.8%,其次是产品质量不同,占54.2%;售后服务不同占32.8%;生产工艺水平不同占10.2%,没有什么区别占4.4%。

2.3.6损害婴幼儿辅食品牌的最大因素

关于影响婴幼儿辅食品牌(负面)的最大因素是什么,主要认为是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占83.0%。

2.4看护人购买婴幼儿辅食的行为

2.4.1婴幼儿辅食的来源

自己制作和购买市售成品的比例相当,占43.6%;大多数是自己动手家庭制作辅食,占20.9%;完全是自己家庭动手制作辅食的占17.6%;大多数辅食是购买成品的占12.8%;完全购买市售辅食的仅占5.1%。

添加较多的是婴幼儿面条,占71.3%,蛋黄、全蛋占71.2%,婴幼儿米粉、米糊占70.2%;其次为肉泥、蔬菜泥,占66.9%,肉酥/肉松占57.3%,婴幼儿饼干占50.8%;酸奶占32.8%,普通面条占21.2%,泡芙占13.3%,自制米粉、米糊占12.2%。

2.4.2看护人选购婴幼儿辅食时的关注点

看护人选购婴幼儿辅食时关注营养和安全的占比最多,分别为90.4%、86.3%,其次是婴幼儿的喜欢程度,占71.9%;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占50.1%、产品口味占43.4%、口碑介绍占39.7%,产品知名度占32.6%、产品价格占31.0%。

2.4.3购买时对进口品牌或国产品牌辅食的倾向性

有较多的看护人选择国产品牌,占57.0%,选择进口品牌的占19.3%,这可能与有相当部分进口品牌的产品已经本土化生产有关;无所谓的占23.7%。

2.4.4看护人的心理价位

看护人认为婴幼儿辅食单品的适中价格在20~40元的占53.7%,40~60元的占31.6%,10~20元的占10.4%和60元以上占4.3%。

2.4.5购买辅食种类的选择

看护人只购买单一品牌的辅食,不更换的占32.6%;不定期更换,但一次只购买一个品牌的占38.1%;多个品牌产品混着吃的占29.3%。

2.4.6导致更换婴幼儿辅食品牌的原因

看护人更换婴幼儿辅食品牌的主要原因包括引起婴幼儿不适(79.6%)、婴幼儿不爱吃(76.0%)和婴幼儿难消化(67.2%),其他原因还有收到货时产品有瑕疵(41.6%)和其他品牌有优惠(25.3%)。

2.4.7是否注意婴幼儿辅食和普通食品的区别

在购买婴幼儿辅食时,有较高比例的看护人注意婴幼儿辅食和普通食品的区别(87.4%),而不注意的和未关注的比例较低,分别为5.2%和7.4%。

2.4.8对婴幼儿辅食国家标准的知晓度

非常了解婴幼儿辅食国家标准的比例非常低,占2.0%,不了解的占19.2%,了解一些的占52.5%,基本了解的占26.3%。

2.5婴幼儿辅食商业渠道分析

2.5.1给婴幼儿购买辅食的渠道

较多的看护人通过母婴店(72.4%)和线上官方渠道(57.6%)购买婴幼儿辅食,其次是商场超市(43.7%)、微商(42.4%)和电商平台(包括跨境电商)(33.9%),以及海淘、代购(17.5%)。

2.5.2吸引购买婴幼儿辅食的举措

促使看护人购买婴幼儿辅食的举措顺序包括品种齐全(79.9%)、购物方便(如送货上门)(63.8%)、价格适中(63.4%)、服务态度好(57.6%)和环境良好(45.6%)。

2.5.3习惯通过固定渠道购买婴幼儿辅食

约2/3的看护人通过固定渠道购买婴幼儿辅食(64.2%),无所谓的占21.6%,不通过固定渠道购买婴幼儿辅食的占14.2%。

2.5.4优先选择传统商业渠道购买婴幼儿食品

通过传统商业渠道购买的婴幼儿食品是生鲜食品(67.4%),婴幼儿零食(溶豆、奶豆、饼干、酸奶)(49.3%),米粉、米糊(43.7%)和面条(42.9%),肉松(39.7%)。

2.5.5优先选择电子商务渠道购买婴幼儿食品

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购买的婴幼儿食品包括婴幼儿零食(溶豆、奶豆、饼干、酸奶)(73.6%),米粉、米糊(58.3%),肉松(57.8%),面条(53.7%),而生鲜食品较低(18.4%)。

2.5.6特殊时期对选购婴幼儿辅食渠道的影响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看护人从线下实体店购买全部转移到线上网购的占17.4%,一部分婴幼儿辅食转移到线上网购的占38.2%;而没影响、依然坚持在线下实体店购买的占14.1%,没影响、过去一直在线上网购的占30.3%。

2.5.7特殊情况下愿意电子商务渠道购买婴幼儿辅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愿意尝试电子商务渠道(如网购或海淘)购买婴幼儿辅食的比例为70.4%,不愿意和无所谓的分别占13.7%、15.9%;而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购买婴幼儿辅食时,看护人更在意客户评价(83.7%)和产品品牌(72.9%),而产品价格(42.8%)和宣传讲解(37.4%)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看护人的选择。

3讨论

通过对8 934份6~36月龄婴幼儿看护人关于辅食添加的消费及市场认知度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了看护人对婴幼儿辅食科学的认知度、婴幼儿辅食品牌认知度、看护人给婴幼儿购买辅食的行为、购买婴幼儿辅食的商业渠道等问题,为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指导婴幼儿辅食添和辅食消费市场提供参考依据。

3.1看护人对婴幼儿辅食科学的认知度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应自婴儿6月龄开始,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9]。本次调查的大部分儿童看护人在婴儿4~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89.0%),认识到初次给孩子添加辅食应选择强化铁米粉(87.3%),绝大多数看护人选择制作辅食时不添加任何调味品(92.1%),但是仍有少数看护人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存在添加辅食过早或过迟、辅食制作经验不足或使用少量食糖和调味品(盐、酱油),也有的存在辅食添加顺序或种类不合理的问题[6,8,10]。因为婴幼儿的咀嚼能力和味觉尚处于发育成熟过程中,而且胃容量有限,每天提供一定量的零食对于婴幼儿是有益的,本次调查中观察到有些食物不适合作为婴幼儿的零食,如冷饮、高盐坚果、油炸食品等。

尽管看护人获得育儿营养知识的途径较多,但是主要来源是通过网络系统,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手机客户端等(88.2%),而通过妇幼保健系统、儿科医生相对较低(66.8%)。因此,需要开展关于婴幼儿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喂养的看护人知识教育[11],强调为了使婴儿能对天然食物有正确的感知,制作辅食时不使用调味品和少添加食糖,同时也需要关注并采取行动在中国农村地区开发和推广价格合理、可接受和可及的强化辅食[12]。

3.2看护人对婴幼儿辅食品牌的认知度

尽管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婴幼儿辅食必需执行和符合我国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3],然而,由于配方、配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反映在产品的质地、感官特征和喂养儿的接受度(依从性)不同,现阶段我国的婴幼儿辅食市场展现百花争艳,国际品牌仍拥有绝对优势,尤其是高端产品品牌[5,13]。看护人在购买辅食产品时,除了不同程度关注和了解产品的品牌(非常熟悉占46.4%),更换婴幼儿辅食产品的主要原因与喂养儿的依从性和适应性有关,如引起婴幼儿不适(79.6%)、婴幼儿不爱吃(76.0%)和婴幼儿难消化(67.2%),其他还有收到货时产品有瑕疵(41.6%)和其他品牌有优惠(25.3%)。因此在婴幼儿辅食产品研发方面除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充足,应特别关注上述几个问题。

3.3看护人购买婴幼儿辅食的行为

收入一直是影响我国工业化生产婴幼儿辅食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厂商对农村市场开发的动力。目前市场上婴幼儿辅食产品定位主要是针对大中城市,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普通看护人(低收入家庭)及大多数农村居民的购买力,而市售的婴幼儿辅食专门针对农村婴幼儿定位的辅食很少[13-14]。本次调查的儿童辅食看护人购买市售成品的比例有所提高(43.6%),与自己制作辅食的比例相当;看护人认为目前市售婴幼儿辅食单品价格适中的为53.7%(20~40元),说明即使是城市看护人仍有部分难以承受。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基本上消费不起当前市场上进口品牌婴幼儿辅食,而贫苦地区的农村家庭甚至连目前市售价格较低的国产婴幼儿辅食也无力承受。收入水平是目前农村婴幼儿辅食市场中生产经营厂商开发决策和看护人消费选择的制约因素[14]。

目前我国婴幼儿看护人和负责日常膳食的购买/安排的主要是父母(80.1%和86.4%)。看护人喂养知识缺乏、家庭经济困难、婴幼儿喂养困难、饮食习俗等是影响购买婴幼儿辅食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加强看护人关于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与指导,普及及时合理导入辅食喂养的科学知识与技巧,以及过早过迟添加辅食可能产生的长期不良影响[13]。

3.4看护人购买辅食商业渠道分析

冷文辉等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的婴幼儿辅食消费选择多数家庭更习惯于自己动手给婴幼儿制作一些辅食,而对市售商品化的婴幼儿辅食的偏好程度比较低。虽然这样的消费模式可相对降低消费成本,但是家庭自制传统辅食在种类和食材选择、加工、制作等方面,多由儿童看护人根据自己的习惯与感觉判断,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通常营养价值低,如蛋白质含量低、能量密度低、体积大,谷物是大多数传统辅食的主要原料。采用这样的辅食喂养容易导致喂养儿出现消化功能紊乱、腹泻、挑食偏食、微量营养素缺乏等问题[14-16]。

看护人购买辅食渠道方面,由于线下渠道进货来源较明确,可使看护人能直观感受产品,通常还可能有专业人士提供咨询服务,故线下渠道长期成为婴幼儿辅食销售主渠道。然而,由于受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影响,使越来越多看护人开始选择正规的电商渠道购买婴幼儿辅食。看护人本次调查显示,疫情之前多数看护人习惯通过固定渠道购买婴幼儿辅食(64.2%),疫情期间半数以上看护人辅食的购买从线下实体店全部(17.4%)或部分(38.2%)转移到线上网购;有较多看护人(70.4%)愿意尝试电子商务渠道购买婴幼儿辅食,其中客户评价(83.7%)和产品品牌(72.9%)是影响其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购买婴幼儿辅食的主要原因。

[致谢:中国婴幼儿辅食产业发展报告—2020编写组企业成员: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亨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阳光麦田贸易(深圳)有限公司(小皮),湖南英氏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扬州方广食品有限公司,喜宝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沈阳爱优喂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人之初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元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专委会成员企业等。]

猜你喜欢
看护人辅食月龄
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看护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婴幼儿看护人构成特征及对儿童健康知识需求分析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宝宝添加辅食出现呕吐还能继续吗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我愿做手艺的看护人
分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