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1-03-05 14:17刘鸿展周国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土规划空间规划国土

刘鸿展,周国华,b,王 鹏,沈 旺

(湖南师范大学 a.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b.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 长沙 410081)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一定区域内国土空间的开发和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是随着“多规合一”的开展而提出来的,并于2019年在《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对其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指出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在此之前,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整治作出全面安排与总体布局的为国土规划。因此,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可追溯到国土规划时期[1]。1981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对我国国土整治做出了“国家建委要同国家农委配合,搞好我国国土整治”的重要决策,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国土整治和国土规划问题[2]。1990年,原国家计委组织编写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草案)》,虽然该草案最终并未实施,但其中的很多思想与对策对后来的国土开发利用及国土空间格局的形成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3]。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土规划的职能由原国家计委调整到了原国土资源部。2014年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多规合一”的试点工作。2018年,中共中央对具有规划编制职能的相关部委进行了职能整合,确认了自然资源部的改革目标[4]。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应将原有的各类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至此国土规划被赋予新的含义,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对国土空间规划分析的文献数量逐渐增多,但大多都是对各类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等内容进行分析,相关综述类文章也主要是通过文献阅读法就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历程、具体领域内有关规划的演进等单一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基于文献计量学系统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研究热点等方面的文章较少。本文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近40年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分阶段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概况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总结国土空间规划目前取得的研究进展和主要问题,探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的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年限设置为1981—2020年(2020年文献数据截至2020.2.28),检索条件以“主题=”‘国土空间规划’或含‘国土规划’进行高级准确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去重,剔除无作者文献、期刊会议征稿、书评及其他不相关条目等无效数据后,共得文献1 899篇,检索日期为2020年3月3日。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知识图谱是指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分析、科学计量和图形绘制等一系列处理过程,以可视化方式展现某个学科领域知识的方法[5]。其主要优势是可以将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表达,帮助研究者快速把握相关领域研究的核心特征,为其提供研究思路[6]。但是该软件对于CNKI文献只可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分析,无法提供更深入的文献细节分析,因此,还需要运用传统文献梳理等方法对研究领域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本文通过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方法,对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作者、机构及关键词共现分析,同时结合对各阶段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深入阅读,分析总结了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发展前沿。

2 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特征分析

2.1 文献产出时间分析

文献数量的变化情况是衡量该领域研究进展的重要指标,根据1981—2020年各年份文献量的分布情况绘制文献分布曲线(图1)。从图1可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可分为4个阶段,即1981—1990年的起步阶段:1981年我国首次提出国土规划问题,并在随后几年里,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国土规划工作,相关文献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年均发文23篇,最多年(1989年)发文51篇。1991—1998年的停滞阶段: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缺少足够的理论准备,再加上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长期计划经济的弊端,配套法律无法保障和实施。在这阶段战略性很强的国土(区域)规划工作没有真正的展开[7],这一阶段文献量较上一阶段有所下降,年均发文19篇,最多年(1992年)发文25篇。1999—2014年的恢复发展阶段: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构建原国土资源部后,我国新一轮的国土规划工作在天津、深圳等地逐渐开展,同时,国务院在2010年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在这一阶段,文献量逐步上升,年均发文42篇,最多年(2014年)发文72篇。2015—现在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2015年各省市开始开展“多规合一”的试点工作,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热度逐渐升温,并在2018年我国国家机构改革成立自然资源部以后文献数量骤增,年均发文141篇,最多年(2019年)发文444篇。

图1 1981—2020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文献时间分布Fig. 1 Time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o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research from 1981 to 2020

2.2 发文作者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作者进行分析得到了作者合作图谱(图2)。图谱中共有节点251个,连线156条,网络密度为0.005,其中节点大小表示作者的发文量,线条粗细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学者之间合作紧密,但整体合作较少,大部分学者间的研究较为分散。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是蔡玉梅和樊杰,分别出现25次和13次,其次是林坚、张丽君、黄征学,均出现7次以上,通过对发文频次最高的前5位作者节点中的文献进行比对,整理出作者最高被引文献分布表(如表1所示)。

随着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加强,学者之间联系逐渐密切,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主要有3个合作密切的科研团队。它们分别是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蔡玉梅、贾克敬、祁帆、张晓玲等组成的学术团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樊杰、陈东、周侃等组成的学术团队以及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喻锋、张丽君、马永欢等组成的学术团队。

2.3 发文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机构的科研能力,通过对各机构发文量的统计分析可以有效衡量研究机构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成效。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得到了发文机构合作图谱(图3)。图谱中共有节点145个,连线74条,网络密度为0.007 1(图3),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48篇)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47篇),其次是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40篇)、国

图2 1981—2020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发文作者图谱Fig. 2 Atlas for the author of the study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from 1981 to 2020

表1 作者最高被引文献分布表

图3 1981—2020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发文机构图谱 Fig. 3 Atlas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research and publishing organization from 1981 to 2020

土资源部信息中心(30篇)等。根据CiteSpace对机构分析得到的数据显示科研机构发文量为467篇,占总量的69%,高等院校发文量为209篇,占总量的31%,国土空间规划目前的研究团体主要是以科研机构为主,高等院校相对偏少。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其他机构联系较为密切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都是位于同一地区,各机构主要是在同地域内开展合作,跨地区间合作较少,跨地区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2.4 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提炼出来的重要部分,可以反映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笔者通过对4个阶段研究文献分别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概括了各个阶段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各阶段研究热点关键词前5位如表2所示。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不同关键词间存在共现关系,连线粗细表示其共生强度。

表2 国土空间规划各阶段研究热点关键词

图4 1981—1990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关键词图谱 Fig. 4 Keywords map of the study o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from 1981 to 1990

2.4.1 1981—1990年的起步阶段 从1981—1990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图4)可以看出,关键词共现频率最高的是“国土规划”和“环境规划”,共出现176和171次,其次为“国土开发整治”“综合经济”“国民经济”等。这个阶段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国土整治:在我国,国土规划是伴随开展国土整治问题提出来的[8],国土规划是国土整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必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查,并制定相应的治理计划[9]。第二部分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我国到20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这个阶段国土规划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等方面进行,探讨如何以国土规划为骨架带动其他领域发展[10]。此外,康洪学、方磊等学者对国土规划的概念、性质、编制程序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等方面也进行了分析,一系列总结国土规划理论方法的文章出现,为后续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图5 1991—1998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关键词图谱 Fig. 5 Keywords map of the study o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from 1991 to 1998

2.4.2 1991—1998年的停滞阶段 从1991—1998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5)可以看出,关键词共现频率最高的依旧是“国土规划”和“环境规划”,共出现69和53次,其次为“国土资源”“国土开发整治”“国土开发”等。这一阶段的节点和连线数量较上一阶段有所减少,因为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土规划进入低谷阶段,国土规划的研究也相应减少。“环境规划”和“国土开发整治”仍为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11]。在这一阶段,“市场经济”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李建红等学者就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的国土规划改革进行分析,建议未来的国土规划应实现计划型向引导型的转变[12]。同时,樊杰、李王鸣、魏后凯等学者还从国土规划的可操作性[7]、国土规划编制方法[13,14]、国外经验借鉴[15]等方面对国土规划展开了研究。

2.4.3 1999—2014年的恢复发展阶段 从1999—2014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6)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节点数量和连线数较上一阶段而言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表明在这个阶段中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关键词共现频率最高的是“国土规划”和“环境规划”,共出现210和110次,其次为“国土资源”“规划”“国土资源部”等。“空间规划体系”“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资源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第一次出现在知识图谱中,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研究内容在此阶段得到极大地丰富。由于之前的国土规划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区域规划某一级层面,王静、王向东等学者对空间规划体系展开了研究[16,17]。“十一五”规划初期“主体功能区”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贾若祥、刘新卫等就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重点、内涵及与国土规划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18,19]。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国土规划的理论、技术和相关法律等展开一系列的研究[20,21]。由于日本国土规划制定较早,到目前已形成完善的框架体系,对于日本国土规划经验的借鉴和分析也成为这一研究阶段的热点话题[22]。

2.4.4 2015—现在的快速发展阶段 从2015—2020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图7)可以看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规划”取代之前的“国土规划”“环境规划”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在图谱中共出现249和117次,其次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空间规划体系”等。在这一阶段里,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新时期注重国土开发强度管制、控制线落地、统筹各类规划的一次革新,相关研究的文献量达到近40年的顶峰。随着“多规合一”概念的提出,严金明、刘彦随等学者就“多规合一”的基本理念、技术方法、实施框架等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23-25]。在“多规合一”的改革背景下,规划体系的构建及规划的治理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谢英挺、叶裕民等学者从空间规划体系、规划协调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6-28]。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中明确了空间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开展“双评价”及划定“三区三线”。学者们从梳理“三区三线”之间的关系、划分“三区三线”、“双评价”结果与“三区三线”划定如何科学对接等角度对其展开了探索[29,30]。目前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时期,部分学者也对此提出了新时代下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路径和策略[31]。此外,随着十九大报告中“智慧社会”概念的提出,国内学者对如何将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应用于空间规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土资源信息化也成为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32,33]。

图6 1999—2014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关键词图谱Fig. 6 Keywords map of the study o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from 1999 to 2014

图7 2015—2020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关键词图谱Fig. 7 Keywords map of the study o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from 2015 to 2020

3 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内涵

CiteSpace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展现了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但更具体的研究内容还需结合对文献的进一步阅读梳理。笔者通过对各阶段关键词共现图谱中高频关键词里包含的文献进行提取阅读分析,将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与方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与监管研究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3.1 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国土空间治理的科学基础。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初期主要是以促进落后地区发展为目的,通过减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故初期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主要为“梯度转移理论”“点轴开发理论”“倒U型理论”等[34],随着国土工作的不断开展,学者们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认知更加系统全面,提出规划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地关系理论”“区域科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等相继被提出[35],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理论逐渐丰富。进入21世纪,有学者提出应当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规划理论体系,并针对国情展开研究分析,提出了“国土资源安全理论”“城乡融合理论”“现代地域功能理论”等[36,37],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逐渐完善。近年来,我国实行了“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有学者在改革背景下提出了“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等[28]。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应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试点地区实践经验总结,进一步提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规划理论,同时可以结合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性不断更新完善相关理论[38]。

3.2 国土空间规划内容研究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内容是伴随国土整治问题提出来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经历了由国土规划、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演变。研究初期,国土规划被视为国土整治的中心环节,研究内容大多是关于经济建设战略布局或地区生产的总体布局等方面,国土规划的研究地域层次主要包括全国的总体规划纲要、跨省区的区域规划、省,市,自治区的总体规划、省内的地区规划4个层面[8,39]。随着规划的发展,学者们认为规划应该落到实处,从宏观上合理安排用地并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入到国土规划中来,通过编制小流域规划、转型规划等将国土规划加以具体化,规划的侧重点也应该由产业发展布局的规划转向空间适宜性研究和公益事业研究[40,41]。21世纪,我国区域发展和开发面临产业结构重新形成、人口和城市化迅速发展、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学者们认为国土规划应从广义上来认识资源、评价资源和规划资源,建议将资源环境自然分区作为规划的编制单元,从国家层面出发确定区域国土资源开发格局,各级行政区国土规划的编制应在此格局的指导下进行。国土综合分区的研究主要从专题性区划和综合性区划两方面展开[42-44]。随着空间规划种类的增多,不同规划主体、内容等的差异导致了各类规划标准不一,规划难以实施等问题。学者们认为应当编制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上位国土空间规划来进行有效的统筹协调,提出了“三主三分”的“多规合一”框架体系,从博弈的角度对规划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推进编制规划的“一张蓝图”[24,25,45]。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重点主要为“三区三线”的划定、双评价结果与三区三线划定的衔接等,同时应加强总体空间布局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中产业空间配置、基础设施与公众服务设施、人口和城乡布局等研究,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1]。

3.3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研究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变革和发展,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针对宏观层面规划定位不清,不同类型规划之间关系不明确不协调等问题,学者们对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向东提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改革的重点要放在统筹性空间规划的建立和空间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上面[17]。杨荫凯提出按“三层多级”目标构建空间规划体系[46]。马永欢和严金明建议构建以国土规划或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并保留现有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等的“1+X”空间规划体系[24,29]。许景权提出了垂直型空间规划体系[47]。周小平运用协同治理的思想提出以县级为协同单元,构建“多规合一”的“标准协同—部门协作—措施保障”空间规划体系[48]。郝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宏观政策性/指导性规划—中观衔接性规划—微观实施性规划”的空间规划体系[23]。林坚提出新时代空间规划体系的前提是明确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3个方面,并设想构建“三基一水两条线,两界一区五张网”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边界体系以及“一总四专、五级三类”的空间规划体系[49]。王开泳在规划部门整合的背景下,从国家、省域、市县等层面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建思路,提出构建五级四类、上下衔接、分级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50]。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框架已经明晰,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内部关系的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机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各专项规划与空间规划的衔接等方面。

3.4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与方法研究

通过将技术方法运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中可以不断地提高规划的综合性和战略性,进一步完善规划内容。20世纪末,随着学者们对国土空间规划的逐步了解,一部分学者开始对规划的制定技术和方法展开研究,李王鸣将ZOPP(目标导向的项目规划)方法引入到国土规划的编制环节中,明确了国土规划的管理目标,推动规划的编制[13]。隋玉柱提出过往国土规划的规划对象大多是省、县域系统,没有突出规划区内城市的经济中枢作用,从而对城乡融合系统的SD动态国土规划进行研究,促进规划内部间的协调[14]。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国土空间综合分区,马世发对此提出了国土空间标准地域划分(NUTSP)体系[51]。随着“多规合一”的提出,孙爱博在分析空间规划里冲突根源的基础上建立国土空间权衡决策模型,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国土空间冲突的协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52]。王亚飞和魏旭红基于“双评价”下的三区三线展开研究,提出了结合“双评价”结果的地域功能优化分区研究路径[30,53]。随着信息社会发展加快,学者们对如何将大数据运用到规划编制中也进行了研究。李德仁提出了数字省市的概念[54]。周世烨、毛汉英提出将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国土资源的规划和动态监测当中,建立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国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20,21]。缪谨励基于国土规划中数据的多样性提出了GML的国土规划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模型,实现了MapGIS数据、ArcGIS数据向GML数据的转换和分析[55]。同时,郑志宏、韩青等学者对如何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构建进行了研究[33,56]。甄峰提出了EPTI智慧规划总体框架,从规划编制和实施评估两个方面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智慧化[32]。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为制定规划多源数据标准、构建统一的规划管理数据库以及运用大数据构建规划基础信息和管理信息平台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的将大数据运用到规划的编制中去,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3.5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与监管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与监管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分为空间治理体系研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编制研究两个方面。在空间治理体系研究方面,樊杰认为利用不同层次、不同空间尺度的空间规划纵深落实功能区,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有效发挥空间治理体系的关键举措[57]。黄征学提出建立以“三区”空间管控为一级、以“三区三线”6类分区管控为二级、以土地用途管控为三级的管控体系[58]。蒋洪强提议以县(市、区)空间为载体,建立一套包含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一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59]。叶裕民、郐艳丽、赵坤、黄玫等学者分别基于整体性机制、“横—纵”双重视角、人类行为视角、规划权博弈理论对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框架的制定和实施监督体系构建等内容进行了分析[26,60,61]。在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方面,王操、张彤华、李林林等学者对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逻辑路径和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目前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研究主要为国土空间规划法律缺陷、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理念、国土空间规划立法体系3个方面[62-64]。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与监管研究重点主要为厘清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类空间规划之间的冲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土空间分级分类管控体系的研究。同时应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研究,对国土空间规划法如何与现有法律衔接,如何服务于现有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建立以人民为中心,公众参与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空间、高水平治理的现代国土空间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等问题展开探讨[62]。

4 展望

通过本文分析,笔者认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应当提高学者之间的合作度,加强各机构、各高校院系之间的合作。主要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系统分析:(1)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内在关系及传导机制优化研究,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2)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中“双评价”与“三区三线”的划定研究,缕清3条控制线之间及与三大空间之间的关系。(3)开展国土空间冲突形成机制、影响效应及调控路径研究,调节空间冲突,提高空间利用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开展国土空间韧性及国土空间安全建设有关研究,提升空间利用质量,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5)对如何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数据库、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多源数据标准等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方法进行探讨,运用大数据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和信息管理平台。(6)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法律研究,对国土空间规划法与现有法律衔接,建立以人民为中心,公众参与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空间、高水平治理的现代国土空间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等问题展开探讨。

猜你喜欢
国土规划空间规划国土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国土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基于共生视角的区域空间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