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功能性端侧吻合术与传统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术在尿毒症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1-03-07 03:37刘文豪王裕辉吴想平赵志涛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吻合术血流量桡动脉

刘文豪,王裕辉,吴想平,赵志涛,杨 博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手足外科,整形外科,广东佛山 528318)

尿毒症是一种功能丧失症状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患者最终结局是丧失肾功能[1]。尿毒症患者肾脏器官病变,体内水分、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除体位,在体内大量蓄积,会进一步加重患者肾衰竭情况[2]。血液透析是当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保证血液透析的关键是保证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通畅率[3]。血管通路、吻合术不仅会影响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还会影响治疗费用,吻合术选择不当,会降低透析效果,加重患者精神、心理压力[4]。基于此,本研究选定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6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6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31 例)。实验组:女性10 例、男性21 例;年龄在32~70 岁,平均(51.25±3.85)岁;BMI(体质量指数)在20~27 kg/m2,平均(23.65±1.66)kg/m2。对照组:女性14 例、男性17 例;年龄在30~69 岁,平均(49.49 ± 3.18)岁;BMI 在21~27 kg/m2,平均(23.69±1.61)kg/m2。两组相比P >0.05,可比较。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项研究。

纳入标准:①肌酐清除率(Ccr)低于10 ml/min。②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醒。③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有关本项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活动性溃疡、营养不良、贫血者。③近期接受重大手术治疗者。④中途从本研究退出者。⑤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⑥合并肺结核等疾病者。⑦穿刺部位皮破损、感染者。⑧依从性、配合度较差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吻合前均进行“Allen试验”,确认无异常血供,采用超声对头静脉内瘘直径进行测量。对照组:结扎头静脉远心端,以斜形切口将静脉离断,桡动脉两端剥离后,阻断血流,将桡动脉纵行切开6~8 cm,在显微镜下以7~0 无损伤线缝合,连续锁边缝合已游离出的斜形头静脉端。实验组:结扎并横行离断头静脉远心端,在近端内侧壁纵向剪一扇形切口,长约6 mm,将桡动脉剥离出,阻断两端的血流,纵行将桡动脉切开6~8 mm。于显微镜下,采用7~0无损伤缝线连续锁边缝合已游离出的扇形头静脉端、桡动脉端,详见图1~4。

图1

图2

图3

图4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吻合口血流量、直径:吻合术后1 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吻合口血流量、直径。(2)吻合时间、吻合成功率:术后内瘘在4~6周成熟,并首次透析成功,血流量大于200 mL/min,即可判定为吻合成功[5]。(3)1年通畅率:随访1年,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内瘘通畅情况。(4)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吻合口狭窄、盗血综合征、迟发型血栓、通路感染发生率。(5)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包括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活力、情绪角色、疼痛、躯体角色、躯体健康,每项总分均为100分[6]。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检验数据运用SPSS 26.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配对/独立样本t检验为主,以“”表示。计数资料(吻合成功率、1 年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以χ2检验,以“[n/(%)]”表示,P <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吻合口血流量、直径、吻合时间对比结果

实验组吻合口血流量、直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吻合口血流量、直径、吻合时间对比结果()

表1 吻合口血流量、直径、吻合时间对比结果()

2.2 吻合成功率、1年通畅率对比结果

实验组吻合成功率(96.77 %)、1 年通畅率(87.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56.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吻合成功率、1年通畅率对比结果[n/(%)]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

术前两组SF-36 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1 年实验组SF-36 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见表4。

表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n/(%)]

表4 SF-36评分对比结果(,分)

表4 SF-36评分对比结果(,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尿毒症是多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具体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脂肪代谢紊乱等,同时伴有消化道出血、贫血、注意力不集中、乏力、恶心呕吐等,对患者生理、心理等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7-8]。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恶化,尿毒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肾源极度匮乏,故肾脏移植手术无法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开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9-10]。为降低尿毒症患者死亡率、延长生存期,血液透析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保证良好的通路及安全性意义重大[11-12]。

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是临床公认的标准内瘘,也是常用的血管通路,吻合方式是离断头静脉远端,近端吻合桡动脉远端,对于静脉口径相对较细的患者,以斜形切口将静脉离断,达到降低吻合难度的目的[13-14]。对于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透析期间极易出现吻合口血流量不足、直径狭窄等情况,内瘘失败率较高,效果不尽人意[15-16]。本研究示:实验组吻合口血流量、直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吻合成功率(96.77 %)、1 年通畅率(87.1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 %、56.06 %),P <0.05。表明动静脉功能性端侧吻合术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分析如下:动静脉功能性端侧吻合术于头静脉吻合口的头端做一纵行切口,形成一个扇形面,再吻合桡动脉,扩大了吻合口径,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即便是对于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可以改善吻合口血流量,取得理想的透析效果[17-18]。本研究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45 %)明显低于对照组(32.26%),实验组术后1 年SF-36 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P <0.05。表明实验组所采取内瘘技术应用价值更高。分析如下:传统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术不充分暴露前后壁,血管中暴露过多的缝线,操作时间较长,缝合难度较大,血管内膜极易受损;动静脉功能性端侧吻合很好的弥补了上述不足,连续外翻缝合扇形头动脉、游离桡动脉,降低了血管受损程度,提高了内瘘术安全性[19-20]。

4 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采纳动静脉功能性端侧吻合术,可有效增加吻合口血流量,提高成功率、通畅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将该吻合术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吻合术血流量桡动脉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抖腿是健康行为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
选择性痔及痔上黏膜缝扎切除吻合术治疗脱垂性非环状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