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四维路径探析

2021-03-08 09:03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支部党组织党员

张 海 宁

(山东大学 党委组织部,济南 250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始终面向“四个服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最鲜明底色。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大学生中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和团结广大青年学子的桥梁和纽带。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加强党支部建设,把支部建设成为团结广大师生共同奋斗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青年党员作为“关键少数”在学生群体中的引领作用,对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立足党情、国情、校情发生的深刻变化,笔者坚持政治视角和全局视野,聚焦提升组织力和突出政治功能的新要求、新定位,紧密结合上级党组织一系列部署要求,力求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梳理勾勒出系统框架、重点任务,明晰愿景,打造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坚强堡垒。

一、以“有规矩”为核心要义,加强大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是十九大报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从概念上来讲,“广义的组织力是指组织为实现目标和任务而将相关资源有效整合、配置的能力。”[1]通俗地说,就是能不能把大家吆喝起来、动员起来、整合起来,这是组织生命力的有力体现。对党支部而言,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形成合力,就必须从多方面增强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

(一)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抓好政治建设,党支部建设才能铸魂、扎根,同时也对支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建设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高校学生支部重点要做好“三个强化”。

第一,宣传党的主张,强化政治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把“金钥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通过“三会一课”等形式,及时、精准地把党和国家政策、学校重大事项等传递给党员学生,确保把上级部署要求转化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贯彻落实的实际行动。

第二,落实立德树人,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依托支部打造思政工作品牌,增进党员学生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青年学子坚定“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紧跟党的步伐,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团结服务学子,强化政治动员。坚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看家本领”,建立校院党员干部教师与学生交流联系平台,实施服务、帮扶、慰问等“暖心工程”,形成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常态化机制,做到组织、宣传、凝聚、服务有力。

(二)建立健全“规定动作”清单体系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把脉自身建设,高效运转、充满活力,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就是运用科学的整合、精简、统一、分解、组合、匹配等标准化原理和手段,将党建责任明晰化、党建工作规范化、党建考核精细化,是夯实党支部基础工作、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2]。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按照年级设置支部,一般随学生毕业自然撤销,支部工作缺乏稳定性和延续性。有的党支部还存在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三会一课”不经常、不规范、不严肃的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抓党建工作的路径方法,明晰支部党建的具体指标,立起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重点可理好“三个清单”。

第一,制定工作日志。党支部可基于日常工作和经验惯例,对年度工作进行逐项梳理和系统提炼,就重要任务的实施步骤作出规定和列表。比如年度学习计划、组织生活安排、发展党员程序、收缴党费记录、谈心谈话记录等,都一一明确任务书,细化路线图,规定时间表,对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一目了然。同时可通过党建网络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日志和即时提醒。

第二,明确建设标准。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对制定师生党支部建设标准、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作出明确部署。把上级政策要求和学校决策安排落实到支部建设全过程,细化为各项工作标准,即是党支部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党支部应以此为契机,坚持对标对表,加强过程管理,抓落实、补短板、强弱项,在对标提升、创新达标中,不断提升党建质量。

第三,明确考核指标。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日常与集中相结合的支部考核标准,为做好党建工作提供实实在在的“抓手”。支部应充分把握考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的作用,坚持以述职促履职、以考核促建设。

(三)织密全覆盖指导联系网格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的第七章对支部工作的领导和保障作出了具体规定,切实以党建主业意识的提高和主体责任的压紧,推动基层基础日益坚实。校院两级党委在加强支部建设的履责过程中,重点做好“两个覆盖”。

第一,领导指导全覆盖。校院党委每学期要专题研究学生党建工作,推动党委书记普遍建立学生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坚持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学生党支部制度,完善“双包双联”机制,党委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格局,确保每个支部都有人经常联系、及时指导。

第二,检查监督全覆盖。采取发放工作手册、编制文件模板等方式做实业务指导,完善党支部换届提醒督促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建设定期梳理排查机制,推动“一对一”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常态化、长效化。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开展专项巡察监督,坚持现场办公、分类指导、即时反馈。把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纳入校院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制度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夯实工作责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二、以“富活力”为基本要求,深化大学生党支部内涵式发展

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四种能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激活组织、增强活力、提升“四力”,才能使支部党建更加有效、党员学生更加有为,不断凝聚组织力量,团结广大师生。支部可从参与“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提高党的组织生活会质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切入和突破,多维度、立体化丰富支部建设内涵,真正把党建实效转化为办学治校的强大效能和育人育才的最大优势。

(一)积极培育建设样板党支部

2018年以来,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先后部署“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党建“双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等一系列关键性、创新性、突破性任务,掀起质量攻坚、争创先进的热潮,也为以评促建、提升质量提供了有利契机。

第一,丰富内涵和凝练特色。支部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采取专题调研、观摩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既积极探索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党建工作理念和党建工作方法,又固化拓展成熟机制、有效办法和典型经验,进一步总结、凝练、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机制办法、典型案例和特色品牌,为支部党建工作注入活力。

第二,探索学生支部“党建导师制”。聘请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党员教授或副教授担任支部“党建导师”,把他们的学术影响和政治影响有机结合起来,指导支部开展活动,发挥“头雁效应”。

第三,建设标准化党员活动室。用好用足在政策、经费、资源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建设“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个标准”党员活动室,推动工作手段和方法实物化,增强党员归属感和支部凝聚力、向心力。

(二)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

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组织生活主要包括“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这些都是党支部建设的基石、党员锤炼党性的载体,必须认真规范并体现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第一,内容上“搞结合”。通过编发学习材料、“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指南等,帮助支部明确主题和内容,确保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锻炼,做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校事业发展相结合、与支部建设实际相结合、与党员群体需求相结合,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第二,形式上“敞开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主题党日制度是新形势下对党史上的“党日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等制度的延续和创新[3]。要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的框架下大胆设计,通过交流走访、演讲研讨、比赛竞赛等活动提升学习效果,让红色基地、警示教育、扶贫现场、田间地头也能成为主题党日的主战场。

(三)寓思政于支部工作各方面

中组部和教育部明确提出支部建在班上,就像人民军队“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职责和方法一样。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作为思想核心就明确了团结学生的责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就明确了阵地[4]。支部要牢牢把握为党育人的立场和为国育贤的初心,每一名党务工作者都要善于运用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细致入微的支部工作为桥梁和载体,做好两个“融合”:把思想价值引领有机融入论文选题、科研立项、教学改革等工作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贯穿师生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过程,真正让党支部在思政工作中“唱大戏”,形成有学科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激活支部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

三、以“善创新”为重要抓手,探索大学生党支部“党建+”模式

创新驱动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支部建设破题的关键一招。“党建+”工作模式是以多种党建创新成果增强支部建设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支部可重点从党组织活动载体、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等角度予以探索尝试,有力激发党建工作新动能。

(一)“党建+项目”开展党组织活动

打造党建工作精品项目、特色品牌,是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实现支部工作增活力上台阶的孵化器。主题鲜明、创意新颖、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才能更好地融入学生学业、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继而激发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和党员参与组织生活和支部活动的热情。因此,可将项目化管理机制引入党组织活动,由支部设计活动主题申报立项,由上级党组织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党支部开展活动。通过立项工作,引导基层党支部把党建新要求新热点、育人新理念新任务转化体现为立项主题,既可开展理论课题研究,也能进行工作实践探索。比如紧密围绕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等中心任务开展支部活动,以及创新党组织共建和党员互动活动等工作机制,不仅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极大拓展了党员活动和服务范围,支部党建更加有效,师生党员更加有为。

(二)“党建+互联网”搭建党建云平台

年轻辅导员、青年学生是学生党支部的主体,同时也是“网络原著民”和智能手机用户的主力军。把党的活动阵地拓展到网络上,推动信息技术同党建、思政高度融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是推动党建富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必然选择。要整合网上资源,讲究传播艺术,注重表达方式,通过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党建微博、网上论坛等多种方式,多讲鲜活故事,多做交流互动,才能把我们要讲的道理、情理和现实、事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探索搭建云平台,充分体现资源共享、数据互通理念,将青年学子凝聚于党建平台上,从党建平台上汲取养分,激发出强大正能量。

(三)“党建+共建”广泛共享共赢

教师、朋辈、社区等不同角色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理应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等方面发挥“教学相长”的独特力量,实现党建优势互补、支部共建共进。

第一,与教师支部共建。教师是学校建设发展的“第一资源”,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以身示范”本身更是一本本活生生的“好教材”。要通过共建形式,丰富支部活动,拓展沟通平台,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比如,从思想政治学习延伸为专业指导、学术指导、就业指导,从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问题延展到谈治学、树楷模、塑品格的和谐互动,在密切和深化师生关系的同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党员意识教育和教风学风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二,与朋辈支部共建。积极培育选、树学生党员先进典型,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活动,组织支部成员参与朋辈学业帮扶、互助小组工作,发挥学生党员骨干在校风学风建设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核心骨干作用,引导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第三,参与社区共驻共建。扎实做好高校党支部联系社区党组织工作,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广泛开展各类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立足本职、奉献社会的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在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中增进对人民的感情、加强对社会的责任、坚定对国家的忠诚。

四、以“敢担当”为价值导向,健全大学生党支部融合型机制

党的建设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根本经验和重要规律[5]。从党的建设整体和全局看,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始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伟大工程为伟大事业提供保障,伟大事业为伟大工程注入动力。从高校党建实践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发力,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才能从形式到内容上得到深化,从深度到广度上得到拓展,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做好新时代学生党支部工作,既要反对把党建和学业对立起来,重学业轻党建,弱化虚化支部党建工作,也应避免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学业“两张皮”。应建立完善党建与教书育人统筹推进的“融合党建”路径,坚持支部党建与教学科研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推动党组织的作用发挥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以立德树人实际效果检验党支部建设成效。

(一)创新党组织设置

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基层党组织建得起、立得住,才能有作为。

第一,优化组织设置。横向上,本科生层面可坚持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研究生层面可指导依托班级、实验室、课题组等优化设置;纵向上,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重大项目组、学科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学生公寓和社团组织等;总体上,形成多元化的党支部结构体系,把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各个领域、各类群体,做到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建设就跟进到哪里。

第二,党建带团建。多举措推动学生党支部工作进学生会、进社团、进大型活动、进网络、进学生公寓,深入到学生中间,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强化党支部功能,切实以党建带校风院风、党建带学风教风。通过科学化设置党支部,有力推进党的建设重心下移,使学生支部成为教学科研一线的火车头、主心骨,教育、引导、凝聚学生攻坚克难,把守初心担使命真正落实在服务祖国建设的实践中,凝聚起青年一代的磅礴力量。

(二)探索建立“三个联系”

推动支部党建与学术学业深度融合,在严密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还要解决方法问题。党支部建设只有融入中心、服务中心、围绕中心,才能找准定位、把握方向、凸显价值。要选准结合点、切入点,通过有效的载体和形式,既把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又为教学、科研、育人提供组织保证和强大动力。重点是建立“三个联系”。

第一,与学科建设发展联系起来。围绕学科评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前瞻性、全局性的谋划开展与科研院所、高端企业等党组织的合作共建,通过党建活动引领和服务中心工作,凝聚、带动师生走在学术前沿,吸引、触发他们走近学科应用和服务地方。

第二,与学院重点任务联系起来。让党员干部和师生以组织生活和支部活动为平台和载体,积极参与本单位重要事项讨论决策,带头抓好落实。

第三,与学生诉求和困难联系起来。搭建政治学习、学术交流、生活服务、心理辅导等网上网下服务载体,打造“师生之家”,学生信任组织,遇到困难就愿意通过组织解决。

(三)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台

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党员特点,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开展科研攻关先锋号、党员责任区、示范窗口创建等活动,引导青年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努力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学习生活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特别是要在事关学校发展大局和师生根本利益的关键时刻,冲得出来、豁得出去,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特别是要在新时代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大事业,推动引导支部和党员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努力成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六有大学生”的表率。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也是最大优势。党的领导能不能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大优势,关键是党支部能不能发挥好基础性作用。要打造新时代有规矩、富活力、善创新、敢担当的“四有”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猜你喜欢
支部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清华党组织公开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