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路径分析

2021-03-17 22:09徐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思辨性文本小学生

徐萍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任务,辩证思考可让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教会人们利用这样的规律造福自己的生活,造福社会。语文教师必须要从学生接触最多的语文课本出发,教师要针对语文课程的特点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重新构建,让小学生不可一味地对理论知识和答案进行硬性记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生思辨性思维的有效培养,让新一代学生拥有科学辩证的思考方式。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中还有“差不多”精神与辩证思维针锋相对,一些低年龄的小学生在“差不多”精神的熏陶中会变得不再求真务实。让新一代学生拥有科学辩证的思考方式,就要从小学阶段就抓好辩证思维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辨能力 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28

辩证思考可以让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教会人们利用这样的规律造福自己的生活,造福社会。一般情况下,审辩式思维是指对既定的命题进行判断的一种方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引导人们在进行学习和接触各种事物的过程中,能以辩证的方式和观点来对自身、他人以及事物提出质疑,接受并采纳其中真实合理的部分内容,对事物的真实性和本质进行深入的探索,提高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教师要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重新构建,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让学生一味地对理论知识和答案进行硬性记忆。教师要把自己由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课程辅助者,把学生作为课堂主导者,与学生们一起开展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考宽度和深度。

一、深挖文本,鼓励文本再创造,开展多角度解读

课文文本和日常的阅读材料是小学生语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但是当今学生越来越喜欢把文本看作提高汉语字词量和表达技巧的材料,而忽视了文本背后的人文思想价值。教师在带领学生攻克了生字词、重难点句之后,还要着重让学生思考文本的内容、作者的思想以及文本背后的时代特征、历史發展,实现思维的拓展。传统语文教学认识上,大部分人认为语文学科不用学,只需要对其中考试要求的文言文、诗歌等进行背诵即可,认为语文不能够通过任何途径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往往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发展,导致不会对学习中所用到的知识与问题进行仔细深入的探究。然而,写作终究还是要归于写作,学生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增强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激发想象,辩证思考,养成二分法习惯

思辨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方式,但是小学生年龄尚小,恰恰缺少抽象思考能力。语文教师在授课中应当利用一些有趣的课文细节入手,从而使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会使学生“不务正业”,反而可帮助学生思考课文的局限性和开放性:文本会限制人的想象,但是同时也可成为一个新故事的起点。

小学生在思考事情的时候往往是线性的,很少能主动打破已有的印象进行辩证思考。教师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和事,要让学生在看到人的两面性的时候明白人的复杂性,在看到事情的两面性的时候明白得失、舍予中的万事互相效力的关系,这样就能使学生形成比较成熟的思辨思维。

三、提倡学生质疑,展开辩论探讨,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求知欲与好奇心非常旺盛,因此,在他们的眼里很多事物都是新鲜有趣的。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思辨性思维的有效培养,提倡并鼓励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进行大胆的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比如:在《乌鸦喝水》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质疑与不理解的部分。有的小学生就会提出:“乌鸦在水瓶中加入了大量的石子,让水上浮,乌鸦喝到了水。如果瓶子水非常少,把石子放入瓶子之后,由于石子之间存在空隙,水还能浮出来吗?乌鸦还能喝到水吗?”这样的问题就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应该对这样的提问:“这位同学思考问题的角度非常与众不同,思维也很活跃,大家能解答这个问题吗?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办法让乌鸦能喝到水呢?”这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手段,而且还是文化能在阅读过程中发掘和开拓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门艺术。所以,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建立。在高中语文考试试卷中,学生会面对议论文、现代文、诗歌等体裁的阅读,并且学生要根据题目提取其中的信息,这些都依赖于学生平时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写作与阅读本身就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提高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写作也需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在写作时,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创造的过程,但是写作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需要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和塑造自我的思维结构,了解不同体裁的不同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师还要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为学生设定出具有一定探讨意义的辩论题目,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举例说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学生能通过对我国近代历史事件的了解与认识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忱和社会责任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设定这样一个辩论题目:“从这篇课文的描述中可看到,中国近代历史是因为落后才挨打还是因为挨打才落后呢?”学生以小组形式针对这一辩论题目进行讨论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得出结论后再派出小组代表进行一辩、二辩、三辩等方式来进行小组间的辩论比赛,发展和锻炼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是培养小学生思辨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的探索意识,思考问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境教学,给予学生表达机会,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于中学生会较为落后,面对一段又一段的文章内容,他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对于堆砌起来的文字很难有深入的理解,这就使许多学生捉襟见肘,难以投入学习。学生的配合阅读也能强化文章内容的吸引力,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之中。其次,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征。阅读并不代表着一定要根据课本上已有的文字一字一句地阅读。举例来说,就是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于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甚至是续写。许多的文章并不会给定严密的结局,而是会留给读者较多的想象空间,此时教师则可借助此类文章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有着其独有的思维模式,可能不符合实际,但却体现了其个性化的特征。教师应当给予其个性化思维足够的重视,鼓励学生对读到的课文内容进行自己的解答,采取这种方式,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学习环节当中。

小学生对许多事物都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尽管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个人阅历,但在面对学习问题时,他们也有着其独特的解决方式。许多小学生难以突破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即便在进行阅读学习当中出现了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也羞于向教师提问,甚至是不敢向教师提问。以往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布置问题作业,学生寻找答案,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解答。而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要求能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明确自己在预习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上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在一些问题上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多角度思辨。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正处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要面临学习的压力,必须将自我的全部身心运用到学习中,在学生成绩之外更应该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良好思维能力的养成。在一些问题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多角度思辨。要充分发挥小学教学的启蒙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辩论探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其更好更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袁东升《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用写作》2017年第8期。

[2] 吴蕾《高考议论文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文教资料》2018年第3期。

[3] 董有志《小学语文课堂思辨性阅读的策略研究》,《教育参考》2017年第4期。

3514501289568

猜你喜欢
思辨性文本小学生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是小学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