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师STEM专业能力,打造教育教学新模式

2021-04-06 13:33冷建栋
教育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跨学科课题融合

冷建栋

一个国家的STEM综合能力对于国家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嫦娥五号登月”,还是“蛟龙号载人深潜”,都是我国STEM综合能力的体现。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STEM能力的关键时期,山东省胶州市第七中学以所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培养教师STEM教学专业能力研究”为依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对培养教师STEM教学专业能力进行了有益尝试。

强化培训,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课题研究必须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主要目的,成为学校开展工作的平台和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通过对教师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多梯度的培训,使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

发挥课题组成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作为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应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指导、帮助其他教师共同开展实践和研究。学校定期组织培训、召开研讨会,让教师及时交流研究进展,彼此间启发、学习,营造一种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用集体的智慧探究和解决课题实验中的问题。

明确课题研究的理念、原则、内容和形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基于“立足岗位、积淀底蕴、发展自我”的研究理念,学校确定了专注于教师发展的研究内容,包括:明确“STEM型教师”成长的内涵;明确教师STEM学习的具体目的;探索STEM学习的途径,提高教师STEM学习的兴趣和质量。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出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学校努力做到对时间、内容、场地、人员、奖惩措施的“五个落实”,还通过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与上级教育教学评选挂钩、与教师业务考核挂钩的“三挂钩制”,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深入研究。

倡导跨学科学习、跨学科任教,培养“一专多能”的STEM教师队伍。学校鼓励并支持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贯通,引导教师树立跨学科研究的意识,努力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为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坚持跨學科听课学习,每人每学期平均听课50余节。其中,有31位教师实现了跨学科教学,27位教师进入到更高阶段的STEM相关学科专业学习中。在提高教师STEM教学专业水平的同时,学校形成了教学相长的氛围,为提升教师STEM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信息化教学研究,优化STEM课堂教学。学校的STEM课堂教学实现了从“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网络化教学”的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变化。为深化在课题研究带动下的教学改革,学校结合“生本、愉悦、高效课堂”理念,把信息化教学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效果,形成STEM课堂教学的特色。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习环节的实效性,形成STEM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学校加强了常规管理,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顺利实施。基于课题,学校制定出课程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高效的课堂学习;针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培优补差、成绩考核、实验研究,提出了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制度,使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其次,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了STEM课堂教学。为形成STEM课堂教学特色,课题组积极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催化成果,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推进基于课题的课堂研究。

最后,学校立足学科融合教学,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学校坚持STEM导向和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基本思路,开展基于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对各学科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形成了一套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七中学)

责任编辑:曹霁

猜你喜欢
跨学科课题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刚柔并济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破次元
融椅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