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重难点及安全技术对策
——以郑州市某快速化道路工程为例

2021-04-10 19:54姚凯敏梁新焕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重难点号线盾构

姚凯敏,梁新焕,王 涛,赵 阳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1

1 工程概况

郑州市某辅道快速化道路工程隧道主线北起金水东路,南至商鼎路北,里程桩号范围为K10+848.86~K12+200.00,全长1351.14m,为双向八车道规模。该工程隧道分为敞开段和隧道段,敞开段位于金水东路以南107辅道上,长135.14m,隧道段入地后平面线位向东偏至圃田西路下方,依次下穿七里河北路下方3m污水管、七里河、七里河南路下立交,上跨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区间、人行过街通道。

2 工程重难点及安全技术对策

该工程施工重点、难点集中在地下隧道施工中的跨越安全上,主要有上跨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下穿七里河北路3m污水管、下穿七里河、基坑降水排水、深基坑施工安全监测等。

2.1 上跨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区间

(1)重难点分析。该工程在里程K12+088.400~K12+128.100范围上跨穿越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博学路站至郑州东站盾构区间,两者平面基本正交,该范围内隧道结构设计宽度约为36.4m,底板设计埋深约为8.55m,隧道底板与地铁盾构之间竖向最小净距为5.1m。在施工过程中要有效控制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区间结构设施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包括各种加载和卸载的最终位移量)不超过10mm,保证轨道交通1号线的正常运营。

(2)对策。①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基坑开挖方案进行开挖,把长约39.7m、宽约36.4m、深约8.55m的上跨基坑节点分为16个小基坑施工,分段支护;先施工盾构区间两侧基坑,后依次实施盾构区间正上方基坑结构,完成一段回填一段。②加强施工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随时预报,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基坑监测及轨道交通1号线监测自上跨节点施工围护加固阶段即行开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及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将其应用于安全风险管控。③应急预案:现场预备袋装铁砂,上跨节点两侧盾构隧道内预先停放重车,若基坑底板浇筑完毕后盾构构间隆起大于5mm,则底板上采用袋装铁砂压载,压载不超过25kPa,盾构隧道内采用重车压重。

2.2 下穿七里河北路3m污水管

(1)重难点分析。该工程在里程K11+272.73处下穿七里河北路下方既有3m直径污水干管,节段长度约2.5m。污水管为混凝土管,采用顶管法施工。管顶覆土厚度约6m,管底与规划辅道快速化道路地道净距约1m。施工期间需保证污水管排污功能不中断。

(2)对策。地下污水改线为重力式管道,此段采用明挖法施工。考虑避免施工期间停水,直接通过新建临时超越管道将污水由上游26号井超越至下游27号井。在形成临时超越管道后,对中间的管道进行永久改迁,不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工程施工风险较低。改迁方案具体如下:①新建超越井1~4和整个超越管线。②提前通知污水厂全力开泵,降低污水管中水位,然后改造现状上游26号顶管井和现状下游27号顶管井,凿开上部狭窄的井道,凿除现状井下部砖砌流槽。③超越井1和超越井4这2个井分别包在现状26号和27号顶管井北侧。在凌晨低峰流量时,污水厂全力开泵降低水位,施工单位请潜水员利用钢丝绳和定滑轮,在26号和27号现状井北侧下方割出3000mm×2500mm方孔。④原管道两头用气囊封堵,污水即通过北侧超越路由完成超越。⑤抽空中间管道污水,放坡开挖,进行中间管道L型永久路由施工(井3~井2~井1),永久施工时需要对沿途给水管和电力管进行局部迁改和保护。⑥完成永久施工L型路由后,关闭超越井1和4中的闸门,废除部分超越管道。⑦有限空间作业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2.3 下穿七里河

(1)重难点分析。该工程在里程K11+344.40~K11+435.25穿越现有七里河。穿越段河底宽度约50m,设计河底标高83.39m,现场踏勘期间现状水深约1m。河道无通航要求,汛期河水流量较大。

(2)对策。根据水文资料,七里河分二期施工,采用分期导流分期施工模式,汛期不施工河道段。先施工七里河北侧一期K11+309.5~K11+340,该段施工完成后,在枯期对河道进行导流,在该段上设置导流明渠,在河道内填筑上、下游围堰分流河水,河水通过该段上导流明渠过流,再在河道内施工其他下穿七里河节点段。施工过程中应对加强分期导流的安全管理。

2.4 基坑降排水

(1)重难点分析。①为了确保基底安全,方便基坑开挖,提高坑底及临时边坡的稳定性,在基坑底板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区域基坑内设置降水井,除降低坑底地下水位外,还需对开挖范围内地层进行有效疏干。②由于止水帷幕止水效果差,降水类型为无隔水帷幕的基坑降水,降水设计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即可,但由于需降水基坑较长(约320m),需分段进行计算。③为了便于后期封井,降水井基坑底板以上部位不设置滤管,同时为有效疏干地层,降水井滤料回填至地下水位以上。④降水部位附近有3栋高层建筑,降水过程中需注意楼房的沉降。

(2)对策。场地地层复杂、透水性强,且设计降水方案时基于一定假设,因此,降水方案正式实施前,应进行现场抽水试降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基坑正式开挖前,应进行生产性抽水试验,检验方案是否满足开挖需求。降水过程中,在建筑楼房设置沉降观测点,在降水的同时加强监测。

2.5 基坑施工安全监测

(1)重难点分析。因为基坑深度较深,基坑的安全检测又将是该工程控制的重点之一,所以基坑监测的重点是边坡变形和地下水位。

(2)对策。①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点观测。②组织监测技术小组,专项负责观测、分析。③由项目总工程师直接负责监测工作,加强监测管理。④信息化施工,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⑤成立监测小组专职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监测工作,配备先进的监测仪器,以科学的监测手段和严谨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信息及时、可靠。⑥对地质、周围环境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进行施工预测,并制订预防措施。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监控量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预测各工况下的沉降值,指导施工,优化设计与施工方案。

3 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3.1 施工安全组织管理

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定期召开安委会、安全生产专题会等会议,研究解决当前安全管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设置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日常施工安全管理;配备项目安全总监以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持证上岗。

3.2 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技术交底

在该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安全目标指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会议制度、安全费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施工临时用电、特种设备等安全管理制度,岗位、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专项施工方案,并分级进行交底。结合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特点,开展相关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全体人员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应急逃生技能。组织新入场的从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开展专项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证书上岗。

3.3 安全管理模型

该项目主要安全管理模型如下:(1)风险辨识和风险管控;(2)风险管控出现的漏洞形成隐患,隐患排查治理;(3)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形成危险性事件,启动响应进行处理;(4)隐患治理不到位形成事故,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救援,减少事故损失;(5)事故后的赔偿和善后处理。

4 结束语

该工程上跨轨道交通盾构区间,下穿大直径污水管以及河流,若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不到位,极容易挖断盾构区间、大直径污水管以及河流,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引发坍塌、突水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通过编制施工专项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专项方案实施,做好过程监测等,通过安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保障了从业人员人身安全。该工程于2018年11月30日顺利建成完工,标志着该快速化道路工程全线闭合。

猜你喜欢
重难点号线盾构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盾构机切削刀具》行业标准颁布
大连轻轨3号线发生脱轨
新型盾构地面始发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