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联坛的世界之最

2021-05-03 10:53
闽都文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楹联对联

林 山

楹联是中华的,也是世界的。打造闽都文化国学品牌,闽都楹联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世界联坛上,闽都尤多居其最。

一、最有成就的楹联大师

梁章钜,字臣林,号退庵,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城内。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梁章钜一生显要,政绩显著,而且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编著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系列著作,创立联话文体,开我国楹联史之先河。《楹联丛话》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楹联的著作,在我国乃至世界楹联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林则徐赞扬梁章钜“政事文章,经史著述,卓然当代伟人”。

梁章钜70岁生日时,好友王淑兰撰送寿联,概述了梁章钜的一生著述和功业:“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楹联丛话》共12卷,收入联话600多则。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任上时,梁章钜花两年公余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此后,朋友又寄来不少对联佳作,遂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此书一出,各省纷纷翻刻出版。梁章钜继续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他已73岁了,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但两年后,这位楹联大师就逝世了。

《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梁章钜著

梁章钜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如“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湖北江陵官署题联)、“佛地本无边,看排跶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兰州五泉山联)、“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赠林则徐联)等,皆蕴意深远,脍炙人口。

梁章钜在江苏当巡抚时,重修苏州沧浪亭,有不少人送来对联,他都不太满意。后来他自己从《沧浪亭志》中选了欧阳修的“清风明月本无价”和苏舜钦的“近水遥山皆有情”,要题为沧浪亭的楹联。但是,不知为什么,他书写了好几次都觉得不够好。最终这副楹联没有挂到亭上。

梁章钜还擅于作诗,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勤于笔记,长于考订史料。这些方面较著名的著述有《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浪迹丛谈》《文选旁注》《三国志旁证》等。

三坊七巷的小黄楼是梁章钜故居,若设立“中华楹联博物馆”,在国内外都应是不二之选。

二、存世最早的对联实物

现存已知最早的对联实物,就是福州市博物馆馆藏的南宋端平二年(1235)的帛联。

茶园村墓葬出土的南宋帛幡

1986年8月,在福州晋安区北部茶园村,墓葬出土了几幅南宋理宗赵昀时期的帛幡。帛幡上文字分别为:“军民上下咸思德;赏罚分明善用人。”“正直忠良摩万世;宽仁骨鲠劳三军。”“军民揾泪持杯送;无福登消好帅君。”“铜竹昔时膺凤诏;风云他日趣鳌头。”

这几幅帛幡是几副挽联。联中的“好帅君”,应该是军民对这位去世将领的敬称。这位将领,考古没有给出具体的名字和身份。但出土的一幅帛幡上写着一首诗:“夔门日日望君来,鄂渚人怀去后思。争似早登黄阁去,普天霖雨总无思。”夔门,又名瞿塘关,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一幅帛幡落款为“端平乙未”,那是1235年。翻开历史,当年蒙古军队三路南侵开始大规模攻击南宋。其中西路,应敌的是四川制置使赵彦呐,由于决策失误,仙人关失守,大将赵友闻战死,蒙古军队横扫四川,宋军退守夔门。湖北和夔门一带是当年宋军和蒙古军激战的最前线。再从封闭完好的墓葬结构、昂贵的楠木棺、精美绝伦的400多件各种款式的丝织品等丰厚的随葬品看,可知墓主人身份比较高贵。由此,男墓主很可能是一位战死的高级将士。

随葬的这些帛幡质地是绢,柔软轻薄,丝织质感强,与墓主人显赫的身份相适应。

在春秋战国时代,帛已经泛指所有的丝织物。当时,帛的用途相当广泛,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常常和竹并称“竹帛”。《墨子·天志下》:“有书之竹帛,藏之府库。”帛是更贵重的一种,主要是达官贵人使用。南宋这座古墓中的帛幡,就是“帛书”的一类。作为挽联,应是现存最早的对联实物。

清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自序中说:“楹联之兴,肇于五代桃符。孟蜀‘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而见于载籍者寥寥。”说起最早的对联,春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之桃符。《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的自题桃符“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清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记》载有明太祖朱元璋为阉猪苗者题写的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北宋马令的《南唐书诗话类编》记南唐伶人王感化的怪石联:“草中误认将军虎;山上曾为道士羊。”明代《八闽通志》说,唐末徐寅的藏书楼——万寿楼有联“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溪头万卷书”。这些楹联在古籍中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保留实物下来。福州出土的宋代帛幡,用实物说明了早年楹联已在社会生活中应用。

三、最大的摩崖石刻联

我国摩崖题刻多,摩崖题联则比较少见,尤其是摩崖巨联,更为珍稀。在鼓山灵源洞喝水岩的南侧,深涧峭壁西岩上有副素面朝天的摩崖大字联。全联24字,高460厘米,宽90厘米,应是全国乃至世界之最。对联的内容为:“爵比郭令公,历中书二十四考;寿同广成子,住崆峒千三百年。”这副鼓山摩崖巨联,不知道是谁撰写的,联的书写者署名是“鄱阳洪革”。据考证,洪革是南宋的宋代金石三大家、宰相洪适之孙。而洪适弟弟洪迈曾在福州当官10年,有著名的《夷坚志》。

鼓山摩崖巨联

郭令公即郭子仪,唐时任中书令,曾主持官吏考绩24次。后人常把二十四考喻为德高任久的望臣。广成子是传说中的神仙,住在崆峒山中,据说寿命长达1300年。

这副佚名的对联,好像是贺寿赠联,表达了作者对受赠者的良好祝愿。上联祝愿其仕途得意,步步高升,久居高位。下联祝福其无忧无虑,益寿延年,长生不老。联句平仄工整,气势磅礴,是古今罕见的大字联和摩崖石刻珍品。

四、使用同部首最多的对联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容。

相传这是叶向高、翁正春两人“聊天”之作。这副对联一共用了18个宝盖头部首的字,而且含意贴切,对仗工整,算是中华乃至世界联坛上的一副奇联了。

叶向高是福清港头人,1559年出生,1607年任宰相。翁正春是仓山建新人,1553年出生,1592年中状元,后任礼部尚书。叶向高与翁正春是同乡,曾同朝为官,又是好朋友。

有一次,叶向高回老家福清省亲,船到闽江怀安驿站,上岸后,专程去拜访已告老还乡、闲居洪塘的翁正春。翁正春备酒款待,两人聊得高兴,不觉日头西斜。叶向高想住下来,多聊聊,就说:“今晚恐怕进不得西门了。”翁正春明白他的意思,便指着自家的房子,说了一句:“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略为沉思,应了句:“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容。”当晚,叶向高便住了下来。两人的对句,成就了联坛的一段佳话。

上联说,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宠宰,翁正春说叶向高是正受到皇帝恩宠的宰相。确实,叶向高一人主政8年,历史上称之为“独相”。叶向高告老还乡后,神宗、光宗先后去世,新皇帝熹宗还想依靠叶向高,硬要他进京主政。就这样,叶向高又当了3年宰相。应该说,叶向高这些年确实是很受几任皇帝恩宠。

寒家,是翁正春的自况。当朝元老住在“退休”老臣的家,翁正春以招待不周,语带歉意。翁正春中状元后历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弹劾魏忠贤,被魏党陷害,只好呈辞告老。穷窗寂寞,道出了宦海险恶、人情炎凉和报国无门、心有不甘的心境。

叶向高对的下联是: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容。说我这官,也是匆匆“过客”。你也曾是朝廷高官、太子少保,这状元府也是“宦宅、富室”,你这房子够宽大的了,心境也不妨再放宽些。

两人分别后不久,翁正春逝世,年71岁,谥“文简”,就葬在怀安。叶向高也因斗不过魏忠贤,连续向皇帝递交了几十封辞职信,66岁按80岁老臣待遇退休回家,次年也逝世了。

五、最得意的对联“七科八进士”和“双寿百又四”

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

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

这是福州林浦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中的楹联,被称为“中华第一联”。

《榕城考古略》说,林浦是“明尚书林瀚所居,三世五卿,为闽中望族”。“七科八进士”,是指从明代林镠开始,子林瀚,孙林庭㭿、林庭机和一个同族兄弟,曾孙林炫、林燫、林烃,四代八人蝉联科第。“三代五尚书”,说的是林瀚任吏部和兵部尚书,林庭㭿任工部尚书,林庭机任礼部尚书,林燫任礼部尚书,林烃任工部尚书。明代一家三代出五任尚书,全国仅此一家。楹联只有上下联,不然,林浦还有“国师三祭酒”的佳话可以入联。从林瀚及子林庭机到孙林燫相继担任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祭酒。明史称:“三世为祭酒,前所未有也。”

“双寿百又四”则是来自闽侯南屿水西林的著名对联:

琼宴特琼宴不特特是三世册邀同赴宴;

人瑞奇人瑞非奇奇在夫妇双寿百又四。

林浦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中的“中华第一联”

闽侯南屿水西林的林春泽,字德敷,号旗峰。生于1480年,1583年逝世,活了104岁。据明代《明人肖像册》题识:“明士大夫登百岁者林春泽及伯渊二人而已。”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百岁自然就是“人瑞”了,特别是他的夫人也高寿,终年也是104岁。林春泽小时候就能诗善对,正德五年(1510)中举,4年后中进士,再一年授户部主事。他因反对武宗南巡,写了《谏巡幸东南疏》,被贬为高州代理知府。又因擒获海寇有功,升为南京刑部郎中,后出任贵州程蕃知府,却由于写了《应诏陈言疏》而得罪权贵,辞归故里。他身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六朝,朝廷为他建了“六朝大老坊”,敕授承德郎,赠大司空。著作有《荃蹄集》4卷、《家训》16篇、《人瑞集》12卷。

在福州,以濂浦林氏“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和水西林氏“琼宴特琼宴不特特是三世册邀同赴宴;人瑞奇人瑞非奇奇在夫妇双寿百又四”传为佳话。

六、最多解码的楹联

鼓山涌泉寺山门联,在华夏众多名刹的山门联中最为奇特:“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含意有多重,像副密码锁,要重重解锁。

首先,这是一句大白话。干净的地面自然不用扫。空空如也的门,当然也不用关。

其次,从寺院的山门设置来说,进了山门,就是来到了寺院。寺院在佛教中,代表着“净土”。一是物理上干净的地方,一尘不染;二是佛理上追求精神的“清净”。“净”靠修行,不是人力扫不扫的问题。寺院又是佛门,佛教说地、水、火、风之四大皆空,有“遁入空门”之说,是一种觉悟,关与不关都不影响。

再次,从涌泉寺所在位置来说,非常特殊。1961年2月4日,是立春,时年75岁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在福州,特意到鼓山视察。他兴致勃勃地挥笔写下一首七绝:“鼓山高耸闽江头,面貌威严障福州。纵有台风声猖獗,从来不敢到闽侯。”这即是描绘了鼓山为省城福州抵挡台风的重大作用,也寓意福建前线枕戈待旦,严防蒋介石部队“反攻大陆”。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山门是在山坡风口,前面是石阶甬道。所在天风海涛,常年风劲,山门地面留不住枯叶纸屑,所以不用花费人工扫。而木制的山门,也经不起夏秋季的台风刮扫,所以也只能敞开,甚至倒损后也就不再安门了。

鼓山涌泉寺山门

山门门联

再有,就是要知道这是一副藏头嵌名联。联头藏“净”“空”两字,纪念涌泉寺第118代净空兼印禅师。净空为涌泉寺三度住山方丈。

七、最多“作者”的对联

相传,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带学生游鼓山,林则徐也去了。在山顶,林宾日以“海”为题,出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学生们都在思考,一时没有人回答。还是林则徐对出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

后来,有人考证,这是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的诗钟作品。沈葆桢在船政大臣任上时,很喜欢召集同事们玩诗钟。有一天,出的诗钟是“天、我”五唱,钟声未响,沈葆桢即成一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因为此联的大气磅礴和体现的雄心壮志,引起历代人们的关注,也就有了许多故事。泰山玉皇庙的大门有副相似的联“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把“海、岸”换成“地、界”,就署上“某某撰并书”了。广东汕头的礐石山,大石上刻着“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把“无边”换成“尽头”,也说是某某人所书。四川峨眉山息心岭下的万年寺,下联变成“山登绝顶雪为峰”,也成为某人的作品。

清人黄中编《雪鸿初集》,在卷五中记载,此对为“天、我”五唱诗钟,作者则署名为甘少潭。王鹤龄先生在《诗钟话》的点校说明里说:“‘天、马’五唱联,笺云‘闻为林则徐幼时所作’,实为误传。本作者为甘少潭,作品载于《雪鸿初集》。”《雪鸿初集》,书前署“凤洋黄中理堂选”,有光绪七年(1881)潘逢禧序。此联载于该书卷五,联下署作者名“甘少潭”,联作:“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其中“边”字作“涯”字,与世所流传者不同。

八、最容易抄错的对联

这是一桩楹联文字公案。梁章钜是这么说的:

焦山古名樵山,因汉处士焦光隐此,故名。焦山水晶庵中有长沙陈恪勤手书一联云:“山月不随江水去;天风时送海涛来。”《跋》云:“此山中旧联,不知为何人所作,今久无存,山僧数为吟诵,余甚爱之,以属对不甚工,或亦传述之讹,因以‘江月’易作‘山月’,‘流水’易作‘江水’。”云云。而自然庵中林少穆尚书亦书此联,作“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跋》云:“此朱文公句,陈恪勤不审所出,易‘江月’为‘山月’,‘流水’为‘江水’,又误以‘直’作‘时’,今重书以正之。”按陈恪勤固以意轻改旧句,而少穆亦偶未审也。此宋赵忠定公汝愚同林择之、姚宏甫游吾乡鼓山诗句,朱子喜之,为摘“天风海涛”四字,大书磨崖于屴崱峰顶,后人又为建天风海涛亭,今亭久圮,而摩崖字犹存,此句亦长在人口,不知者遂误以为朱子诗。今赵诗载《鼓山志》,厉樊榭《宋诗纪事》亦录之。此联以题鼓山固佳,今若移题焦山,则情景尤真切,故乐为辨之。

鼓山“天风海涛”摩崖石刻

梁章钜说,在焦山水晶庵中有陈恪勤书写的联“山月不随江水去;天风时送海涛来”。恪勤是陈鹏年的谥号。陈鹏年,湖南湘潭人,清代官吏、学者。当过浙江西安知县、苏州知府、河道总督等。陈恪勤书写了这联后,意犹未尽,又补上一溜话,说这是山里旧有的楹联,不知道是谁撰的,早就没有了。这里的僧侣常常吟诵,我听了也非常喜欢这联,只是感觉对得不够到位。当然,或许这是传诵中出现的问题。我把其中的“江月”改作“山月”,“流水”改作“江水”,这样就好了。

梁章钜又提到,在自然庵中,林则徐也书写了这副联:“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也附上一段说明,说这是朱熹的对句,陈恪勤没有认真核查出处,乱改,还误把“直”改作“时”,现在特意重新书写来纠正。

看来,过去文人官员也很较真,自信满满。可惜,两副联没有挂在一起,不然,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

文字公案还没有完。楹联老手梁章钜又摆出自己的观点:陈恪勤固然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自作主张修改前人的联句,但林则徐也只是“偶然”没有核实情况啊。梁章钜跟同样儒雅的陈恪勤是好友,陈恪勤逝世后,梁章钜题苏州陈公祠联为:“洛蜀任分门,惟楚有才,增赋肯凭官似虎;河淮方夺路,如尊乃勇,拯民忍使国无鸠。”评价很高。好朋友,实话实说,说陈恪勤改联有点自以为是。梁章钜跟林则徐师兄弟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说林则徐批评陈恪勤擅改联是对的,但把联的出处搞错了,还去说陈恪勤“不审所出”,也是自以为是。不过,客气一些,说他是“偶尔”出错。

最后,梁章钜才亮出真相:这副对联,实际上是宋代赵汝愚游我的家乡鼓山的一首诗中的对句,朱熹因为喜欢,从中摘出“天风海涛”四个字,刻于屴崱峰顶。

猜你喜欢
楹联对联
小议对联
巧对对联
孔府的年节楹联
对联知识小问答
我与楹联缘不浅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楹联教学初探
我怎样教写对联
楹联简史三字经(九)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