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05-30 23:13徐韩兵
健康之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护理风险管理分析

徐韩兵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择取100例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予以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明显差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的病人对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评分,对照组的血压与心率状况远远差于实验组,实验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大大低于对照组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改善血压和心率状况,大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護理质量;分析

心力衰竭属于心脏因射血功能受到损伤或长时间负荷超重又或心肌功能损伤导致心室充盈,进而出现体、肺循环发生淤血,致使组织和机体器官的血液灌注少[1]。其作为冠心病临床发展的末端,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果不能及时加以治疗,容易丧失最佳的抢救时机,进而使病情继续恶化,提升致死率。此病具备复杂性、急迫性、特殊性,中人群易患有包括心梗、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疾病,会导致患者心肌功能受损,心脏结构和心肌供血能力发生变化,这些疾病末期会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2]。若果不能及时加以治疗,容易丧失最佳的抢救时机,进而使病情继续恶化,提升致死率。此病具备复杂性、急迫性、特殊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护患沟通的难度与护理纠纷,所以程序化、专业化的护理干预是成功抢救的必要条件,常规的护理措施主要将完成护理为目标,对个体化的差异具有较低的关注度,然而危重症心力衰竭疾病进展较快、病情较为复杂,常规护理的效果并不理想[2]。风险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种新型模式,能够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发现。现在的因素,从而实施风险的预防。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能够对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的预防。为此本院特选取100例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患者加以实验分析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研究所选病人和家属均知晓实验并自愿参与,同时签署相关协议书,实验经过院方批准方得以实施。按照随机抽签法的方式将抽取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入住本院100例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2.50±3.25)岁,实验组中19例女性,31例男性,年龄为51-75岁,平均年龄为(63.00±3.50)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性别、年龄等在基础资料内均无明显的数据差异,不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例如:包括对心功能损伤的早期管理,调节其代偿机制,延缓对心室的重塑。还有生活护理、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3]。

1.2.2 实验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内容为:(1)成立风险因素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需要经验丰富,也要进行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根据实际的工作要求合理分配管理工作,根据实际的工作要求合理分配管理工作。需要小组成员对普外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小组内讨论并给出解决办法。(2)可通过微信、PPT、视频短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方式和病理知识等宣讲;告知家属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帮助其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告知其解决措施[4]。(3)精细护理,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活动;根据其症状择选体位,伴肺水肿需要呈半卧位或高枕;伴休克或颈动脉波动者需要呈仰卧位,并实时准备心肺复。针对呼吸障碍同时低氧血症的病人给予面罩或鼻导管进行吸氧,保持95%左右的血氧饱和度。(4)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表达出关心和尊敬,以和蔼、宽容、诚恳的态度进行护理;通过温柔动作表明支持、关心,并且建立有效的动作和眼神交流方式;向患者详细讲解病症知识、积极战胜病症的优势和成功案例,以清除其对疾病恐慌,提高治疗信心[5]。(5)监测病情,病人入院后依照病况准备急救器械(心电监护设备、心脏起搏器、呼吸机)、药物(升压、强心、镇静止痛、脱水利尿),同时熟悉各类器械的使用方法和药物用法[6]。

1.3 观察指标和分析

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进行两种干预措施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分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总例数/(满意+一般满意)×100%=总满意度。

对比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不同护理后的生活评分情况。

比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后的心率、血压的评估状况。

观察对照组、实验组运用不同干预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例如医护纠纷、医患纠纷、护患纠纷等事件。

1.4 统计学方式

研究的数据依据统计学SPSS17.0软件包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如护理满意度应用χ2检验,以(n,%)代表,计量资料如生活评分状况使用t检验,以(±s)表示,当结果P<0.05时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验组满意程度100.00%远远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满意度90.00%,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数据,如表1。

2.2 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评分

对照组的患者对生活的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的病人生活评分,两组之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数据,见表2。

2.3 比对两组进行护理后血压、心率评分

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状况,两组数据之间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见表3。

2.4 对比两组的患者接受护理措施后不良时间的发生情况

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00%远远低于常规护理的事件发生率16.00%,组间数据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P<0.05),数据见表4。

3讨论

心力衰竭属于一种心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是所有心血管的病症最终走向。近年来,随着人均年龄老龄化的趋势,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心力衰竭作为急性发作或发展迅速的一种危重症之一,更是导致院内心血管患者出现院内死亡的重要病因。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复发率、且治疗周期较长,大大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无助于治疗的预后[8]。心力衰竭表示由于某种原因引发病人心脏功能产生障碍,使其心脏无完全将静脉送回心血量,导致静脉系统或其他发生不同症状,进而致使患者喘息、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研究显示,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直接受护理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增强护理服务工作的规范性在危重症心力衰竭救治中存在重要作用。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要明确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针对安全隐患问题,每天进行排查。医院相关功能是否能够有效的发挥,医院的工作人员有着重要的影响[9]。实验结果与参考文献相同。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规范且严谨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规避常规护理的意外和遗漏,及时掌握病情,大幅度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岚,马玉良,王伟民,朱天刚,靳文英,赵红,曹成富,张前,王静,姜柏林.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12):1180-1185.

[2]秦珂妹.心理护理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N1级护士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2):196-197.

[3]钟荣荣,邱付兰.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9):4-6.

[4]郑国超.有创呼吸机联合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18):126-127.

[5]崔丹.心理咨询联络护理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6):163-164.

[6]李春林.高血壓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7):97-98.

[7]徐斌.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行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0):93-96.

[8]王清囡.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和转运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8):140-141+144.

[9]周清香.急诊综合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8):86-88.

猜你喜欢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风险管理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应用有创呼吸机中无创正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研究
硝普钠抢救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院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观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