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机械辅助排痰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2021-05-30 23:25杨家华
健康之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效果

杨家华

摘要:目的:研究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不同频率机械辅助排痰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照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为20~25cps的机械辅助排痰,观察组患者为30~35cps的机械辅助排痰,将所有患者的排痰效果、排痰后血压、呼吸频率、心率、排痰量、排痰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进行机械辅助排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排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排痰量以及排痰次数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合适频率机械辅助排痰护理具有更好的效果,能够大幅减少患者排痰次数,增加患者排痰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不同频率机械辅助排痰;排痰护理;应用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而导致患者发生重型颅脑损伤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为外界因素,如高空坠落、交通事故、重力打击等等,都有较大概率导致患者造成重型颅脑损伤。在相关研究报道中,重型颅脑损伤对患者有着极大的危害,若对患者未采取及时治疗,或者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都有可能导致患者致残或者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也为患者留下了极大的神经功能潜在危险因素[1]。同时,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多伴随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因此患者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或是呼吸功能衰弱等现象,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吞咽或排痰,从而使气道分泌物堵塞在患者的气道内若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则会引发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延缓了患者康复,甚至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2]。因此,针对此类情况,当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排痰措施,才能够加快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有相关研究表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机械辅助排痰仪能够极大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同时帮助患者进行排痰,对于患者来说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但是不同频率机械辅助排痰具有不同的效果,对于患者而言,过高或者过低的频率不仅不会对患者带来较好的效果,甚至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患者治愈时间。因此,本研究针对不同频率机械辅助排痰对患者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照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7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为(48.67±11.58)岁,有15例患者为脑挫伤,14例患者为脑干损伤,18例患者为颅内血肿合并脑挫伤;观察组患者47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小为22岁,年龄最大为77岁,平均年龄为(47.87±11.53)岁,有16例患者为脑挫伤,15例患者为脑干损伤,16例患者为颅内血肿合并脑挫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理论委员会通过审核。

1.2 方法

均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护理措施,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实施按摩,被动地训练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每隔固定时间为患者进行翻身护理,避免同一部位因压迫过久而出现压力性损伤。协助患者排痰。引导患者咳嗽以排除气道痰液。采用机械辅助排痰仪对患者進行辅助排痰,对照组患者以20~25cps的频率,观察组患者以30~35cps的频率,分别用不同的频率对两组患者实施辅助排痰。对患者进行排痰后,及时调整患者体位,帮助患者引流,若患者无法正常引流,则对患者实施吸痰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将所有患者的排痰效果分为:效果显著(血氧饱和度在机械辅助排痰后上升5%~10%;痰液易于吸出,无明显痰鸣音);效果一般(血氧饱和度上升5%以内;痰液易于吸出,无明显痰鸣音),无效果(无法自主排痰或痰液堆积,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效果显著+效果一般)/总例数*100%;②将所有患者在经过机械辅助排痰后的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并统计分析;③将所有患者的排痰量以及排痰次数进行观察记录,并做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排痰效果显著由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程度,观察组患者的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2。

2.3 两组患者的排痰量以及排痰次数比较分析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排痰量以及排痰次数,观察组的排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对照组患者的排痰次数显著多与观察组患者,P<0.05,如表3。

3讨论

当患者因为各种外力因素而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时,大多数患者会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因此患者此时的各项生理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衰退。同时由于患者的发病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呼吸功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使患者无法正常地进行排痰。重型颅脑损伤能够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若患者在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或残疾,对患者生活质量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研究表明,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不仅会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增加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概率。因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帮助患者进行排痰至关重要,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对于帮助患者加快恢复速度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临床护理中,在对患者进行排痰时,传统的辅助方案为通过人为方式帮助患者进行排痰,主要措施为翻身、叩背、引流等方法。不过传统的辅助排痰方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若是医护人员没有准确掌握叩击方法,甚至还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

特别是由于医护人员的力度不适宜以及患者的承受能力不同,在对患者进行辅助排痰时,容易出现各种意外情况,用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出现排痰效果较差现象,甚至由于医护人员对操作过程不熟练,还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传统的排痰方式在对患者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不易得到理想的效果。有研究学者指出,在对患者的辅助排痰护理中,应用机械辅助排痰仪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排痰模式的缺陷,减少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3]。但机械辅助排痰仪具有多种频率,针对不同患者,所使用的频率便有所差距。若是频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降低患者排痰效果,导致患者无法完全地进行排痰,进而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排痰总有效率为97.87%,而对照组患者仅为78.72%,两组患者之间相差19.15%,存在着巨大的数据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心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排痰量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显著更多,而排痰次数又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通过研究结果也从侧面说明了,不同的频率的机械辅助排痰,对于患者的應用效果也有着明显的差距。在我国学者何慧、何雪浓[5]等人《振动排痰机不同频率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了不同频率振动辅助排痰的应用效果,在该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振动排痰护理的效果较好,与本研究的结果类似,具有互相印证的意义。不过在该研究中,还设置了一组常规排痰护理的对照组,和本研究相比更加的严谨细致,对于本研究后续的工作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不同频率辅助排痰具有不一样的效果,在临床中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结合实际调整患者的使用频率,保证患者的尽快恢复,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增加患者的排痰量,减少患者的排痰次数,同时还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临床医学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九英.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5):5125-5127.

[2]千方妹,邱晓莉.集束化护理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1,34(22):148-149.

[3]邱美芳,邱琳.不同频率振动排痰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19):180-181.

[4]宋云梅,陈琳,康丽钦,等.集束化护理配合吸痰器排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9):178-179.

[5]何慧,何雪浓.振动排痰机不同频率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1):1160-1161.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效果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时间窗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