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干预应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1-05-30 03:27陈益民
健康之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影响

陈益民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干预应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共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治疗3d,未愈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治疗3d,未愈改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二组患者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均升高,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降低,而观察组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高于对照组,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干预应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抗菌药干预应用;临床疗效;影响

阑尾炎是由多种外部因素及自身的生理原因所致。急性阑尾炎比慢性阑尾炎更常见。腹部疼痛是阑尾炎的主要症状。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有转移性的腹部疼痛。初期,患者的上腹部或脐带附近会出现强烈的疼痛,这种疼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上腹部逐渐向右下腹部蔓延。如果疼痛持续很久,就会出现阵发性的加重。急性阑尾炎发病后的数小时内,患者会出现全身高烧,体温在38~39℃之间。在阑尾炎的早期,会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一系列的胃肠不适表现。一般情况下,右下腹部疼痛是诊断阑尾炎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明显的反跳痛,腹膜炎会出现一定的腹肌紧张。阑尾切除术往往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外科治疗包括传统的开腹和腹腔镜。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患者更好的处理和缓解阑尾炎的痛苦。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损伤和较低的并发症。阑尾炎是普外科急腹症的主要原因。這是一种处理被污染的切口(二类)。在围术期,抗生素是一种常用的预防措施。患者感染的组成及穿孔与选用的抗生素有很大关系。正确应用抗生素是确保围术期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手术前的预防性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不但能增加外科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急性阑尾炎是一种普外科的手术,细菌感染、局部组织坏死、局部积液、出血等都会导致术后感染。目前,医护人员对术前操作部位、器械进行了严格的消毒,但仍然无法彻底清除。一旦感染,伤口中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甚至有可能造成手术失败。同时,在手术前后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增殖,并将其完全清除,从而达到降低或防止感染的目的。但是关于抗生素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争论仍是目前的一个热点问题[1]。本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共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治疗3天,未愈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治疗3天,未愈改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分析了急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干预应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共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2~56(43.12±2.45)岁。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2~56(43.21±2.21)岁。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大于0.05。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治疗3d,未愈改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其中,头孢曲松钠0.4g联合甲硝唑0.5g服用,治疗3d。未愈改为左氧氟沙星0.4g联合甲硝唑0.5g治疗,治疗1-4d,平均2.5d。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治疗3d,未愈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甲硝唑治疗,未愈改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其中,头孢曲松钠0.4g联合甲硝唑0.5g服用,治疗3d。未愈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0g联合甲硝唑0.5g治疗,继续治疗2~7d,平均4.5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感染发生率。

1.4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无出现感染;有效:切口乙级愈合,无感染;无效:切口丙级愈合,出现感染。总计排除无效率计算总有效率[2]。

1.5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中,计数χ2统计,计量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比较

治疗前二组患者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改善,而观察组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 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2.3 比较两组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5.23±1.12d短于对照组的7.45±1.45d,感染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28.00%,P<0.0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症,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手术后创伤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在此期间,抗生素被广泛用于预防感染。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外科治疗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尚无相关的文献资料,尚需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普外科中,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主要是用于厌氧细菌,而与-内酰胺类抗生素混合使用的最好的预防药物是G-硝基咪唑。硝基咪唑对厌氧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广谱青霉素和二代、三代头孢菌素对G-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药性较高,且有较大的副作用,如Q-T间隙延长、肌腱断裂等。所以一般不在预防性用药中使用[3]。引起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是消化道内毒素的积累。其中以易感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最为普遍。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南》规定,对厌氧菌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克林霉素、硝基咪唑、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广谱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等[4]。医学研究发现,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硝基咪唑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三类药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为了增加抗菌药物的疗效,加快治疗速度,减少不良反应,降低用药剂量。

本研究治疗前二组患者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均升高,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降低,而观察组血清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高于对照组,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1β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发现,均先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治疗,这和临床上两种药物组合使用,且其中以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为首选的建议相符合。其中应用头孢菌素可以提高抗菌治疗效果,改善对厌氧菌的疗效,并能提高其对细菌的杀伤力。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也能发挥显著的抑菌作用。但本研究发现,如果未愈,继续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甲硝唑治疗的效果不如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这是因为甲硝唑是一种可以治疗多种厌氧菌感染的药物。本品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能够抑制患者身体内的细菌增殖。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左氧氟沙星的抑制剂,其抑菌作用比氧氟沙星强一倍,且作用时间更长,机理是通过对细菌DNA回旋酶的活性进行抑制,进而影响DNA的复制,达到了较好的杀菌效果。另外,它的不良反应较少,抗药性较弱,可有效地保障药物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因最开始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效果不佳,继续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其结构和头孢曲松钠类似,在治疗机理方面相似,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且可导致抗菌药使用时间延长而无法保障效果。

总的来说,在阑尾炎患者的围术期,正确的使用药物以及合理控制用药时间是关键。恰当的用药时机能减少术后伤口感染、抑制细菌生长、杀死细菌、提高手术部位的药物浓度。在阑尾炎手术后,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不超过7d,以免引起耐药现象和多重感染。还需要注意的是,阑尾炎患者在围术期进行抗生素治疗是合理的。但是,由于使用时间长、药物组合不合理、随机更换、药物使用等因素,使得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另外,有些患者则采用了四联疗法,比如两种头孢菌素,喹诺酮和硝基咪唑。但是,滥用抗生素不但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增加了耐药性,增加了治疗费用,增加了副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干预应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振.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4):103-105.

[2]丁妍,梁彦,仲海燕,张鑫.酪酸梭菌联合抗菌药物应用于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13):56-58.

[3]蔡伟敏,熊建卫.酪酸梭菌联合抗菌药物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术后炎症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21,30(06):422-424.

[4]王佳,汪震,余世荣,于慧斌,余绪明.肥胖患儿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案优化[J].医药导报,2021,40(02):278-281.

猜你喜欢
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超声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的分析探讨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治疗方式及效果评定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