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1-05-30 05:45马玲玉
健康之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来宾市医疗机构

马玲玉

摘要:目的:针对来宾市医疗用血机构输血科(血库)督查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2日~12月8日期间该地区26家医疗机构输血科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各医疗机构的血液安全技术核查进行考核,分析考核结果以及输血科的人员设置及输血技术的开展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医疗机构血液安全技术核查中,优秀的有3家,所占比例为11.54%;良好的有8家,所占比例为30.77%;合格的有12家,所占比例为46.15%;不合格的有3家,所占比例为11.54%。在本次调查考核中,来宾市医疗机构血液安全技术核查的优良率为42.31%。在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设置和人员情况调查中发现,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有部分成立有独立的输血科,占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29.41%,二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没有设立。从人员的工作性质上进行分析,专职人员所占比例较低,仅有24.00%,兼职人员占76.00%。从输血技术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有60.00%的医疗机构开展了室内质控,有85.00%的医疗机构参与了室间质评。从相关输血技术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在不规则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血栓弹力图、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方面存在不足。结论:输血科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其管理质量影响着输血安全,需要针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加强输血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输血安全。

关键词:来宾市;医疗机构;输血科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是临床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不仅关系到临床治疗的结局和患者个人的健康,更是关系到血液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2]。输血科(血库)是保证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主要科室,其规范管理是输血安全的先决条件。目前,国内医院输血科(血库)存在结构设置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输血质量管理水平低、输血全流程操作不规范的问题[3]。为促进该地区临床用血工作安全、合理、规范,来宾市卫生健康委于2021年11月22日~12月8日组织人员对该地区26家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安全技术进行核查,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督查对象

来宾市中心血站供血范围内的26家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其中,二级以上医院17家,二级以下医院9家,包括综合性医院9家,中医类医院5家,妇幼保健院5家,乡镇卫生院7家。

1.2 督查内容和标准

根据原卫生部发布的《临床用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依据《广西医疗机构血液安全技术核查实施细则》,制定《2021年来宾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血液安全技术核查实施细则》和《2021年来宾市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血液安全技术核查实施细则》,对输血科(血库)的临床用血管理、输血科(血库)建设、安全输血保障措施、输血申请、科学合理用血、节约用血、医护人员访谈六方面内容进行督查。

1.3 检查方法

血液安全技术核查采取查阅资料、现场检查、个人访谈、随机抽查病历、操作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26家来宾市医疗机构血液安全技术核查结果。并以自行设计的“来宾市医疗机构信息调查表”对26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发放26份问卷收回20份,调查内容包括输血科(血库)设置和人员情况,相关输血技术开展情况。

1.4 统计方法

文章中涉及的数据采用SPSS20.0医学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表示。

2结果

2.1 各医疗机构血液安全技术核查考评结果见表1

在本次研究中,医疗机构血液安全技术考核中,优秀的有3家,所占比例为11.54%;良好的有8家,所占比例为30.77%;合格的有12家,所占比例为46.15%;不合格的有3家,所占比例为11.54%。在本次调查考核中,来宾市医疗机构血液安全技术考核的优良率为42.31%。具体见下表1。

2.2 输血科(血库)设置和人员情况

在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设置和人员情况调查中发现,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有部分成立有独立的输血科,占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29.41%,二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没有设立。从岗前培训参与程度上进行分析,参与培训人员的占总人数的67.43%(118/175)。从人员的工作性质上进行分析,专职人员所占比例较低,仅有24.00%,兼职人员占76.00%。详情见表2。

2.3 输血科(血库)相关输血技术开展情况见表3

从输血技术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有60.00%的医疗机构开展了室内质控,有85.00%的医疗机构参与了室间质评。在输血技术的开展中情况进行分析,在不规则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血栓弹力图、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方面存在不足。具体见下表3:

3讨论

此次督导检查发现,3家医院达到优秀等级,占比11.54%,良好等级8家,占比30.77%,合格等级12家,占比46.15%,不合格等级3家,占比11.54%,均为乡镇卫生院。综合来看,本地区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工作已逐步规范开展,大多数医院配备了必要的业务用房和仪器设备,人员配置、人员结构基本能适应日常工作需要。 自《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实施以来,各医院都成立了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临床用血管理小组,医院对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和管理逐渐重视,不同程度地加强了软硬件建设,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成立独立输血科的医院较少,仅仅有5家医院成立了独立的输血科,其余输血科(血库)均挂靠检验科管理,成为检验科的一部分,仅12家医院的输血科(血库)有专人管理,专职人员占比仅为24.00%,仅67.43%人员参加了输血上岗培训,输血相关知识的欠缺极大地限制了输血科(血库)的业务发展。部分医院输血科(血库)人力资源不足,人员构成不合理,医院输血科(血库)兼职人员比例较大,76.00%的工作人员同时从事检验科和输血科的工作,并把主要精力放在检验科而忽视输血科,导致输血业务知识掌握不精,操作规程不熟,不利于输血技术的发展。输血前的常规检验每家医院都能独立完成,但是未按照相关要求选择正确的方法学开展实验,部分医院甚至仍用玻片法进行血型鉴定,给输血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85.00%的医院积极参加了室间质评,但无室间质评的总结分析。室内质控开展率仅为60.00%。输血科(血库)准确的血型鉴定、必要的抗体筛选以及合理的交叉配血试验是临床有效输血的保障,通过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选和鉴定,制定正确的配血措施,防止因为输注含有某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保证患者输血安全[4]。

综上所述,输血科的科学管理是血液制品是否能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输注给患者的保证,其发展水平在医院建设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输血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输血科的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从上到下、多部门联合的临床输血管理监督检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监督和整改,这是规范临床用血管理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杰,许桂平,李晶晶,等.信息化管理在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11):1290-1292.

[2]王燕.浅谈医院合理性用血评价[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4):355-357.

[3]张燕,文爱清.医院输血科实践AABB质量管理体系意义之我见[J].中國输血杂志,2017,30(10):1199-1200

[4]陈进凡,杨育红,崔庆荣,等.甘肃省中医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与管理现状调查[J].西部中医药,2016,29(7):66-68.

猜你喜欢
来宾市医疗机构
来宾市中学篮球教学影响因素研究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来宾市成为广西第五个完成第二轮修志评稿任务的地级市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传统民营医疗机构 如何对接互联网?
关于微小医疗机构医用气体工程建设的思考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来宾市夏南牛引进繁育适应性与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