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驻训人员高原脱适应症发病特征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21-07-15 07:48谢佳新董华平钟志凤周思敏
西南国防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平原高原症状

谢佳新,吴 玉,董华平,钟志凤,周思敏,李 鹏,张 钢

高原脱适应是高原世居者或已习服高原的移居人群在脱离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并进入平原常压常氧环境后机体的一种生理性自我调节过程,是机体对氧含量相对增多的一种适应性反应[1]。高原脱适应证(high 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syndrome,HADAS)是指在脱适应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对不同人群高原脱适应调查结果表明,50%以上人员在返回平原后会出现脱适应表现,某些人群可达80%以上[2-4]。近年来,高原驻训维稳部队官兵、救灾人员、铁路职工等高原援建人员在高原环境暴露后再次回到平原时,常常因HADAS 影响平原地区作业能力与生活质量,严重者不得不重返高原。加强对高原移居人群返回平原时的干预,预防HADAS 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研究以高原驻训人员为对象,采取体格检查与问卷调查手段,结合该人群进驻高原与高原驻训期间的高原习服状况,了解HADAS 的发生情况并探索病因,为开展HADAS 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在西藏阿里地区(4300 m)驻训1 年并返回新疆某地(1000 m)1 月的456 名官兵,均为男性,年龄18~33(22.96±3.07)岁。本次调查中高原脱适应证诊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报道[8],包括:(1)近期从高原返回平原;(2)出现下列3 种以上症状:头昏、疲倦、乏力、嗜睡、失眠、心慌、胸闷、食欲减退、全身不适、记忆力减退等;(3)排除心、肺、脑、肾等器质性疾病;(4)经短期休整或对症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

1.2 方法

1.2.1 体格检查 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各3 ml,采用Sysmex-KX-21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山东兰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日立71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州市康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使用飞利浦EPIQ 5 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上海创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检测,使用GE mac1200 型12 导心电图机(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心电图检查。

1.2.2 问卷调查 使用结构式自填问卷《高原脱适应情况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进驻高原急性高原病(AMS)发病情况、高原驻训期间慢性高原病(CMS)症状、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状四部分。参照“青海慢性高山病计分系统”相关标准[5],对所有调查对象在高原驻训期间的CMS 症状进行调查。AMS 病史与所有症状问题均设置无、轻度、中度、重度4 个选项,分别按0、1、2、3 分计。所有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放,由调查者现场介绍主要内容和填写要求,并告知知情同意原则和调查信息保密性。调查对象现场填写并交回问卷。共发放问卷356 份,收回有效问卷343 份(96.35%)。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表编码后使用Excel 2010 录入计算机。应用SPSS 1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人口学信息和所有问题的应答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如年龄、血细胞计数、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等以x±s 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比较与相关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如CMS 症状、AMS 病史与HADAS 的相关性。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如CMS 症状与HADAS 症状得分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灵敏度与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通过在线计算器获得(http://vassarstats.net/clin1.html)。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常规与血液生化检查结果 血红蛋白(Hb)含量超过平原正常值上限比例最高(57.73%),且平均值高于平原正常值范围,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尿酸(UA)、TBIL、ALT、LDH 等指标平均值均恢复至平原正常值范围(表1)。对463 名驻训人员心脏彩超检查发现,肺动脉收缩压增高者为2 人(0.43%),肺动脉收缩压正常高值者42 人(9.07%),右房增大或稍增大者8 人(1.73%),左房稍增大者13 人(2.81%)。

表1 血常规与血液生化检查结果

2.2 高原脱适应证症状种类与发生率 本次调查中,嗜睡、精力不集中、疲乏是最常见的脱适应症状,发生率均在50%以上(表2)。按症状不同程度进行统计发现,所有脱适应症状均以轻度为主(68.75%~93.22%)。

表2 脱适应症状种类与发生率

2.3 高原脱适应证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 进驻高原中AMS 与返回平原后HADAS 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表3)。进驻高原中有轻度或中重度急性高原反应史均显著增加HADAS的发病风险(OR=2.04,95%CI:1.18~3.54;OR=2.83,95%CI:1.08~7.44)

表3 HADAS 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相关性分析

2.4 慢性高原病症状及其与高原脱适应症的相关性呼吸困难与头痛是最常见的CMS 症状,其次是睡眠障碍、耳鸣、紫绀、局部感觉异常与静脉扩张。CMS 症状与HADAS发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4)。

表4 慢性高原病症状发生率及其与HADAS 的相关性

通过绘制高原驻训期间的CMS 症状评分与返回平原后的HADAS 得分之间的散点图发现,CMS 症状评分与HADAS 得分之间具有较好一致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其存在显著正相关(图1)。

图1 高原驻训人员CMS 症状评分与HADAS 症状得分散点

2.5 AMS 与CMS 症状预测HADAS 结果 因急性高原反应史和慢性高原反应症状同HADAS 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评价了联合AMS 与CMS 症状预测HADAS 的潜在价值(表5)。出现3 个以上CMS 症状对HADAS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出现5~7 个CMS 症状对HADAS 具有较高特异度,而同时有AMS 与5~7 个CMS 症状对预测HADAS具有较好灵敏度与特异度。

表5 急性高原反应与慢性高原病症状预测HADAS 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3 讨论

高原脱适应不仅威胁高原任务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也对部队返回平原地区后的持久作战能力产生影响[6]。高原脱适应症状在返回平原后的前3 个月最明显,大多数人脱适应症状持续半年至1 年左右时间[7]。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原(4300 m)驻训1 年人员在返回平原后HADAS 发生率为53.93%,返回1 个月后各项生理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但脱适应症状仍较明显,其中,嗜睡、精力不集中、疲乏是最常见的3 种症状,与多数研究结论一致。

高原脱适应症发病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微循环障碍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HADAS 患者存在异常炎症反应,导致了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整体失衡,反映了高原脱适应症在缺氧与氧化应激损伤方向的重要环节。对高原移居汉族返回平原初期心率等进行了研究,发现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心率及运动耐量下降[8]。本次调查中,异常心电图检查主要为窦性心律不齐、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脱离高原环境时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损伤心脏传导通路细胞有关[9]。通过对不同高原暴露人群返回内地后HADAS发病率调查比较,发现移居高原海拔高度、高原暴露时间、劳动强度、返回地海拔高度等是HADAS 发病及其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8,10-11]。此外,高原移居者的个体特征,如年龄、体重、是否合并其它疾病也是HADAS 的重要影响因素[12]。Yang 等[13]研究发现,高原脱适应反应程度与急性高原反应、心脏受损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在高原时急性高原反应和心脏受损越重,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状与心脏受损越重,心脏受损恢复时间越长。本研究发现,AMS与HADAS 存在显著统计学关联,尤其是在进驻高原中出现中重度AMS 能使HADAS 发病风险增加2.83 倍,表明急性高原反应越严重,HADAS 越易发生。因此,凡是影响高原反应的因素对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可能也有影响。CMS 症状及其程度是评价高原习服状况的重要标准,驻训人员在高原暴露期间的CMS 症状评分与HADAS 得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高原低氧习服越差,相应的脱适应反应越明显。此部分结果表明,对缺氧反应越明显的个体,在从高原低氧环境再次返回平原常氧环境后脱适应反应越明显,发生HADAS 的风险越大。可能的原因是缺氧敏感个体在高原习服过程中,机体结构与功能发生较大的代偿性变化甚至不可逆改变,在返回平原后去适应更难,出现更严重的脱适应症状,HADAS 发生风险也增加。本研究发现,有AMS 史和5~7 个CMS 症状预测HADAS 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达到88.10%与92.31%,提示根据高原移居人员进驻高原中AMS 与高原暴露期间CMS 症状可以较好预测返回平原后HADAS 的发生。

当前,进入高原地区开展各种作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在促进其高原习服,做好高原卫生防护的同时,也应积极开展高原脱适应证研究,结合现场人群研究与实验室研究手段,阐明其分布规律,筛选相关危险因素,建立有效的HADAS 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保障高原作业人群返回平原后的身心健康与作业能力。

猜你喜欢
平原高原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平原的草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浪起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