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大学生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2021-08-18 06:31曹继刚陈攀宇代勇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3期
关键词:气郁质湿质阳虚

曹继刚 陈攀宇 代勇智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临床研究发现,与西医诊治抑郁症相比,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具有毒副作用少,特异性强等特点。然而,对于抑郁症患者证候的准确判断是中医个性化治疗有效治疗抑郁症的关键因素之一[1]。目前,体质与抑郁状态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从抑郁症相关文献研究出发,研究不同体质其分布特征,再以此为基础,结合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研究黄家湖抑郁状态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型分布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商学院、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应用问卷法展开调查,根据“总体比例估计样本容量”的方法确定样本容量,以“中国大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作为样本估计总体的比例。根据文献报道,中国大学生中抑郁症患病率p为25%[6],根据样本量估计公式n=,取z=1.96,允许误差取0.036,计算出n=556,考虑约1%的失访率,预计调查样本量至少为550份。因为总问卷量不一定得到总有效问卷量,本次调查发放600份问卷。

采用CES-D量表评估其调查对象抑郁情况,量表包括了四个因子共20个项,分别为:抑郁情绪(Depressed affect),含1,3,6,9,10,14,17,18项;积极情绪(Positive affect),含4,8,12,16 项;躯体症状与活动迟滞(Somatic and relarded activity),含2,5,7,11,13,20 项;人际(InterPersonal),含15,19项。通常使用16 分作为分界点。抑郁评定标准: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为肯定有抑郁症状。

此次调查了600名大学生(含脱落15例),脱落原因有:依从性差、个人原因、失访等,余下585例纳入实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肯定有抑郁症状的有105例,即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7.95%(105/585);无抑郁症状的有350例(59.83%),可能有抑郁症状的有130例(22.22%)。

以黄家湖大学城纳入实验调查的585例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抑郁;②有严重躯体疾病者;③有精神分裂症者;④依从性差,不能顺利完成调查过程者。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依从性好,自愿参加本次调査。

1.2 方法 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2]对调查对象进行体质分布和辨证分型。观察组为肯定有和可能有抑郁症状的235例大学生,正常组为无抑郁症状的350例大学生。调查分析观察组大学生体质分布,分为阴虚质、特禀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评分方法:受访者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的问题,根据5级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计算原始得分和转换得分,并根据标准确定体质类型。每个条目原始最低得分是1分,最高分是5分,得分为在9个子量表上分别进行统计。先计算各子量表的原始分数,即原始分数=每个项目的分数之和,计算原始分数后,将其转换为转换分数。各子量表的转化分数为0~100分。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 / (条目数 ×4) ]×100。平和质的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他八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基本是平和质;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他八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判定为平和质;不满足上述条件则不是平和质。偏颇体质:转化分<30分,不是该体质;转化分30-39分,倾向该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该体质。再分别计算构成类型的样本的不同分数,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来获得最高分数,从而确定样本倾向于哪种体质类型。本研究仅考虑单一体质,若研究对象的体质仅判断为“基本是”或“倾向是”,则分类为“是”。依据《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及《抑郁症中西医诊疗学》,将其辨证分为肝气郁结型、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肝胆湿热型,主症:精神抑郁为主,兼见兴趣索然,烦躁,思维迟缓,疲乏无力,失眠,善忘,性欲减退,食欲下降。①肝胆湿热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多梦,耳中轰鸣,头晕,头胀,腹胀,口苦,咽有异物感,恶心,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②心肾不交证:心悸,不安,头晕,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早泄,月经不调,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剥或无苔,脉细数。③心脾两虚证:多思善虑,心悸,多梦,面色萎黄,手足麻木,头晕,气短,自汗,腹胀,大便溏,月经不调,舌质淡嫩,舌苔白,脉细弱。④肝郁脾虚证:多疑善忧,胸胁胀满,胸闷,善太息,面色萎黄,胃脘胀满,腹痛,腹胀,恶心,肠鸣,大便溏,咽有异物感,舌质淡,舌苔白,脉弦细或弦滑。⑤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胸闷作胀,或脘痞,嗳气频作,善太息,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百分数表示,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test,服从正态分布各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相关系数r表示两资料间的相关性,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九种体质在观察组、正常组中分布规律分析 观察组大学生体质频次从低至高依次为:特禀质1.70%(4/235)、痰湿质2.98% (7/235)、湿热质3.83%(9/235)、血瘀质3.83%(9/235)、平和质4.26%(10/235)、阴虚质6.81%(16/235)、阳虚质17.02%(40/235)、气虚质21.70%(51/235)、气郁质37.87%(89/235);正常组大学生体质频次由低至高依次为:气虚质3.43%(12/350)、阴虚质3.43%(12/350)、特禀质3.71%(13/350)、气郁质4.29%(15/350)、痰湿质6.00%(21/350)、血瘀质7.43%(26/350)、湿热质7.71%(27/350)、阳虚质11.71%(41/350)、平和质52.29%(183/350)。观察组平和质频率低于正常组(χ2=146.717,P<0.05),观察组气郁质、气虚质频率高于正常组(χ2=108.504、48.857,P<0.05)。两组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特禀质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九种体质在观察组、正常组中分布规律分析

2.2 观察组中不同中医体质大学生CES-D评分比较 观察组中气郁质、气虚质CES-D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平和质CES-D评分最低(P<0.05),其他体质类型间CES-D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中不同中医体质学生CES-D评分比较

2.3 观察组大学生与中医体质类型关系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大学生CES-D评分与血瘀质、痰湿质、特禀质无明显相关性(P>0.05), 与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平和质、阳虚质评分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中医体质类型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分析黄家湖大学生体质与抑郁症状发生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观察组气郁质占比最高(37.87%),其次为气虚质(21.70%),阳虚质(17.02%),阴虚质(6.81%)及平和质(4.26%),与杨焕新等[3]的研究结果(气郁质24.80%,气虚质16.67%,阳虚质15.45%)相近。可见,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为本次调查的观察组大学生主要体质类型。正常组的体质则以平和质(52.29%)所占比最高,其次为阳虚质(11.71%)、湿热质(7.71%)、血瘀质(7.42%)、痰湿质(6.00%)、气郁质(4.29%)、特禀质(3.71%)、气虚质(3.43%)、阴虚质(3.42%),可见正常组的大学生多为平和质。

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平和质频率低于正常组,而观察组的气郁质、气虚质频率高于正常组,两组其他体质类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研究[3]显示的9种体质之间的比较:在重型抑郁症中,气郁质的比例达到50.00%,显著高于其他8种中医体质,其次是气虚质的比例高达23.53%,这与此次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相关性分析显示,抑郁症状的大学生CES-D评分与平和质、阳虚质呈负相关,与气郁质、气虚质呈正相关,这与邱男等[4]的研究结果(抑郁情绪与平和质、阳虚质呈负相关,与其余体质呈正相关)相似,可见气郁质、气虚质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关系密切。气郁质、气虚质是由于气的推动和运行障碍,从而影响脏腑经络和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进而影响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因此抑郁症的发病和中医体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肝气郁结证是抑郁症的基础证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抑郁情绪持续不解,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气郁质人群易产生气机不畅,当遭遇情志刺激等因素时,容易导致气机郁滞,引发抑郁症。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为特定躯体素质与一定心理素质的综合体,为“形神合一”思想的具体表现,其中平和体质处于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当平衡遭到破坏时,此个体会表现出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抑郁加重、放大其它躯体或疾病对健康及相关生活质量的有害影响,打破这种阴阳平衡状态,使个体呈现不同体质类型。另外,气郁质受情志失调、禀赋遗传等因素影响,表现为对相关疾病具有易患性,与平和质相比气郁质更易患抑郁症。

然而,由于研究时间及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只能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而实际上体质与抑郁情况的相互影响是极其复杂的,后续研究中应加以综合考虑,尽量避免干扰因素对调查的影响。此外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对大学生抑郁症防治中,重视对中医体质的分析,掌握中医体质理论对抑郁情绪产生及发展的规律。

猜你喜欢
气郁质湿质阳虚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