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先天性畸形-肌张力低下-癫痫综合征2型3例临床分析

2021-08-24 13:15孙绍霞李玉芬徐丽云
临床儿科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局灶肌张力脑电图

华 英 孙绍霞 李玉芬 徐丽云 杨 莉

1.临沂市人民医院;2.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临沂 276000)

多发先天性畸形-肌张力低下-癫痫综合征(multiple congenital anomalies-hypotonia-seizures syndrome,MCAHS)是以多发先天性畸形、肌张力减低、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与遗传性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缺陷相关的一类疾病。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GPI)在内质网合成,相当于一个锚,与人体中多种蛋白或酶结合,形成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lycos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 anchored proteins,GPI-APs),GPIAPs再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运输,最终作用于细胞膜上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与人体的受精卵形成、神经系统发育、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有关[1]。GPI在内质网的合成是一个多步骤、高度保守的过程,目前已发现30多个基因参与这一过程,至少20个基因的变异与人类疾病有关[2]。其中PIGN、PIGA、PIGT基因参与了GPI锚定物的生物合成步骤,且该3种基因变异均可导致MCAHS,根据基因被报道的先后顺序,其相对应的临床疾病分别被命名为MCAHS1、MCAHS2、MCAHS3。其中MCAHS1、MCAHS3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MCAHS2为X连锁隐性遗传。

PIGA基因位于Xp22.2染色体上,编码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的催化亚基,包括1个跨膜区,2个功能结构域,编码一种含48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表达组织广泛,包括大脑、肝脏、心脏和血细胞等[3]。1993年首次报道体细胞PIGA基因变异,导致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4]。而生殖细胞变异,以前一直被认为是胚胎致死性的,直到2012年首次报道生殖系PIGA变异患者[5]。目前国内仅有1篇、国际上有10余篇,共34例PIGA相关病例报道。本文回顾分析自2017年3月以来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例MCAHS2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脑电图及基因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

1 临床资料

例1,男,4岁9个月。患儿于10月龄起发热抽搐,表现为双眼向右斜视、口周发绀、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持续约20分钟缓解,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自1岁起患儿抽搐频繁,约半个月发作1次,多伴发热。1岁3个月,患儿抽搐增多为4、5次/d,表现为局灶性或局灶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且多为癫痫持续状态,来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存在癫痫样放电(图1),开始给予左乙拉西坦(LEV)治疗,仍有发作;1周后添加丙戊酸钠(VPA)治疗,发作略有减少;1岁4个月时添加奥卡西平(OXC),因过敏换用托吡酯(TPM)联合LEV、VPA治疗,之后9个月无发作,并逐渐减停LEV。自2岁1个月至4岁患儿共抽搐6次,均为发热时抽搐,发作形式同前。目前患儿用VPA 35.5 mg/(kg·d)、TPM 4.6 mg/(kg·d);近半年无发作,智力及运动发育好转。患儿为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质量3.1 kg,无窒息缺氧。4月龄抬头,6月龄翻身,8月龄会坐,10月龄会爬,14月龄可扶站、会叫爸爸、妈妈。患儿自15月龄起出现语言、运动倒退,目前走路不稳,偶尔叫爸爸、妈妈,认知及理解能力差,仅能完成简单指令。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面容特殊,眼距宽、帐篷嘴、鼻梁低、四肢肌张力低,皮肤及心肺腹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无异常,碱性磷酸酶(ALP)无异常,血氨、血乳酸、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无异常。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示脑室轻微扩张。多次脑电图示背景弥漫性慢波、多灶性棘波或与局灶性放电混合(图1)。

例2,男,2岁5个月。患儿8月龄首次发热抽搐,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持续1分钟,脑电图监测到1次左额区起始电发作,间期有癫痫样放电。开始给予患儿LEV单药抗癫痫治疗。1岁3个月时无热抽搐3次,表现为双目凝视,10余秒缓解,添加VPA联合LEV抗癫痫治疗,定期门诊复诊。目前患儿服用药物及剂量为VPA 37.33 mg/(kg·d)、LEV 29 mg/(kg·d),仍有发作,频率不定,多在发热时出现。患儿为G2P2,足月剖宫产,出生体质量3.6 kg,无窒息缺氧史。3月龄抬头,4月龄翻身,6月龄会坐,1.5岁会走,现仍不会跑,只会说2个字的叠词称谓语,与之交流可理解,但反应慢,发病后无明显智力倒退。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面容特殊,鼻梁低、鼻短,四肢肌张力无异常,皮肤及心肺腹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无异常,ALP、血氨、血乳酸、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无异常。颅脑MRI示脑室轻微增宽。脑电图背景弥漫性慢波,后头部为主的多灶性棘波或局灶性放电(图1)。

图1 PIGA基因突变患儿脑电图特点

例3,男性,9月龄。患儿自3月龄起开始出现无热抽搐,表现为哭闹、手指抖动数秒,1~2次/d。患儿发病后10天开始给予LEV单药抗癫痫治疗,并逐渐加量,仍有发作,且出现新的发作形式,表现为眼睑眨动、伴或不伴有肢体抽动,或双上肢屈曲、双手握拳、下肢伸直用力,>10次/d,每次持续2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热或无热时均可出现抽搐发作,发热时抽搐多为癫痫持续状态,自4月龄添加VPA治疗,效果差,再添加TPM治疗,目前患儿服用药物及剂量为VPA 32.5 mg/(kg·d)、LEV 45 mg/(kg·d)、TPM 3.3 mg/(kg·d),抽搐发作减少为3~4次/d。患儿为G2P2,足月剖宫产,出生体质量3.3 kg,无窒息缺氧史。目前仍不会抬头、不会翻身,可追声,不能追物。家族史:患儿姨姥姥家表哥有癫痫病史。体格检查:头围48 cm,特殊面容,眼距宽、前额大、眉毛发黄,未萌牙,双手通贯掌,四肢肌张力低,皮肤及心肺腹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无异常,ALP 269 mmol/L、血氨、血乳酸、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无异常。颅脑MRI示胼胝体薄。脑电图为多灶性放电,检测到多次局灶性发作及肌阵挛发作。

本组3例患儿均以抽搐起病,伴或不伴发热;均可见特殊面容,例1和例3伴有四肢肌张低;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智力运动发育落后,颅脑MRI异常,提示此3例患儿癫痫病因可能为遗传性因素所致。经临沂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患儿监护人同意后,对3例患儿及其父母,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了基因学检测。

抽取3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各2 mL,委托北京康旭医学检验所进行家系全外显子测序,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变异的真实性。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评估。经全外显子测序发现3例患儿均存在PIGA基因变异(图2)。例1为c.713A>G,为半合子,错义变异,变异来自其母亲;该变异导致238号氨基酸由赖氨酸变为精氨酸。例2为c.241C>T,为半合子,错义变异,为新生变异,父母均无异常;该变异导致81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例3 为c.356G>A,为半合子,错义变异,变异来自其母亲;该变异导致119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谷氨酰胺。另外,对例3患儿的姥姥、姨姥姥、姨姥姥家表哥、姨、表姐及腹中胎儿(已怀孕17周)进行位点验证,发现例3患儿的姥姥、姨姥姥、姨姥姥家表哥、姨、表姐及腹中胎儿均存在PIGA c.356G>A位点变异,女性均为携带者,男性均为患者,因腹中胎儿为半合子(男孩),故对胎儿进行了引产,见图3。目前这3个变异位点国际上均已有相关报道。

图2 PIGA基因突变3例患儿家系一代测序图

图3 例3家系图

2 讨论

PIGA基因变异相关疾病包括MCAHS2和Ferro-Cerebro皮肤综合征(一种神经退行性X连锁癫痫性脑病,全身铁超载)[6]。目前世界上共报道34例MCAHS2患者,发现23个变异位点(1个无义变异,19个错义变异 ,2个框移变异,1个移码变异 );位点c.1234C>T(p.R413X)和c.356G>A(P.R119Q)在3个家系中均被发现,可能为PIGA的变异热点,且c.1234C>T(p.R413X)位点变异的临床表型最严重、预后不良[7]。该34例患者均为男性,面部畸形(17/34):包括小头畸形、小颌畸形、睑裂上扬、眼距宽、鼻梁低、鼻短、前倾、嘴巴宽、帐篷嘴、颚穹高、牙龈增生、小牙畸形、缺牙等;多系统异常(17/34):房间隔缺损、肝肿大、肝硬化、铁沉积、阴茎小、集合系统重复、膀胱输尿管反流、关节挛缩、枕骨突出、囟门增大、鱼鳞病、脂溢性皮炎、指甲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22/34);重度发育迟缓(26/34)。

MCAHS2是X连锁相关疾病,1岁以内起病。多数研究报道该病主要表现为早期肌阵挛脑病、WEST综合征、大田原综合征表现,存在严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脑电图呈高度失律、暴发-抑制、肌阵挛及痉挛发作图形。2014年根据表型分为严重型和不严重型,严重型表现为面容特殊、神经系统异常、肌阵挛、婴儿痉挛、肌张力减退、ALP升高,甚至还会累及肝脏、肾脏和心脏,且多是致命的[8];不严重型表现为轻度智力落后,没有面部畸形,可控制的癫痫,寿命较长。表型的严重程度与PIGA蛋白的残留活性有关[9]。最近有文献报道了8例MCAHS2患者,癫痫发作形式为局灶性或局灶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为背景弥漫性慢波,间期多灶性棘波或与局灶性放电混合;只有1例可归为严重型,其余7例则为中间型[9]。此报道与以往报道的MCAHS2患者不同,而与例1、例2患儿相似。扩展了MCAHS2的癫痫发作形式及脑电图特点,进一步说明MCAHS2的临床表型为一系列的,而非单纯的两种不同的亚型。本组例3患儿发病早、面容特殊,肌阵挛发作、极难控制的癫痫,重度发育落后,颅脑MRI胼胝体薄,可归类为严重型。例1和例2虽有面容特殊,但无其他畸形,颅脑MRI轻微脑室扩张,脑电图既没有高度失律或暴发-抑制,也没有肌阵挛、痉挛发作,癫痫发作有较强的热敏感性,例1还有多次癫痫持续状态,例1和例2既不是严重型,也不是不严重型,亦可归为中间型。有学者发现血清ALP水平越高临床表型越重[10]。本组例3患儿的ALP明显升高,其表型也最为严重。

本组3例患儿癫痫发作均有一定的热敏感性、局灶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智力运动落后,与Dravet综合征有相似之处。有研究发现,通过流式细胞术可以发现MCAHS2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6、CD24、CD58的表达减少[11]。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临床表型较轻的MCAHS2患者,不易与Dravet综合征患者区分时,可先检测血清中CD16、CD24、CD58,作初步预测。

目前MCAHS2的治疗主要是抗癫痫药物治疗及适当的康复训练。本组例1和例3在加用托吡酯后发作明显减少,提示托吡酯可能有效,但样本数量少,仍需要积累更多的病例和长期的随访,进一步明确托吡酯的疗效。另有报道认为口服或静脉使用大剂量维生素B620~30 mg/(kg·d)后,癫痫得到控制或脑电图改善,机制可能为ALP作为一种GPI-APs对维生素B6的合成起重要作用,ALP在细胞膜上锚定受限时维生素B6合成障碍,补充维生素B6后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12]。但本组3例患儿均曾给予维生素B610~15 mg/(kg·d)治疗,效果不明显。亦有报道生酮治疗有效,可能与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在细胞内的耗损有关,而生酮饮食则增强了GABA的合成和释放[13]。所以,对于一些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工作中可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6或生酮饮食治疗。

MCAHS2是一种罕见病,基因检测是唯一确诊的方法。该病可来自于母亲,且常规产前检查很难发现,所以遗传性筛查尤为重要,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同时对MCAHS2需做好家系调查,对PIGA基因携带者,进行必要的遗传学指导,避免罹患此类疾病患儿的出生。

猜你喜欢
局灶肌张力脑电图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超声造影与多期增强MS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效能比较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肝脏局灶性病变磁共振与多排螺旋CT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