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1-08-30 02:41郭春燕陈怀梅王亚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经产妇流产妇女

陈 佳,郭春燕,陈怀梅,王亚冬

(1.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妇产科,重庆 400014;2.重庆市中医院乳腺甲状腺科,重庆 400021)

妊娠是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尤其是在孕28周后的孕晚期,孕妇会因对分娩的恐惧等因素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对胎儿及孕妇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女性在孕期应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医务人员及孕妇家属也应关注孕妇的心理健康,做好心理保健支持[1]。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我国也提出了生殖健康的概念,将孕产妇保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妇产科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妊娠期孕妇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顺利度过围产期。据调查,我国孕期妇女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及抑郁[3],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孕晚期妇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上的精准指导提供借鉴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妇产科的150例孕晚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理状态分为心理不良组(n=76)和健康组(n=74)。纳入标准:①孕周为30~38周;②自然受孕者;③单胎;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免疫低下者或孕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②严重肝肾疾病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既往存在死胎死产者;⑥存在认知障碍无法配合调查者。心理不良组:年龄21~35岁,平均(27.26±4.17)岁;孕周31~38周,平均(35.21±1.25)周。健康组:年龄20~36岁,平均(27.35±4.21)岁;孕周30~38周,平均(35.17±1.22)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孕妇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户口所在地、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职业、医疗费用支出方式、对产后体形担心程度、孕次、产次、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资料。

采用Zung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两种量表均为20个条目,4级评分。按照量表规定,SAS标准分>50分认为伴有焦虑状态,SDS标准分>53分认为伴有抑郁状态。当孕妇伴有焦虑或抑郁状态时归为心理不良组,反之为健康组,分析孕晚期妇女发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危险因素。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孕晚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现状描述

本研究150例孕晚期妇女的焦虑量表平均分为(64.15±3.61)分,抑郁量表平均分为(62.37±4.13)分。单纯焦虑状态的孕妇占比为20.67%(31/150),单纯抑郁状态的孕妇占比为22.00%(33/150),焦虑合并抑郁的孕妇占比为8.00%(12/150),存在不良心理状态(焦虑或者抑郁)的孕妇占比为50.67%(76/150)。

2.2孕晚期妇女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文化程度、户口所在地、婚姻状况、孕次、对产后体形担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不良组家庭经济收入较低、职业多为农民、医疗费用支出方式多为自费、多为经产妇、多有流产史、多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13.215、24.056、31.415、12.133、11.089、6.563、10.826,P<0.05),见表1。

表1 孕晚期妇女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2.2孕晚期妇女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将以上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孕晚期妇女存在不良心理状态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收入较低、职业为农民、医疗费用支出方式为自费、经产妇、存在流产史、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均是孕晚期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781(1.124~3.152)、1.851(1.556~2.856)、1.679(1.349~3.106)、2.317(1.414~3.556)、1.887(1.618~7.034)、1.341(1.209~2.916)、1.894(1.115~4.527),P<0.05,见表2。

表2 孕晚期妇女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讨论

3.1孕晚期妇女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妊娠期是女性的特殊时期,怀孕后生活、工作压力及对胎儿健康的担心使孕妇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4]。有研究显示,妊娠期孕妇在强迫症状及偏执方面与正常人无差异,但抑郁、焦虑、恐惧等方面评分均较正常人高,说明妊娠期孕妇容易产生不良心理问题[5-6]。本研究对150例孕妇进行焦虑、抑郁情况检测,结果显示,单纯焦虑状态的孕妇占比为20.67%,单纯抑郁状态的孕妇占比为22.00%,焦虑合并抑郁的孕妇占比为8.00%,存在不良心理状态(焦虑或者抑郁)的孕妇占比为50.67%,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5-6]。孕晚期是胎儿四肢发育的关键时期,孕妇体型变化明显,此时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刺激均会造成孕妇心理情绪的波动,影响孕妇妊娠的进行和胎儿的生长发育[7]。Yu等[8]研究显示,孕妇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度低等显著增加孕晚期孕妇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因此对孕晚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3.2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农民、自费医疗、经产妇、存在流产史、存在妊娠期并发症均是孕晚期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收入较低、职业为农民、医疗费用支出方式为自费、经产妇、存在流产史、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均是孕晚期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医师及家属应对此类患者给予高度关注,缓解孕妇压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产次较多和有流产史孕妇对过往妊娠不良事件存在恐惧或不安,担心再次发生流产或其他不良结局,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相关研究显示,对于有流产史的孕妇医师应加强对妊娠期各项注意事项的提醒,并鼓励孕妇遵医嘱、多倾诉,减少孕妇不良情绪的产生[9]。孕期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影响机体内分泌等系统,进而对应激反应产生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另外,有研究显示,家庭经济收入也是影响孕期心理的重要因素,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是因为家庭经济收入增高时,会有更多的资源满足妊娠需要,给孕妇带来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安全感[10]。而当孕妇无固定工作时,由于缺失同事间的人际交流和支持,更容易造成焦虑、抑郁。对于此类孕妇,各社区和医院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对孕期女性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舒缓她们的不良心理情绪。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具有一定选择偏倚,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队列研究。

综上所述,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农民、自费医疗、经产妇、存在流产史、存在妊娠期并发症均是孕晚期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需引起重视,适时干预,提高母婴出生结局。

猜你喜欢
经产妇流产妇女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高龄经产妇、高龄初产妇和非高龄经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分娩方式的临床观察分析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当代妇女的工作
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及经产妇巨大儿分娩方式的选择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