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突发地震应急科普宣传实践与思考
——以云南漾濞6.4级地震中抖音宣传为例

2021-09-03 08:42陈耕耘张新玲
四川地震 2021年3期
关键词:音号漾濞科普

陈耕耘,张新玲,李 兰,李 果

(1.四川省地震局,四川 成都 610000;2.四川省德阳市科技局,四川 德阳 618000)

公共突发事件是指未能预测或无法预测而突然发生,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对社会公众产生直接影响或对公共社会有广泛联系的事件(童兵,2009)。突发地震属于公共突发事件之一,我国又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一旦发生地震,地震部门(单位)承担着对外公布震情、震情研判和应急科普的责任,若未及时引导舆情,产生舆情次生灾害,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近年来,短视频迅速崛起,用户数量激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说明民众在信息接收时更偏向选择简短的图像或视频类形式,而短视频表征出的“短平快”特点正好符合现代用户需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因其用户多、使用频率高,现已成为很多政务单位重要的宣传渠道。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31个省(区、市)均有部门开通政务抖音号,各级政府开通政务抖音号26 098个(199it,2021)。在地震系统中,目前有9个地震部门(单位)入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尝试开启新的地震科普宣传模式。

本文通过分析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发生后,抖音短视频发布应急科普宣传的内容和效果,思考在短视频视域下地震部门(单位)面对突发地震时,如何高效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应急宣传,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普宣传效果。

1 地震系统抖音号在云南漾濞突发地震后的应急科普宣传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网民手握“麦克风”,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速度上常比政务新媒体,甚至比媒体还快。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火爆全网,仅抖音平台的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3日均视频搜索次数突破4亿,青年人是抖音平台用户的主力军。抖音作为UGC平台,最初的定位是娱乐功能,但在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的突发公共事件后,抖音平台功能逐渐从纯娱乐功能向集娱乐与时事动态专业化转型。“新闻联播”“央视”“外交部”等主流媒体和政府部门开通抖音账号,地震系统的9个单位(见表1)相继开通抖音、快手账号,增加地震科普宣传渠道。

表1 目前开通抖音/快手账号的地震部门(单位)

作为地震系统的政务抖音号,发布的信息代表了其行业专业性和公信力。综合分析现开通的9个地震部门(单位)官方抖音号,其地震应急科普宣传内容由最开始单一的发布地震知识类视频,到地震专家或者科普讲解员主动走入镜头向受众答疑解惑等多方位宣传。目前主要有三类:(1)成品科普类:现有制作完成的地震科普视频(以动画视频为主)包括讲解地震原理、形成原因与危害、如何避震与自救互救等科普内容。如海南省地震局抖音号发布的《#地震科普#共振作用与减隔震技术》,这类科普视频原创性较低,很多内容已多次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重复率较高。(2)真人讲解类:此类视频以原创为主,常由各地震部门(单位)的地震专家或科普讲解员出镜录制,后期剪辑完成,一期一主题,如山东地震局请专家讲解避震常识《地震时首先要快跑吗?这个科普视频告诉您》。在突发地震时,则以各单位新闻发言人对公众或媒体就震情、余震情况等答疑解惑为主,如四川省地震局在2019年资中5.2级地震时组织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及时向受众介绍震情,以抑制谣言产生。(3)地震应急综合类:此类视频以报道震情速报、地震应急现场人员工作状态为主。此类信息除了及时向外界公布准确的地震三要素(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外,还宣传地震应急现场的工作动态,如四川省地震局在2020年石渠5.6级地震发生后,及时发布地震应急动态8条,以提升地震系统的社会公信力,树立有作为的媒介形象。

1.1 科普内容要适宜,满足受众需求

目前已开通抖音号的地震部门(单位)以地震科普为主,其他宣传为辅,服务内容相对单一。突发地震科普宣传内容一定要适应当下的传播语境,知晓受众诉求,满足受众需要。

云南漾濞6.4级地震发生后,攀枝花部分地方有震感,因此云南籍和四川籍民众会比其他地方民众更加关注此次地震,他们除了想要及时知晓准确的地震三要素外,还会关心如何安全避震等知识。所以针对此类人群在应急科普内容选择上多以避震、自救互救和预防地震次生灾害等知识为主。如四川省地震局在震后第一时间发布视频《#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突发地震 地震来了该怎么办……》,向受众传播他们想知晓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5.1级地震,但其震情较轻,没有人员受伤,此时民众更想了解地震工作人员在突发地震后的工作,所以河北省地震局在震后发布《唐山古冶5.1级地震发生后,看看冀震人都做了哪些工作?》,满足受众对地震应急工作的好奇,提升公众对地震系统工作的认可。

1.2 投放时间要精准,符合受众习惯

面对突发地震,应急科普宣传应比日常科普宣传更注重内容投放时间,同时还应考虑各平台的用户使用频次、使用时长、内容偏好等因素。在震后,除了第一时间公布正式速报的地震三要素外,还需根据地震发生时间策划科普内容投放。目前,地震部门(单位)抖音号的粉丝群体较小,除中国地震台网官方抖音外(粉丝量164.1万+),其他开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各省地震局平均粉丝量仅3 400+,最多的也只有1.5万+,震后想要得到更多的转化率,提高留存量,应急科普内容投放时间要精准,要符合抖音用户使用习惯,时效性和实效性都必不可少。

云南漾濞6.4级地震发生在周五晚上9点左右,正是抖音用户使用高频时段,所以第一时间要发布准确的地震三要素。在地震发生后的3分钟,抖音号“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第一条正式速报,告知受众此次地震的基本情况,让民众和地震部门信息对称,稳定民众情绪。随着关注“云南漾濞地震”的抖音用户暴增,“云南漾濞地震”冲上抖音话题热榜,此刻地震部门把握时机及时发声,从专业角度向民众介绍地震避险知识。抖音号“四川省地震局”针对抖音热榜话题“地震避险和救援”发布视频《#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地震 地震被埋,如何自救和互救……》,在此次地震应急科普宣传中获得最高点赞量(见图1),比工作日5月20日发布的科普视频《#地震来时怎么办?3D动画演示避震攻略。地震来时莫慌张,科学避险有讲究》的点赞量高。

图1 应急科普宣传视频中获赞量对比

2 云南漾濞6.4级地震抖音应急科普宣传效果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发生后,因地缘关系和抖音开通情况,虽未有很多地震部门(单位)在抖音平台上进行地震应急科普宣传,但“四川省地震局”抖音号发布的6条(除转发视频)地震应急科普视频均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可从个案中窥观突发地震应急科普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宣传效果。

(1)巧用话题提高作品播放效果。突发地震发生后,震中地名是热搜关键词,在发布应急科普视频时将震中地名设为话题关键词,不仅方便受众搜索,还有助于登上抖音话题热榜,增加曝光度。如“四川省地震局”发布《#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频发地震 地震来了该怎么办……》,其播放量达3.4万+人次(见图2),实时观看人数达2 180.1万人次(见图3)。“四川省地震局”抖音号在此次突发地震应急科普宣传中发布的视频以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和地震次生灾害防范为主,6条视频浏览量共计3.5万+,其中《#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频发地震地震来了该怎么办......》《#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地震 地震时如何自救?祈祷平安!》两条视频登上抖音热榜(见图4)。

图2 单条视频播放量

图3 单条视频实时观看人数

图4 热榜视频

(2)作品带动抖音号粉丝量增长。在此次云南突发地震应急科普宣传后,“四川省地震局”在5月23日粉丝量增长至5 170个(见图5、6),比基础粉丝多了296个,平均每条视频引流49.3个粉丝,2天的粉丝增长率达53.03%,比日常地震科普视频带来的粉丝增长率高很多。

图5 2021年5月20日粉丝量

3 地震政务抖音号在突发震情科普宣传中的策略思考

短视频爆红,政务抖音号增多,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其作为地震科普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人人能快速传播内容,也易使其成为舆情衍生制造机,这是我们在突发地震应急宣传中需要思考的。

3.1 用权威、全面的地震应急科普内容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

地震话题本就容易受民众关注,震后未及时向民众公布相关信息,极易产生谣言。震后30分钟是地震科普宣传的黄金时段,也是极易产生谣言的时段,此时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有利于提高公众对相关信息的关注度,提升公众主动参与科普宣传的积极性,促进防震减灾科普信息的有序传播,有效抑制负面信息的不当扩散,甚至可避免谣言产生。

图6 2021年5月23日抖音粉丝量

云南漾濞地震发生在周五晚上,这个时间段属于休息娱乐时间,地震在这个时段突然发生定会比在工作日发生更受关注。此次地震,四川攀枝花、凉山等地均有震感,晚间地震震动会让民众产生恐惧心理,而且此次地震余震次数达300余次,民众对是否还会发生更大余震很是关注,抖音话题榜上有关云南余震话题播放量高达60余万次(见图7)。此刻民众对震中救援和震情分析求证心切,为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专业的地震部门(单位)需及时发布权威的、全面的地震信息,提供民众亟需知道的震情、救援情况和专家解读,最好做到“快速发声、有一说一”,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抑制谣言产生。

图7 “云南漾濞余震”话题在抖音话题榜播放量

3.2 适应短视频话语符号传播,把握突发地震应急科普时间

目前抖音短视频广泛以非语言符号进行展现,动态图像结合声音为主,辅之动画、文字和色彩等各种模态的话语符号。此类短视频创作并非地震部门(单位)抖音号的强项,面对短视频特定的话语符号与短平快的传播模式,我们的宣传内容既要有擅长的文字符号和独有的震中现场应急图片符号,也要不断适应短视频的非语言符号传播方式以及短平快的传播特点,强化自身视频制作能力,做到既有语言符号,也有非语言符号,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图和色彩等各种模态的话语符号,从传统媒体文字和图片双模态向多模态话语转变(刘昌华等,2020)。

3.3 多维度、多平台联动,建构突发地震应急科普宣传矩阵

地震部门(单位)入驻抖音时间短,日常科普话题引流难,抖音短视频平台要想在突发地震时成为舆情引导主战场,需借助微博、微信等较好粉丝基础,微博的热门话题和微信的稳定性,与抖音短视频形成突发地震应急科普宣传矩阵;同时和消防等其他应急部门(单位)构建联动平台,资源共享,在横向和纵向上形成宣传网,则可在突发地震应急宣传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在科普日常需要联动微博、微信平台和其他应急部门进行话题引流,如在此次云南漾濞地震中,消防应急救援在抖音平台上的话题互动和引流明显高于地震科普类话题。二要做好突发地震科普视频储备,在内容、数量和质量上,需要结合地震行业发展最新情况进行补充或更新。三要考虑视频尺寸适应横屏与竖屏格式等各种媒介的投放,做到突发地震时,不同时段不同平台能有针对不同受众的应急科普宣传内容,避免内容高度同质,建构多方位系统化的应急科普宣传网。

4 结论与建议

突发地震应急科普宣传工作是应对地震舆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短视频时代,面对突发地震,地震部门(单位)虽然不能做到如新闻媒体一样在震后及时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对震中进行现场直播,但我们仍需提高创新能力,优化视频质量,挖掘自身优势,提升原创率和唯一性,借助震中应急一手资料、专家现场科普讲解等方式对外发布实时信息,避免一味地发布陈旧过时的科普内容。

突发地震后,公众对地震相关信息关注度急剧增加。抖音平台网民表征之一即科普需求普遍散落于“短平快”的内容、知识碎片和转发网络共同组成的多元化议程和互动性热点中,所以在制作应急科普视频时切忌时间过长、内容繁杂,视频时长最好在1-3分钟内,一个视频一个知识点,提高完播率。

目前开通抖音号的地震部门(单位)较少,但抖音短视频平台可成为地震部门(单位)进行科普宣传的新渠道,可大胆尝试,借助其用户黏性强的特质,让更多民众“知震,不怕震”“懂震,会避震”,了解地震应急工作,提升地震部门(单位)的社会形象,增强其公信力。

猜你喜欢
音号漾濞科普
漾濞书协抗震作品选
漾濞不会忘记你
——谨以献给漾濞5.21地震救援的消防指战员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上海市护理学会正式开通抖音号
漾濞书协作品选
党报短视频,以温暖点亮生活——以温州日报抖音号和瓯视频为例
我与漾濞
党报抖音号如何生产正能量爆款作品——以湖北日报官方抖音号为例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