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钟六号”枇杷的引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2021-09-09 12:52
现代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枇杷套袋砧木

金 淦

(安徽省桐城市林业局,安徽 桐城 231400)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是我国南方的特产水果。早钟6号枇杷是以超大果解放钟品种为母本、特早熟的日本良种“森尾早生”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培育出的枇杷新品种。桐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种,通过嫁接育苗,利用本地砧的抗低温性状,进行抗性锻炼,培养品种的抗寒能力,实现丰产栽培。

1 砧木培育

1.1 圃地建设

苗圃地选择在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抗旱、排涝、交通方便的地方。

在冬季进行深耕,深度20 cm左右,按每亩400 kg撒施发酵猪粪等农家肥和50 kg复合肥,1 kg呋喃丹翻入底层;耙细整平。3月下旬第2次耕翻,按1.2 m宽度作畦,畦高不低于30 cm。

1.2 播种

枇杷成熟以即可采种,随采随播。种子用800倍托布津溶液消毒12 h。按每亩50 kg用种量条播,行距25 cm,株距10 cm,将种子一半压入土中,再用细灰土,薄薄盖住种子为度。

1.3 管理

播种后畦面盖草浇水,保湿。搭建荫棚。齐苗后,及时间苗、移苗,使苗床上苗木分布均匀,便于生产、管理。当幼苗长到20 cm左右时,摘去顶端叶芽,促使其茎干生长壮,茎粗1~1.5 cm左右,即可嫁接。

2 嫁接

枇杷嫁接方法为枝接。

2.1 接穗采集

接穗采自母树的中外围树冠,以1~2年生,生长壮实、芽体饱满,粗度在1 cm,表皮呈红褐色的春、夏梢为佳。采集后立即保湿包装,到达目的地后,在阴凉处用湿沙进行沙藏。

2.2 嫁接时间

枇杷嫁接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小苗嫁接以春季3月底至4月中树液开始流动时最宜,秋季10月份亦可。

2.3 嫁接方式

小苗嫁接常用折砧切接、剪顶留叶切接、顶芽留叶切接等方,嫁接方法见表1。

表1 枇杷苗木嫁接方法

2.4 接后管理

2.4.1 检查成活率。嫁接半个月后检查成活率,未成活的,应及时补接。

2.4.2 解绑。当接穗开始萌发时,对有妨碍芽体萌发的薄膜用刀尖轻轻将其挑破,待伤口愈合后解绑。新梢抽梢后,应在砧木边立支柱绑扎,固定接穗。

2.4.3 除萌。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同时去除拨水枝上的萌芽和果穗,防止养分流失,待新梢老熟后,剪去拔水枝和保留的老叶片。

2.4.4 加强水肥管理。枇杷苗既不耐旱亦怕渍水,圃地必须做好给排水,天旱浇水雨天排水。气温过高还须及时遮阴。小苗勤施薄施水肥,避免产生肥害。

2.5 注意事项

枇杷茸毛浓密,附着力强,嫁接过程中易弄脏嫁接创面,嫁接前应用毛巾擦去部分茸毛;枇杷伤流旺盛(伤口分泌汁液较多),保留部分叶片或拔水枝,既可继续给砧木提供营养,也可通过叶片蒸腾减少多余水份,减少伤流;包扎用塑料带全封闭式绑缚,既可固定接穗又可保湿;加套牛皮纸袋,主要是减少紫外线对伤口处生长素的破坏,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试验结果表明,塑料带绑扎加牛皮纸套袋技术,伤口愈合可以提前一周左右,成活率可以提高到95%以上[1]。

3 栽植建园

3.1 园地选择

枇杷易遭风害和寒害,本地是枇杷生长的北缘地区,建园应选择南向、东南向避风,冷空气不易聚积的地段。挖好蓄水池、排水沟,留出道路。

3.2 整地、栽植

园地选定后一般于11月中下旬开始整地,按4 m×5 m株行距,挖栽植穴,规格1 m×1 m×0.6 m。下足基肥,并撒入0.5 kg生石灰,筑成高50 cm的土墩。

栽植时间一般选在春季萌芽前,用2年生嫁接苗。苗木随取随栽,并剪去大部分叶片。栽植后立即浇水,用湿稻草覆盖。另外梅雨季节也可栽植。

3.3 管理

3.3.1 前期管理。苗木定植后,主干离地面50 cm左右留3~4条枝,在主干延长枝上间隔40 cm左右处,再留3~4条与下层主枝不重叠的枝条为第2层,如此类推保留3~4层,树体长成后形成变则主干形或圆头形树冠。

提倡果蔬间作,在果园未郁闭前间种豆类和蔬菜,可减小土温变幅,又可改良土壤。及时补种,防止人畜为害和病虫害防治。

3.3.2 结果期管理。疏花疏果:枇杷花穗抽生能力强,花量大。在花蕾期可先疏去部分树冠及外围的花蕾,留出30%左右的空头,以利抽生新梢。开春坐果稳定后,便可疏果,一般每穗保留5~9个。水肥管理:枇杷结果期有效施肥是保证其经济栽培的关健,施肥时间、施肥量见表2。

表2 结果期施肥一览表

施肥方法,第1次施肥撒施,浅耕覆土,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树的根部铺塑料薄膜,既可保湿又可改善下部光照条件,促进果实着色;本次施肥应不施或少施氮肥,以免降低果实品质。第2次在距树干80 cm处结合中耕除草撒施,翻入土中;使结果后树势得到恢复,促进夏梢抽长。第3次施肥,沿树冠滴水线取环状沟深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当年新梢木质化成度,防寒抗冻[2]。

防寒。枇杷树体耐寒性较强,但花和幼果耐寒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幼果,在冬季低温长时间-5℃以下,易受冻伤。主要做法是:在花期前,选择晴暖天气,晾根10 d左右,使花期适当延迟;其次结合花期施肥,多施鸡屎粪、羊圈肥等热量高的越冬肥;入冬前用花穗及幼果下部叶片将其包裹保护。

4 套袋、采收、提糖

4.1 套袋

结合疏果定果进行,一般用17 cm×29 cm规格牛皮纸袋,从上往下将果穗套住,注意套袋时一定要把纸袋撑开套袋不仅可以减轻枇杷的日灼和裂果病,还可防止鸟类和病虫危害,提高果实商品价值[3]。

4.2 采收

枇杷果实成熟有时间差,同一植株上,甚至同一果穗上的果,成熟度也不一致,因此要留青摘熟,分批次进行。采摘时用手捏住果柄轻轻剪下或折断,放在有柔软衬垫物的容器中,手指不碰触果面,以免碰擦果皮即可能受伤,导致变色、变质。

4.3 提糖

枇杷果实成熟后,可在让果实在树上继续保留一周左右,保证水分充足情况下,薄施1~2次沼液,此时采摘的枇杷糖分含量更高,口感更佳。

通过近20年的摸索,逐步掌握了该品种生长习性,及在本地区生产规律,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猜你喜欢
枇杷套袋砧木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枇杷
枇杷
桃砧木耐涝性研究进展
盛花后45天套袋对苹果品质和防御病害最有利
枇杷
枇杷糖浆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做砧木的南瓜品种
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