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灸对 HIFU 术后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的影响

2021-09-10 13:45王丽丽罗窅何思思
康颐 2021年1期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痛经

王丽丽 罗窅 何思思

【摘要】目的:探讨随身灸对HIFU 术后痛经的影响。方法: 比较痛经在随身灸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疼痛度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 随身灸适用于 HIFU 术后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随身灸;子宫腺肌病;HIFU;痛经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169

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AM) 是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所引起的一种良性疾病,以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为主要表现 [1,2]。子宫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但对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来说是无法接受的。高强度聚焦超声疗法(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是将超声波聚集,穿透人体后,对靶组织的作用, 使组织局部温度达到 60-100 度,从而引发凝固性坏死,它具有保留子宫完整性的优点,并广泛应用于子宫腺肌病患者中 [3]。

艾灸疗法是通过艾叶燃烧的热力作用于穴位上,通过经络的传导, 起到温通气血的外治疗法 [4]。且艾灸能调整人体的内分泌 - 免疫系统, 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 [5],具有双内调节效应、改善微循环,使子宫肌纤维松弛,同时提高痛阈,减轻痛苦。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采样的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1-6 月 30 例HIFU 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护理),选取 2019 年 7-12 月 30 例 HIFU患者为干预组(随身灸技术)。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 18 至 50 周岁,并有痛经症状;(2)患者意识均清醒,无认知 , 沟通障碍;(3)自愿参加并能接受本项研究患者。排除标准(: ;1)有精神病史、认知障碍及心理疾病的患者;(2)增强 MRA 显示病灶弥漫性分布;(3)存在生殖道或盆腔急性炎症。

2 随身灸技术

用随身灸盒艾灸下腹部的“气海”关元”、“归来”穴及双小腿内侧的“三阴交”穴,每次约 30min,以局部出现温热感或灼热感、发肤稍起红晕、患者能耐受为度,月经前三天开始灸,每天一次,月经结束后停灸,共治疗六个周期。

3 评价指标

3.1 疗效判定标准 [6] :完全缓解 : 痛经完全消失;明显缓解 : 痛经评分降低 2 分成以上;部分缓解 : 痛经评分降低 1 分;无效 : 痛经评分无变化;加重 : 痛经评分升高。将完全缓解、明显级解、部分缓解定义为临床有效。

3.2 子宫体积变化:所有患者 HIFU 术后 3 个月复查妇科超声,术后6 个月复查超声或MIRL. 記录子宫体积与术前子宫大小比较,分析术后3、6 个月子宫体积缩小情况。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3.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 检验;基本资料等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x 检验。

5 结果

5.1 两组患者术后痛经缓解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痛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干预组术后痛经缓解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3.3%,对照组术后痛经缓解临床有效率 86.3%,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5.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子宫体积的变化

术后 3 个月传统组子宫体积缩小中位数为,明显高于干预组组子宫体积缩小中位数。术后 6 个月运动组子宫体积缩小中位数,而术后 6 个月无运动组子宫体积术后较术前增大 , 从图表得知 2 组术后 3、6 个月子宫体积缩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2

6 讨论

本研究中 HIFU 治疗 2 组患者痛经缓解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表明单独 HIFU 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子宫腺肌病临床症状。这些与 Shui 等的研究相似。痛经作为子宫腺肌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术后痛经缓解可作为评价治疗有效的指标,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遵从随身灸和 HIFU 联合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更有效减少痛经程度并改善痛经缓解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自我评价提高生活质量。这可能与随身灸能增加个体对缺血性疼痛的耐受性,减少中枢对疼痛的敏感性,提高疼痛阈值,产生效果后痛觉减退有关,产生内源性疼痛调节使锻炼期间和之后疼痛强度评分降低。

总之,通过随身灸巩固 HIFU 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可能是防止疾病复发和恢复健康的有吸引力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多中心临床研究或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于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必要的,即在HIFU 治疗子宫腺肌病后应将随身灸作为疾病综合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谈勇 . 中医妇科学 [M]. 第四版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353.

[2] 谢幸 , 孔北华 , 段涛 . 妇产科学 [M]. 第九版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487.

[3] 时玲玲 , 杨秀梅 , 朱丽华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研究 [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029(009):P.17-21.

[4] 杨兆民. 刺法灸法学 [ M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

[5] 曹春梅 , 刘春梅 , 黄丽华 , 等 . 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7(22):128-129.

作者简介:

王丽丽,女,汉族,河北邯郸市人,在读研究生,贵州中医药大学,专业护理,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学。

通讯作者:罗窅,女,布依族,贵州贵阳,硕士生导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业护理,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学。

猜你喜欢
子宫腺肌病痛经
超声电导透入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
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的疗效观察
温宫通血法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病研究
三维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温补肾阳,选对药物是关键
血清CA125与EMAb联合经阴彩超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