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的研究

2021-09-16 08:24周漫璐温宇红周晓东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乳酸运动量显著性

周漫璐 温宇红 周晓东

(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学学院 广东深圳 518000;2.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3.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77)

高原训练时,可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调动其机能潜力,使竞技水平得以提高[1]。现有的高原研究多以高原前1周作为对比指标,各周的对比较少。该研究对8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及高原后1周的机能指标(血乳酸、体重、运动量、快速恢复、比赛成绩)进行测定与对比分析,旨在丰富我国游泳高原训练的实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8名国家队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国际健将5名,健将3名(见表1)。

表1 受试者基本信息表

1.2 研究方法

1.2.1 训练安排

国家队游泳运动员于云南曲靖进行为期4周的赛前高原训练。每周训练6天,周日休息,其中水上训练10次、陆上训练2次。

1.2.2 测试指标与方法

血乳酸测试仪为EKF DIAGNOSTIC,在强度训练中、后采集指血,采血时间为强度训练后3min。快速恢复测试仪为Firstbeat一代,测试于训练后及睡前进行。体重于每天上午训练前测试。

1.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和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运动量

高原训练中,教练员最关注的是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训练量过大,会导致机体过度疲劳;训练量过小,则不能充分给予机体刺激,导致运动成绩无法提高[2]。此次高原训练的运动量呈逐渐递增趋势,短距离尤为明显(见图1)。高原第1周运动量较小,前3天为适应期,训练计划以有氧、适应为主,后3天开始逐渐增量。高原第2周进入强度周,运动量持平于平原,长距离运动量在第3周达到峰值。高原第3周运动量持续增加,短距离运动量在第2周达到峰值,与第1周对比相差1158m,可见短距离增加幅度较大。高原后1周运动量比第4周减少1075m,表明进入调整周。在高原训练4周中,长距离运动量跨度不大,维持在每次训练5450~5856m,高原后1周比第4周运动量减少1425m,说明高原后1周运动量大幅度降低,进入调整状态。随着高原训练周次递增,长短距离运动量差距在逐渐减小,从高原第1周相差1512m减小到高原后1周仅相差500m。

图1 不同周次、不同距离运动量变化图

2.2 血乳酸

对于游泳项目而言,游速和发展乳酸耐受力是游泳运动员提高成绩的关键,BLA直接关系到无氧阈的提高[3],在高原训练中较为显著。该研究中,BLA呈波浪变化(见图2)。高原第1周由于运动量、强度较小,运动员乳酸指数反应最低。高原第2周开始加量加强度,运动员乳酸值对比第1周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原第3周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在第2周的基础上稍有增加,但乳酸反应不大,表明机体已逐渐适应。高原第4周进入调整期,运动强度、量逐渐降低,但发现运动员乳酸值对比第1周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机体还处于疲劳状态。高原后1周根据运动员身体情况进行了调整,逐渐减量、减强度,乳酸反映出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图2 运动员BLA变化图

2.3 体重

高原训练中,运动员体重下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4]。因为在高原缺氧环境中,身体会自我保护,从而降低自身体重以适应高原的缺氧环境[5]。但体重的大幅度下降也会使机体能力下降(除自主性减轻体重外),所以高原训练中,观察体重的变化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监控措施。该研究中运动员均有多次高原训练经验,体重控制较好(见表2),虽有小幅度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注重监控营养膳食,保障了每日的营养有关,运动员不会因为体重的大幅度下降而导致运动能力降低。

表2 运动员体重(kg,n=8)

2.4 快速恢复

采用平躺的姿势,保持自然呼吸,并在胸围处佩戴测试仪器。测试的数值包括平均心率、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快速恢复指数-绝对值。其中,最重要的是快速恢复指数-绝对值,用于衡量运动员机能的恢复情况,绝对值越大,说明恢复情况越好。

由表3可知,运动员恢复能力对比高原第1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身体机能恢复速度得到提高,这与机体逐渐适应高原环境、运动量有一定关系。此外,随着无氧能力的提高,机体恢复能力得到提高。但第3周在训练后与睡前的测试中,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因是运动员自身运动等级较高,恢复能力较强,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存在一定难度。后期建议训练后可结合物理治疗进行恢复,并及时补充营养。

表3 快速恢复(n=8)

2.5 训练效果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比赛,在比赛中取得好的运动成绩是证明训练手段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6]。此次检测高原训练效果是根据运动员高原前参加的2018年4月13日—18日的冠军赛成绩,与高原训练后参加的2018年6月22—25日的游泳锦标赛的成绩进行对比。由于2次比赛时间间隔较短,而此次运动队也只采用了高原训练这一种训练手段,所以通过2次比赛运动员主项成绩的增幅,可较好地验证此次高原训练的有效性。

由表4可知,除5号运动员外,其余运动员主项成绩均有小幅度提高。分析认为,参赛运动员主项比赛的距离较短,多为50m、100m。比赛距离越短,成绩提升就越慢。另外,受试者均有多次高原训练经历,机能对高原训练有一定的适应,难以通过高原训练大幅度提高成绩。总体来看,此次高原训练是成功的,特别是在时间短、任务紧的情况下,运动员也能够提高主项的成绩,说明此次高原训练的效果较为显著。

表4 比赛成绩的增幅(n=8)

3 结语

高原训练有效提高了运动员血液运氧能力及合成代谢能力,促进了有氧能力的提高。初上高原与高原疲劳期应密切关注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变化,适当使用提升免疫水平的营养品,促进机体恢复。

猜你喜欢
乳酸运动量显著性
递增负荷运动中大学生乳酸阈及乳酸阈心率的实验研究
大树的日常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运动量
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论商标显著性的判定标准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